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強
(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
按照一個機制砂加工場對應1~2個料源的原則,合理設置機制砂加工場地。
(1)選擇除塵方式,干法還是濕法,宜選用干法生產。雖然濕法生產設備在一次投入中可能有優勢,但生產過程中機制砂的粉含量、含水率波動大、污水處理等控制難點無法避免。

表1 干、濕法工藝性能對比
如采用濕法,水洗設備主要分輪式洗砂機和螺旋式洗砂機,宜優先使用輪式洗砂機。
(2)選擇破碎設備組合,從母材到成品,至少有三級破碎工藝。前兩級破碎與碎石生產線同理,第三級破碎宜選用立軸式沖擊制砂機將碎石破碎得到成品機制砂,不宜使用單純的錘式制砂機,優先使用“石打石”工藝制砂機。
(3)考慮設備的生產能力等其他因素。
(1)機制砂破碎應該用經過加工的碎石,入料粒徑應符合制砂機破碎比的要求。入料前應將碎石中的石粉篩出。
(2)干法制砂工藝中,應采用多級除塵系統,粒徑小于0.075 mm的粉塵不得回收進入成品倉。
(3)不同料源特性、不同類別、不同規格的成品機制砂應分別堆放,堆放高度不宜超過5 m,堆放場地應設置雨棚,地面設置排水溝并硬化處理。重點注意隧道圍巖變化引起的料源變化。
(4)應有專人負責生產工作,進行工藝調整及日常管理。試驗室配備專項檢測人員負責過程質量、成品分批及統計匯總等工作。以同一料源、同一規格、同一生產設備每400 m3或600 t為一批。同時還應按細度模數變化超過±0.2,含粉量超過±2%、含水量、進倉存放時間不同進行分批、分倉使用。
項目以海螺P.O42.5水泥、石灰巖5~31.5 mm和5~25 mm連續級配碎石、碎石干法破碎自制機制砂、河砂、聚羧酸減水劑為材料生產混凝土,其中C30混凝土方量大、C50混凝土為橋梁重要部位,是施工控制重點。
按目前規范,在進行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各參數調整需更加細致,且必須增加驗證優化步驟。相比河砂混凝土而言,機制砂混凝土配比的有效波動范圍偏小,需要仔細驗證。
(1)試拌時采用天然砂與機制砂對比,觀察拌合物性能;一般機制砂混凝土較河砂混凝土流動性、坍落度等略差,同時調整砂率(每次增加1%~2%)和外加劑用量(每次增加0.02%),直至機制砂混凝土性能滿足要求時,才能進行優化設計。

表2 隧道二襯河砂、機制砂檢測數據對比表
水泥用量及水灰比相同的情況下,機制砂混凝土比天然砂混凝土強度高。如試拌效果不佳,應考慮降低混凝土強度等級使用機制砂。
(2)室內成型試件后,除了觀察混凝土外觀,還需判斷混凝土內部密實情況。如有一項效果不佳,可增加膠凝材料、調整水泥漿量、選用含粉量稍大的機制砂材料調整。
(3)在確定的試驗室配合比基礎上,調整機制砂的含粉量(按4%、6%、8%、10%、12%調配)拌制混凝土,找出能夠滿足工作性和強度要求的機制砂含粉量上、下限,確定機制砂含粉量控制范圍。

表3 不同含粉量機制砂配合比試拌情況匯總表
此步驟基本涵蓋了施工過程的波動范圍,提前確認波動后的混凝土狀態和性能,對施工過程控制能起到重要作用。有條件時推薦對每個符合性能要求的配比都進行全指標驗證。全面掌握機制砂對拌合物的影響,才能坐實配合比控制的經濟效益,才能應對各種施工工藝、施工條件的需求。
(4)高性能混凝土設計后,需盡快在現場進行試驗塊的澆筑。除驗證施工過程、早期性能外,配合室內留樣試件,一起觀察60 d、90 d的混凝土外觀、性能指標。
實際施工中大量存在材料入倉后短時間使用的情況,簡單設置4%單向坡度并不合理,無法保證機制砂含水量均勻,尤其對濕法工藝生產的機制砂。可改用中間高四周低,環形設30 cm以上的暗埋式滲溝。
混凝土生產時攪拌時間、拌杠內狀態應根據澆筑試驗塊時的經驗充分總結,由固定的試驗人員及時管控。混凝土中漿量偏大會導致在拌杠內狀態變化不宜察覺。相關人員應特別注意觀察狀態。
拌合時間不宜低于90 s。拌合時間不足會直接導致微氣泡聚集,甚至形成大氣泡,混凝土整體不密實。
由于機制砂本身的吸水不同,顆粒與水泥漿液的粘聚效果不同,再有拌合時間、氣溫的影響,經常出現混凝土運輸過程坍損明顯的情況,所以混凝土運輸時必須保持低速攪拌,到場高速反轉1 min的措施必須嚴格每車落實。
清理罐車內存水,必須認真落實。高溫季節司機為防止混凝土硬化在罐內會頻繁洗車,應重點注意。同時確保罐體有防曬、降溫措施。
一次澆筑搗實的厚度不宜大于30 cm;上下層同一位置澆筑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45 min)。
出料口距混凝土面高度不得高于1 m。對二襯、大型鋼筋構件應盡量降低此高度。
混凝土中砂漿是起潤滑作用的,通過降低粗集料間的摩阻力使混凝土產生流動性,而機制砂顆粒沒有河砂圓滑,即便加大了砂率,現場仍始終覺得混凝土流動性不足,必須通過合理布料,加強振搗解決,不可一味最求習慣性的目標坍落度。
原則上應針對性制定養生方案,同時必須制定有效的防風保護措施。現場混凝土養生應即時、有效。機制砂混凝土相對更容易出現早期塑性收縮、干縮的開裂情況,為避免養生期出現的問題直接影響混凝土耐久性,必要時養生時間延長2~3 d。
隨著機制砂混凝土應用的迫切需要,已經出現各種類似的加工設備和產品,大部分只能做到粒徑大小符合砂的要求,而真正能夠滿足高速公路使用的、混凝土質量可靠的產品必須對產品生產、過程管理、試驗檢測、混凝土施工進行整體控制,控制方法及要求也是參建人員必須了解和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