徐娜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心血管內科的疾病種類較多,包括高血壓、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不齊、心絞痛等[1]。通過分析,在心血管內科患者中,常見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心悸、心絞痛、氣促、呼吸困難等。臨床護理實踐證明,良好的護理措施對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健康安全具有積極意義[2]。本研究主要對心血管內科患者中常見的臨床癥狀以及有效的護理對策進行了分析探討。
對于心絞痛發作的患者,護理人員指導并協助患者絕對臥床,并將患者的衣領、緊身衣物解開,減少束縛,促使心絞痛癥狀緩解。在癥狀消除之前要保持安靜休息的狀態。
給予患者舌下含服0.5mg 硝酸甘油,給予吸氧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將結果及時告知責任醫師。若服用硝酸甘油3-5min 后癥狀未能得到有效緩解,繼續加服0.5mg。若患者的心絞痛頻繁發作,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作用不大,可在醫囑指導下進行硝酸甘油的靜脈滴注[3]。注意滴注速度保持在較慢的狀態,告知患者和家屬不能自信進行滴速的調節,以防發生低血壓等意外。另外,給藥期間對患者反應加強觀察,對于頭痛、面色潮紅等癥狀,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讓患者明白該藥物會促進頭面部血管擴張,從而引發癥狀,讓其不必過于擔心。另外,需要做好硝酸甘油含片的正確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的指導工作[4]。
心絞痛帶來的強烈痛苦會引起患者精神緊張、焦慮、恐懼、絕望等,護理人員應當通過溫和親切的態度、專業的操作、鎮定沉穩的表現,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同時對患者做好適當的心理疏導,讓其消除顧慮,保持比較積極樂觀的心態[5]。對于情緒波動較大且心理護理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遵醫囑適當使用鎮靜劑。
心絞痛發作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因此各種日常生活活動都難以進行,為此,護理人員可協助患者做好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還應當做好對患者的健康宣教,讓其認識到煙酒、不良飲食習慣、情緒激動、過勞、便秘等是心絞痛的常見誘因,幫助其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心悸癥狀也會增加患者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這不利于病情的控制。為此,護理人員應當多和患者溝通,解釋心悸出現原因、緩解措施等,并給予患者鼓勵、肯定,讓其增強治療信心[6]。另外需要做好與患者家屬的溝通聯系,讓他們多關心、安慰患者,給患者提供更多心理支持。
對患者的心悸發生時間、性質、嚴重程度等進行詳細了解,同時進行誘發因素的分析,并觀察患者存在的伴隨癥狀,如胸痛、呼吸困難等,還應當重點監測患者的心率、心律、其他生命體征以及患者全身狀況等,從而更準確地確定病因,給予對癥處理[7]。對于引發心悸的各種因素,應當積極去除,如指導患者戒煙戒酒,規律作息,避免情緒激動等,以使心悸的發生頻率減少,心悸程度減輕。
若患者的心悸癥狀比較明顯,指導患者切忌左側臥位的體位,以防加重癥狀;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情況,半臥位是比較適宜的體位,這樣能夠使回心血量減少,使心悸癥狀得以減輕[8]。另外,指導患者應當穿比較寬松的衣服,減少束縛感,以緩解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
對于病情比較穩定的患者,可以指導患者在有人陪伴的情況下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如果病情嚴重,需要絕對臥床。另外,應當注意指導患者科學合理的飲食原則,保證飲食營養均衡,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另外應當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避免過饑或過飽,還應當對鈉鹽攝入量進行嚴格控制。
吸氧是心血管內科患者常用的治療措施,可以采取面罩吸氧或是鼻導管吸氧的方式。如果患者為心律失常,通過吸氧能夠使患者血氧濃度明顯提升,從而糾正心律失常狀態,而器質性心臟病導致的心悸,吸氧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呼吸困難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心理情緒,而不良情緒又會增加耗氧量,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進一步加重呼吸困難癥狀。為此,護理人員應當積極做好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對患者充滿耐心和愛心,與患者建立順暢的溝通。對于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員應當予以關注,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給患者提供更多的幫助。同時對患者表示理解和同情,告訴患者不良情緒會導致癥狀加重,讓其保持情緒放松。
呼吸困難可導致患者出現發紺等癥狀,護理人員應當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對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使用呼吸機的情況、肺部啰音情況等進行密切觀察,并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血氣分析等做好檢查。
對于呼吸困難患者來說,不同體位對其癥狀嚴重程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半坐臥位、高枕臥位等體位能夠降低橫膈增加肺容量,使呼吸困難癥狀得以緩解。另外,坐位或半坐臥位狀態下,讓患者雙腿自然下垂,在重力作用下,能夠減少下肢靜脈回流,減少回心血量,從而減輕肺水腫、肺淤血等癥狀,使呼吸困難癥狀得以改善[9]。
安靜休息狀態下可以減少耗氧量,這對于緩解癥狀,使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具有積極意義。
對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缺氧程度等做好分析,據此開展針對性的氧療,若缺氧程度一般,保持1-2L/min 的氧流量,中度缺氧、重度缺氧的氧流量分別調整為3-4L/min、4-6L/min。
首先,給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保持空氣清新,通風良好,溫濕度適宜;其次,指導患者食用清淡容易消化的飲食,避免患者發生便秘;再次,對病情允許的患者,鼓勵下床活動,提升肺活量;最后,指導患者翻身、咳嗽、深呼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