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敏,孔冬梅,蔣和娣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 神經外科,廣西 桂林)
目前,留置針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維持留置針通暢的關鍵在于封管液的選擇。2013 年我國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要求留置針需72~96 h 更換1 次[1]。靜脈留置針堵管的發生率0.82%~32%[2-3],為達到靜脈留置針最優的封管效果應根據疾病特點選擇合適封管液[4]。由于腦出血病人疾病特點,導致患者預后不良[5]也出現了一些并發癥。因此,降低留置針堵管的發生率非常重要。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腦部血管血壓急劇升高引起破裂出血,腦出血被認為是高血壓疾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好發于50~70 的中老年人[6]。
老年人血液流較青年人相比,其血液黏稠度和凝固性明顯增高,由于外周血小板(PLT)、血漿D-二聚體(D-D)等會出現特異性改變并參與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的形成過程[7]。臨床研究顯示纖溶活性、凝血功能變化一定程度反映了腦出血急性期發病情況有關[8]。也相關研究指出[9],腦出血患者的疾病的發展與血清鈣和D2-聚體及血凝存有相關性。腦出血術后再次出血的高危發病因素之一是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10]。蔣其俊等[11]提出由于凝血功能障礙會導致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因此,要盡量避免危險因素的發生。
封管液的主要用于避免在輸液后的液體留置在管腔內,以可以保證輸液管路的順暢,一般封管液主要有生理鹽水、肝素鈉、輸液原液三種。
0.9 %氯化鈉溶液與體內水鹽代謝及血液循環關系密切,使用范圍廣泛。劉俊等[12]通過使用肝素鈉封管與0.9% 氯化鈉溶液封管進行效果的Meta 分析,認為0.9%氯化鈉溶液封管更安全有效。
3.2.1 肝素的概況
肝素鈉是一種具有抗凝作用的粘多糖混合物。有研究表明,低濃度的肝素鹽水封管液避免了血管栓塞的風險[13]。抑制血小板的粘附性,并且其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14]。
3.2.2 針對不同疾病選擇不同濃度的肝素鈉封管液
楊佳等[15]研究表明,肝素鈉能維持導管官腔液體澄清避免出現凝血現象,有效預防導管堵塞、降低微血栓形成的發生率,使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得到延長[16],每8 h 用生理鹽水沖管1 次或每10~12 h[17]用肝素鹽水沖管1 次能有效預防堵管,延長留置時間。
為防止導管阻塞,封管液量應2 倍于導管加延長管容積,推薦使用量10~20 mL[18],國內研究者認為,5 mL 生理鹽水[19]封管或用10 mL,125 U/mL 肝素鹽水封管[20],其安全性及留置時間更理想。于德蘭等[21]對不同濃度、量的肝素封管液進行研究分析,認為10 mL 用5 U/mL 的肝素液進行封管,其留置時間更長。
周念紅[22]對腦挫傷患者的研究結果表明1:100 U 肝素稀釋液封管較生理鹽水封管效果更合理。
付仲霞等[23]240 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果顯示生理鹽水封管的堵管率為38.3%,10 U/mL 肝素鈉鹽水封管的堵管率為14.2%。
唐靜等[24]推薦顱腦損傷病人可選擇使用濃度為125 U/mL的肝素液3 mL,對留置針進行封管較合適。
程秋野等[25]認為用濃度25 U/mL,劑量1 mL 肝素稀釋液對Ⅳ度血小板減少患者進行留置針封管更合理安全。
以往認為抽取5 mL 肝素液進行封管即可,而曾令玲等[26]認為選擇用3 mL 肝素封管液62.5 U/mL 肝硬化失代償期病人進行封管,安全性更高。腦出血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血沉均升高的特點[27],臨床上采用何種封管液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靜脈留置進行封管液濃度有待研究。
直接使用輸液器輸入液體封管與使用肝素稀釋液和生理鹽水封管相比較,能一定程度使感染幾率降低,但臨床應用不多。
目前大多數的學者認為,而肝素鈉具有更大的優勢,其抗凝血的比較效果好。陳偉等[28]對100 例老年病人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靜脈留置用肝素封管的留置時間較生理鹽水組留置時間長。
如何使用合適的封管液的種類、劑量、濃度、封管速度和頻次[29]來延長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提高護理服務治療,減少醫療費用,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仍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