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申鐵軍
(1.山西路橋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來公路工程環保理念進一步強化,比如高速公路服務區LNG加氣站和充電樁建設;在山區農村公路推廣自發光交通標志的應用;路面舊料回收率(含回收和就地利用)達95%以上,循環利用率(含回收后再利用和就地利用)達70%以上;沿線可綠化路段綠化率達100%,植被恢復率達100%,種植保存率和成活率達90%以上;內河航道綠化完好率達95%以上,內河船舶垃圾和油污水處理率達到95%;因地制宜推廣機制砂等的使用;降低項目建設與營運的水電等能源消耗水平。
嚴格執行公路工程環保紅線管理規定,扎實開展堅守公路水運工程紅線專項行動,建立項目自查、企業抽查、集團督查的三級管控體系。將安全質量環保紅線問題納入領導帶隊和日常巡查檢查內容,健全完善紅線問題臺賬,嚴格紅線問題限時整改和責任追究。
加強對監理單位及監控量測單位、中心試驗窒、環保監理和監測單位、技術咨詢單位等第三方機構的管理力度,嚴把人員進場履約關、人員變更審批關、考核上崗關、在崗履職關、月度考核關、費用支付關、信用評價關等,強化合同管理,嚴格獎罰制度,充分利用監理及第三方機構的專業技術優勢,嚴格履行職責,增強對項目的環境管控力度。
落實《公路工程施工期環保設施標準化指南》,對環保設施進行集中加工、集中采購、集中管控,嚴格實行環保設施開工條件核查驗收制,落實“不驗收不開工、未驗收不計量、誰簽字誰負責”的管控要求,做到環保費用專款專用,真正把有限的資全用到刀刃上,全方位保障各項措施有效實施。嚴格執行臨時設施驗收制,結合項目實際特點,按照企業文化及標準化要求,重點對臨時設施材料質量等環保條件進行驗收,嚴格執行臨建設施“臨建設計—方案審批—施工安裝—組織驗收公示—投入使用”程序。按照《環保追責問責實施辦法》,對于持續攻堅專項行動落實不力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嚴肅追責,以精準追責強化制度執行,促使全員從思想上、行動上敬畏“紅線”、遠離“紅線”,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有效管控重大環境污染風險。
全面推進場站“三集中”管理,減少土地占用,節約主地資源。拌合站、預制場、鋼筋加工場實現環保設施標準化建設,實現水泥罐頂、料倉除塵裝置全覆蓋,瀝青煙塵廢氣全回收,施工廢水回收全利用。推廣砂石分離和三級沉淀綜合處理措施,實現廢料回收利用、廢水達標排放目標。路基土方開挖采取濕法作業,運輸車輛配置自動封閉裝置,減少大氣揚塵污染。橋梁樁基施工設置泥漿沉淀池,合理處置泥漿、鉆渣,嚴禁隨意棄置。隧道開挖采用降塵施工機械,隧道施工廢水或涌水須經三級沉淀處理,做到廢水達標排放。
依法落實環水保手續審批,依規開展環水保監理、監測工作。嚴禁隨意變更取棄土場位置,發生變化及時辦理變更手續。強化取棄土場施工管理,嚴格落實環水保防控措施,嚴禁坡面隨意棄土棄渣,杜絕棄土棄渣毀壞林木植被行為。嚴格執行“先擋后棄”,合理選取棄土位置和堆置高度,在坡腳、坡面、坡頂及頂面設置防護工程,并設置截排水、綠化防護設施,確保順利通過環水保驗收。
全面落實生產生活污水達標排放及循環利用。新建項目部駐地安裝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做到污水達標排放。拌合站、預制場等場站設置三級沉淀池,廢水經沉淀處理后達標排放。未經環保設施專項驗收、 不得投入使用。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泥漿及廢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中。高速公路服務區及站區污水處理設施實施升級改造,年內完成污水全部再生利用的服務區達到已運營服務區100%。污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
加強施工揚塵治理,寵善揚塵防治責任制,細化揚塵防控標準,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制度。做到重點區域噴淋、灑水抑塵設施全覆蓋,揚塵噪聲監測設施全覆蓋,積極推進綠色智慧工地建設和裝配式施工,提高集團公司施工現場標準化建設水平。實現施工重點區域周邊全圍擋,物料堆放、工地裸土全覆蓋,施工便道、場站全硬化,出入車輛全清洗,渣土車輛全密閉,路面廢舊材料全回收,全面實施“六個百分百”。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建立與當地政府的減排目標協調銜接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落實揚塵污染防治指南,強化應急響應措施執行和監督檢查,從源頭上治理大氣污染,切實改善空氣質量。
加強清潔能源高效利用,推動能源結構性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按照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優化高速用能配置”為出發點,加快推進光伏發電+綠色能源(儲能蓄熱供暖、隧道節能照明、汽車充電樁)+大數據分析的一體化智能微電網產業建設。充分利用收費站屋頂、隧道口空閑荒地等設置光茯發電,實現部分收費站、隧道用電的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收費站、服務區推廣使用電能、空氣能、地源熱泵等供暖系統。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加熱系統使用燃氣、電等清潔能源,做到環保達標排放,減少大氣污染、改善環境質量。隧道照明采用智慧供配電系統及LED照明光源,減少電量使用,節約能源。
強化“永臨結合”統籌規劃。按照“少占地、多利用”的原則,做到“臨時建筑與現有建筑,臨時便道與鄉村道路,臨時用電與永久用電”三結合。統籌規劃臨時建筑,項目部駐地原則上以租用沿線原有辦公樓、廠房為主,新建為輔,臨時建筑用地充分利用收費站、服務區,互通區等永久占地和垃圾場、荒地等閑置空地,大力推行場站“三集中”建設,減少占地。統籌規劃施工便道,以利用現有道路為主,結合當地規劃改建、新建為輔,減少重復建設,減少資源浪費。統籌規劃臨時用電,充分利用運營電路專線和當地現有電網,項目公司要提前規劃外供電工程施工,達到“一線架通、方便施工,建設完工、運營使用”的效果,避免浪費,節約資源。
總結提煉環保設施標準化建設中好的經驗、做法,形成《公路工程施工環保設施標準化指南》,用于指導環保管理工作,統籌推進公路建設與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實驗室建設,加大環保宣傳力度,營造出人人用心、人人建造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