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燕芳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中醫醫院,廣西 北海)
高血壓屬于對人類健康造在威脅的常見疾病之一,也是很多心腦血管類疾病的高危因子,會引發多器官(心腦及腎臟等)、多系統的并發癥、糖尿病、癌癥共同被稱作人類生命安全重大殺手。依照數據的統計,國內現有的高血壓疾病病患人數比較多,且只有少數的病患得以良好控制。需將疾病的控制率提升,而健康教育的實施發揮關鍵作用[1]。
楊曉玲等[2]經研究針對高血壓疾病的高危群體予以健康教育的治療干預,主要包含:對疾病的認識,運動干預,飲食干預,心理干預等。經研究結果表明:實施社區健康教育的患者對疾病認知度顯著提升,降低體重與血壓,同時減少疾病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疾病是由于環境因素與遺傳易感性互相作用的最終結果,通過篩查發現:患有高血壓疾病串者的家屬同樣需定義成高危群體。
對高血壓疾病的病發機理、危險因素、臨床癥狀表現、自救知識、健康教育實施的意義、血壓控制的指標等進行詳細介紹,令指導的對象正確掌握高血壓疾病,有助于對健康心態的調節[3],注重且主動參加高血壓疾病的控制與預防工作,可以將高血壓疾病以及并發癥的產生有效預防、有效延緩。
缺少科學性、健康性的膳食成為引發高血壓疾病的危險重要因素,對患者進行科學膳食的指導,需要限酒、戒煙,對營養食品合理的選取,進食一些低鹽、清淡、低膽固醇、低動物脂肪類的食物,能夠對血壓進行預防以及控制。于紅霞等[4]經過對于Ⅰ型高血壓疾病患者對生活方式不改變的情況下予以飲食治療,依照研究對象的基礎資料與日常的活動量將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制定,對比實施前、實施半年后的血壓參數變化,其結果表明,實施半年后的患者降低血壓的幅度更顯著,且具備統計學分析意義。這足以證實,對早期、輕度的高血壓疾病患者經過飲食的調整可以實現血壓的控制。楊磊[5]經過對臨床患者實施2 年的飲食教育指導之后,證實飲食與藥物結合的干預方式,令一半的患者降低收縮壓在10~20 mmHg,或是降低舒張壓在5~10 mmHg。所以,藥物治療與飲食治療的配合可以發揮降壓的最大效用,且將藥物劑量的應用減少,也將副作用降低[6]。
2.3.1 調節心理平衡
精神刺激、自主神經功能的紊亂、緊張情緒都會誘發血壓增高,協助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病發因素、精神因素、高危因素、不穩定情緒等對于血壓產生的影響進行正確認知,令其知曉高血壓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可以控制的。與此責罵時,實施各種措施協助患者對精神壓力進行緩解、對疾病治療的心態進行糾正[7],且獲取家屬在心理上的支持與心理安慰等,在必要時候,建議通過心理輔導對積極心態加以維持。
2.3.2 運動指導
有氧類代謝運動能夠將血壓顯著降低,在國外的研究之中發現:不同類型、有規律、中等強度一類的有氧運動針對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疾病患者或是正常群體皆具備降壓的臨床效用,規律性有氧運動不但能夠降壓,還能對心肺功能進得改善。能夠令患者掌握運動村于降壓具備的重要意義[8],而后指導病患依昭自身機能狀況合理安排運動強度、運動頻率、持續時間,依照自身喜好選取喜愛的一些有氧運動,以此令運動獲取長時間、規律性的堅持,例如:快步走、打太極拳、散步,有助于降壓的實現。將中等運動量作為標準,也就是在運動之中的心率達至(170-年齡)次/min,3~5 次/周,但是需要規避強體力、高強度的一些運動,例如:快跑、踢足球。
2.3.3 用藥指導
當前藥物治療依舊是血壓控制的重要措施,且很多患者務必終身服用藥物,協助患者對降壓藥物的種類、降壓藥物的作用、降壓藥物的特點、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堅持服用藥物的必要性進行認知[9],告知患者隨意減藥、不規律用藥、隨意停藥有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產生,對患者遵照醫囑進行服藥加以說服。
2.3.4 限酒戒煙
酗酒吸煙都是高血壓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隨著飲酒量的增多進而增高了高血壓疾病的患病率,需令患者掌握煙酒對于病發高血壓、產生并發癥等造成的影響,會危害身體健康,令患者積極配合限酒戒煙工作。但是由于煙酒皆具備一定的成癮性,難以戒斷,應循序漸進的戒斷,減量需逐步。社區的醫務工作者以電話隨訪、上門隨訪、門診隨訪等多種督導對逐步限酒戒煙強烈要求且予以督促,對成功戒煙的患者需對定時隨訪加以注意,以免出現復吸[10]。經多項的研究報道已經證實,實施社區健康教育可以將自我的管理能力提升,協助患者成功的限酒與戒煙。
經多項的研究與報道[11]已經表明:社區經多種方式對于高血壓病患實施健康教育,令病患與家屬或高危群體提升有關知識知曉度,包含:疾病的臨床表現、高危因素、血壓的影響因素、疾病治療長期用藥、并發癥等,為疾病治療率、疾病控制率提升奠定基礎。
國內對高血壓疾病有較低的控制率,僅為10%,怎樣提升高血壓疾病的控制率始終是學者進行研究的重點問題,趙桂娟等[12]對社區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經半年之多血壓低于140/90 mmHg 病患控制率提升約15%。經時間已經證實,實施健康教育可以將患者對疾病有關知識的知曉度提升,對高血壓疾病的潛在危險行為改變[13],對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促進作用,將治療依從性提升,進而實現疾病控制率提升的目標。
缺少體育鍛煉、肥胖、經常飲酒、吸煙、過多攝鹽等不良的生活行為都是病發高血壓疾病的高危因素,魏金惠[14]經對社區疾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護理管理,半年以后進行對比,實施健康教育的病病患者以上不良的生活行為得以改善,在研究之中該發現,超過55 歲的患者臨床效果好于40~55 歲患者的護理管理臨床效果,有可能是因為此年齡段的疾病患者多數為早期高血壓疾病,沒有自覺癥狀。因此,在健康教育的實施中需增強該類群體的管理。另外,在研究中也發現:酗酒、吸煙者難以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將不良習慣改變,經多項的研究同樣表明,酗酒、吸煙等不良的生活方式由于具血成癮性特征,無法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將其改變,需社區的所有醫務工作者予以長時間、持續的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15-18]。
周青[19]對于社區的此疾病患者采取隨機分組式管理,在實施常規管理的基礎之上予以健康教育,在1 年后患者的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總體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等評分提高,顯著將其生活質量提升。林華英[20]對于該疾病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護理干預,顯著將血壓狀況改善,將行為的依從性提升。
國內高血壓疾病具有較高的病發率,在整體上的治療率、知曉率、控制率都比較低,因為高血壓疾病屬于慢性疾病,且患者的多數時間處于在家治療的一個狀態,依靠基層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現管理。經過實踐表明:社區實施健康教育的護理干預對于防治高血壓疾病具備積極意義,怎樣更好的將高血壓疾病社區健康教育護理工作做好,將社區人群管理好,逐漸將高血壓疾病的知曉率、高血壓疾病的治療率、高血壓疾病的控制率提升,需要更多的社區基層醫務工作者堅持,且對經驗以及學習進行不斷的總結,與此同時,需政府給予大力的支持以及社會全員主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