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聞濤,汪詠國
(1.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710119;2.天水師范學院,甘肅 天水741001)
當今時代是一個線上線下信息高度交匯共享的時代,偶像明星的影響力也打破次元壁跨越物理局限日益擴大。偶像效應的技術性放大,甚至成為了一種全新的文化現象。不知從何時起,流量幾乎成為了社會焦點的丈量單位,社會發展階段也在某種程度上被定義為流量時代。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聯網終端的快速普及,使得每個人的虛擬形象成為了網絡空間競相爭奪的戰略資源,也就是一個個流量單位。這一從偶像制造領域興起的流量文化,迅速蔓延到了社會各個方面。從頂流封神到KPI普及,從鹿晗坐擁微博點贊創吉尼斯世界紀錄到咪蒙吃“人血饅頭”,從肖戰粉絲大戰到鄭爽代孕風波,從紙媒的焦慮到自媒體的狂歡,社會信息大量充斥著流量“瓜”。互聯網上的風吹草動,甚至能四兩撥千斤的引發現實社會中的地動山搖。而在這一流量為王的數字時代,參與程度最高、受影響最大的群體便是青少年群體。一方面他們具有擅用新工具快速融入互聯網媒體平臺的先天優勢,另一方面其價值觀尚在成型階段,極易成為被煽動和干擾的群體。鑒于線上文化的魚龍混雜和流量時代的迅猛發展,重視青少年在流量時代價值觀的培育和養成,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價值觀認知和行為糾偏,顯得尤為迫切。
有流量時代本質還是信息時代的階段表現。信息化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量成幾何倍的呈現在人們的生活視野中。信息量的增大和信息源頭的多元多樣化,很容易使人產生一種網絡世界遠遠比現實世界精彩的錯覺。信息大沖擊帶來的五彩繽紛、光怪陸離的流量化生活,甚至顯得現實生活寡然無味。對于好奇心和探索求知欲望強烈的青年群體,由于沒有穩定成熟的價值觀約束,很容易沉溺其中,并由此對其價值觀養成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滋生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嚴重影響青年群體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
在生活處處被流量充斥并形成社會生活新樣態的變化過程中,成年人由于其精力、時間有限,尤其是價值判斷系統成熟穩定,相較于青年人所受的影響和干擾較小。而青年人具有探索新事物和接受新信息的好奇心和接受學習能力,這決定了其更容易受到互聯網內容的吸引。流量時代的互聯網信息中心充斥著大量的冗余信息,如粉絲口水戰等,這些無效無序甚至無用信息不僅消耗著互聯網的公共空間和資源,更會侵占青年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使其沉溺其中,長此以往在不健康的互聯網環境中容易產生價值認知偏差。
在談到對青少年群體特點的認識時,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有精辟的論述。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鼓勵青年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曾說:“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1]正是因為青年群體的體力、智力、判斷力等都還在生長發育階段,價值觀還有形成穩定結構和成熟判斷機制,這就導致青年群體在流量時代很容易看問題被表象迷惑而產生價值認知偏差,這也是為什么在這一特殊時代背景下,必須要更加重視對青年人價值觀的糾偏。
對青年群體而言,其價值偏差主要來自于互聯網及目前流量變現方式存在違背社會價值常識的空間。驅動愛豆文化、飯圈文化現象興起的原因實際上是其背后變現方式更迭所推動的,這種有別于傳統價值認知中“勤勞致富”“多勞多得”等價值認知規律的新現象,對生長在流量時代的青年價值認知會產生巨大影響。最典型的認知偏差案例如:有的青少年的未來職業理想或生活理想是當網紅。諸如此類的案例比比皆是,流量、流量變現正在逐漸變為客觀生活的現實維度之一,深刻影響著青少年的價值判斷標準。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關鍵因素是導致青年價值觀出現偏差的主要指標。
流量時代中,對青年人影響最大的群體便是偶像群體。而流量偶像與傳統明星最大的區別就是不靠作品出道,沒用家喻戶曉的文藝作品。他們奉行“顏值即正義”,在互聯網技術的包裝和加持下橫空出道,收割粉絲。而市場化程度極高、專業性極強的營銷團隊的流水線包裝及技術層面的精致修飾下,完美偶像層出不窮。他們契合了少男少女對異性或同性的美好幻想,能夠快速在虛擬環境中培養出自己的擁躉。這些粉絲又以“粉絲后援會”等形式聚集起來,并進行日常交流等。這就使得虛擬的活動落地為真實的參與,同質化的人群交流內容狹隘化了參與其中的青少年的多元認知。于是,飯圈文化和飯圈男孩女孩的思維變得越來越尖銳、攻擊性越來越強,這完全是因為單一文化情境和單一聲音造成的其價值認知的偏差。
青年群體已經產生的價值認知偏差不僅會引發近年來頻頻上熱搜的粉絲“互撕”等線上現象,更會將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思維遷衍到現實生活中來,滋生嚴重的不良社會現象。例如,“鐵粉”“黑粉”“路人粉”以及飯圈縮寫等亞文化現象逐漸波及開來,影響著主流文化的發展。青年一代對新媒體和新技術的擅用,會使其認為自己具有的話語權就是合理的,正當的。互聯網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其越來越肆意妄為,無所畏忌。近年來,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的惡性網絡行為不絕于耳。其中很多始作俑者都是青年群體。以上種種現象,不僅干擾了社會正常文化生態的健康發展,更對廣大參與流量的青年人價值觀養成產生了巨大的負面作用。必須要緊緊把握青年人的價值認知特點,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教育,及時干預其有可能出現的價值觀偏差導致的不良行為。
廣大青年容易沉溺網絡,崇拜偶像,其根本原因是其能夠在網絡空間中找到自身存在感和精神寄托。流量偶像不僅在顏值上完美契合了青少年的合理幻想,更為其打造了一個“志同道合”者聚集的交流圈。融入飯圈仿佛是對于任何一個普通青年人私人訂制一般的禮物,這種對比很容易使得青年人滋生出現實世界對其不重視不尊重的不滿情緒,繼而更全心全力的投入到網絡世界中,成為流量世界的一個小小虛擬符號。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當今,互聯網對人民生活便捷程度提升做出的貢獻不可磨滅,今天幾乎成為了一個全民上網,全民無法斷網的時代。但不可否認,網絡世界滋生出光怪陸離的種種現象和亞文化,也與流量時代的紅利一起產生了對現實社會發展和價值觀培養的掣肘和阻壁。破除這些問題迫在眉睫。
造星流水線的成熟,使得流量明星層出不窮,常年霸占著娛樂新聞的頭版頭條,娛樂產業鏈越發成熟。這也隨之產生了很多奇怪的現象:廣大青少年在追星的過程中往往容易一擲千金,透支消費,心甘情愿被流量變現;不同粉絲群體之間互撕互毆,口水戰新聞經常讓社會大眾莫名其妙,消耗著公共資源和注意力,侵蝕著主流文化生存空間;青少年只講自己權利,只維護自己的偶像,對其他有競爭關系的偶像或社會現象極盡攻擊,手段惡劣……流量時代的偶像,甚至成為了某種帶有宗教性質的形象,青少年的行為和價值觀也向不合常理的方向偏離。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在價值觀養成上容不得絲毫的馬虎。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寄語青年人:“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2]因此,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為主要手段加強青年人的價值觀教育,分清真假,明辨是非,懂得權利義務對等,明白虛擬世界不真空等基本的價值取向,引導其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自身成長成才的主要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希望廣大青年學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發展進步、人民偉大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刻苦學習,腳踏實地,銳意進取,在創新創業中展示才華、服務社會。”[3]流量時代同樣是科技創新大發展的時代,流量時代的諸多技術實現本質上靠的都是互聯網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更新。要積極引導廣大青年將自己的成長成才和行業發展以及國家民族發展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認識到個人價值的實現最終得益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目前,科技創新的實現都依賴于人才梯隊的快速成長和智力資源的開發。在對青年人理想信念教育上,要積極鼓勵他們“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4],要注重引導青年群體樹立遠大理想,擅于站在歷史的宏觀角度看待問題,從而產生價值觀糾偏的內生能力。
許多青年人受網絡文化影響和流量時代加持,很容易出現過激行為和不法行為。說到底,是因為青少年無所畏懼,缺乏法治思維和正確價值觀引導所導致的。培養法治思維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步驟,也是完善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講法治就是心中有邊界感,行為有約束,有預判,思維講邏輯,講理性。而具備法治思維是青年人成長成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流量文化是典型的短頻快營銷型文化,很多風風火火活動本質都是為了營銷也就是流量變現,其中不乏在很多灰色地帶游走的擦邊球操作。青年人一旦缺乏足夠的法律常識和健全的法治思維,就容易漸染不良行為習慣,甚至觸碰法律底線。在青年價值觀糾偏和培育中,青年人有了法治思維,不僅可以更為理性地看待網絡文化和流量時代現象,更能有效約束自身行為,避免做出過激行為和不當行為。同時,講法治對于優化互聯網生態,為網絡時代健康發展樹立屏障具有積極意義。
造成很多青少年過渡沉溺網絡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育生活環境的缺失。學校教育過分重視成績,就容易忽視每一個學生的特殊性,對學生個性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而家庭教育近年來也容易出現要么極端重視成績,要么放任孩子玩手機的現象,對孩子內心的關心和引導不夠,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存在感不被重視,引發其對現實生活的淡漠。同時,近年來社會其他渠道的教育在網絡和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沖擊下,在場感越來越弱,對青少年的影響力度也被削弱。還需注意的是,智能算法等網絡工具使網絡投放給孩子的內容越來越同質化,投其所好,扼殺了青少年獨立思考和好問好思、及時反饋的機會。必須要加強多種渠道場合教育的聯動,幫助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實現更加穩固的價值觀養成。
流量時代,無論是偶像還是自媒體,都把粉絲流量看作變現來源,極力迎合滿足市場的需求。博眼球、吸流量無所不用其極。但這種缺乏主流價值觀引領,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無異于裸奔吸睛。這不僅對于互聯網文化和流量時代來說是不可持續發展,與青少年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理性需求也是背道而馳的。流量如曇花一現,藝人沒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津津樂道的作品與口碑,注定會被流水線上更加精美的新生代偶像替代。而青少年們在這一場追星的過程中,豈非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推動文藝作品高峰的形成,用優質的文藝作品標注偶像和藝人的價值,傳遞良好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繼而對全社會和青少年的產生價值引領和示范才是流量時代向后流量時代理性復歸的必由之路,也是糾正目前對青少年群體價值觀養成產生偏差的根本舉措。
流量時代青少年價值觀糾偏問題不容小覷也不容忽視,但相信隨著互聯網的日益規范化發展和流量時代的不斷優化以及全社會積極合理的干預,各種消解主流價值觀和文化的亞文化終將沉淀,青少年群體健康向上價值觀的養成氛圍將更為清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祖國和人民同行努力創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報,2014-05-05(001).
[2]習近平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001).
[3]習近平致2013年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組委會的賀信[N].人民日報,2013-11-09(001).
[4]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