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源,李倩玲
(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099)
正常情況下,竇性心率之間不存在絕對整齊的情況,在心電圖的檢測過程中,能夠準確測量出R-R間期,在此基礎上,實現變異性的獲取,稱為HRV[1]。
常見的HVR分析方法有線性分析和非線性分析。不同的分析方法具體實施流程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在線性分析中,主要會涉及到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兩方面的內容,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對于非線性分析方式,主要會涉及到關聯維數、散點圖等,目前還在探索當中,臨床應用較為少見。
2.1 時域分析。時域分析主要包含多項指標,包含總體標準差、差值均方的平方根、均值標準差等。其中,總體標準差是24 h內所有竇性心搏R-R間期的標準差的數值體現,也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總活性的重要反映,在心血管功能的整體調節中,能夠起到很好的評價作用[2]。
2.2 頻域分析。頻域分析存在多種常用的指標,如:極低頻功率、高頻功率、低頻功率等。其中,高頻功率主要用于迷走神經張力的反應,不過,在檢測過程中,容易受到呼吸的影響。低頻功率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主要體現,便于對交感神經功能進行監測,一般情況下,正常數值為(1170±416)ms2。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伴隨著血壓分級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自主神經的損害程度,若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病死率會升高。為此,對患者的HRV進行檢測,能夠了解到患者的血壓是否保持在穩定的狀態,當患者的心臟自主神經功能遭到損害時,能夠及時的發現,降低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概率。
3.1 正常血壓高值者HRV的變化。使用HRV的檢測方式,與正常血壓高值者相比較,存在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交感神經活性明顯增加,與此同時,迷走神經活性遭到抑制,繼而損害到患者的心臟自主神經功能。還有學者認為,當HRV降低后,高血壓的發生概率很有可能會上升,這主要與患者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有關,從而引起了HRV的異常,繼而增加了高血壓的發生風險[3-5]。
3.2 非杓型高血壓與HRV。在高血壓HRV的研究當中,有學者提出,與杓型高血壓患者相比較,高血壓非杓型組患者的HRV指標較低。由此說明,對于存在血壓晝夜節律異常的患者,其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損害程度會更加嚴重。此外,當出現高血壓晨峰現象時,會帶動SDANN、rMSSD及PNN50水平上的變化,各項指標對應數值下降,增加了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針對HRV時域指標與晨峰兩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驗結果推測出,晨峰現象的出現可能與HRV時域指標的下降有關,在副交感神經活性處于下降的狀態下,與交感神經活性的對抗能力便會減弱,當下降至一定數值后,便會完全失去對抗能力,增加了心室顫動的發生概率,嚴重情況下還有可能會出現猝死。
3.3 脈壓與HRV。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為脈壓。通常情況下,動脈硬化的形成多半與脈壓值大小程度有著密切的關聯。當脈壓升高到一定數值后,伴隨著動脈硬化的出現,高血壓心室、冠狀動脈的形態也會發生著變化,繼而增加了各種疾病的發生概率。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對應人數居多,此外,受到動脈硬化、寬脈壓等形成因素的影響,在患病期間,老年患者的自主神經功能損害程度較為嚴重,在臨床治療中,應加大對病情的監測力度,給予其針對性治療[6-8]。
3.4 高血壓合并靶器官損害的HRV變化。在高血壓患者患病期間,為了更好的控制住疾病的發展,需要對靶器官的損害情況進行監測,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將疾病對患者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害程度降至最低,提高治療成功的概率。通過對HRV指標與左心室質量、腎小球濾過率等相關指標進行研究發現,低頻功率/高頻功率對應數值的大小,與靶器官的損害程度有著一定的關聯。為此,在疾病監測中,可通過觀察HRV指標,來完成患者重要靶器官的防治與損害程度的評估工作,在患者疾病治療中起著重要意義。Chandra等認為,HRV指標的下降,可作為一種危險信號,能夠反映出高血壓腎損害患者心臟意外的出現。通過對該現象進行分析,完成患者病情的評估,指導患者科學用藥,起到緩解病癥的效果。Singh等研究發現,在臨終心室纖顫發作前,慢性腎衰竭患者HRV值會出現明顯的下降,在此基礎上,患者的自主神經功能出現較為嚴重的紊亂現象,若沒有及時救治,很有可能會發展為心血管疾病。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靶器官損害的情況下,左心室肥厚是一種常見的表現形式,通過調查分析推出,或許與患者的年齡、性別、遺傳等因素有關。在Alter等研究中,分別選取了竇性心律的心臟肥大患者與健康者開展對照實驗,通過對兩組患者的SDNN、SDNNi進行比較,前者明顯要低于后者,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9]。由此可見,左心室肥厚患者存在自主功能受損情況。
4.1 二甲雙胍。在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中,不同藥物的成分構成與藥效發揮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對HRV所產生的影響也會不同。二甲雙胍具有調節血脂、降低血漿非酯化脂肪酸的功效,在改善HRV指標上也能夠發揮出較好的效果。據Manzella等研究發現,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期間,給予患者二甲雙胍藥物進行治療,4個月后,對患者HRV指標中的中低頻功率和低頻功率/高頻功率降低、高頻功率進行檢測,對應數值呈升高趨勢,在交感神經活性的檢測中,對應數值下降。在Apaijai等的研究中,對于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成年大鼠,在臨床治療中,將二甲雙胍與維格列汀相結合使用,治療3周后發現,以上兩種藥物均能夠改善HRV,實現對心臟的保護功能。此外,二甲雙胍藥物在抗炎、抗氧化中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白細胞介素1B、腫瘤壞死因子的表達過程中產生抑制,炎性因子釋放量減少,繼而達到改善HRV、恢復自主神經功能的目的。
4.2 B受體阻滯劑。將B受體阻滯劑用于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臨床治療中,HRV的改善情況也較為顯著。據Guzzetti等研究發現,給予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阿替洛爾藥物進行治療,可達到增加高頻功率波動、減小低頻功率震蕩的目的。此外,在心肌梗死與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在分別使用美托洛爾、醋丁洛爾藥物治療后,仍能夠達到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的效果。據臨床研究發現,將比索洛爾用于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中,1個月后,總功率明顯升高[10]。
綜上所述,高血壓疾病對人體健康有著較大的危害性,為了對患者的疾病發展進行有效的控制,應加大對HRV指標的監測力度,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達到良好的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