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峰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加強頂崗實習實踐教學設計,有效管理人才培育模式,是順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育規劃的重要舉措。實現頂崗實習,就要秉承著“培養目標共謀—培養計劃共謀”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育目標和培育課程,該目標和課程必須是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到企業能夠更快參與工作。制訂校企人才培育計劃要正確地處理好學校專業的設置、基礎理論與專業技能之間的聯系,努力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加快實訓基地的建立,加深專業技術課程教學。高職院校是培育專業技術工人的高等院校,因此在教學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學校在保證學生適應企業需求的前提下,也要保證學生所學專業技能的通用型,使學生實現一專多能,擴展學生的就業面[1]。高職學校在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前提下,也要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育,專業技術教學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實踐課程也要加強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育,實現理論結合實踐。頂崗實習促使高職院校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的頂崗實習對口性要求較強,學生大部分會到鋼鐵生產企業、機械加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高職院校與企業加大合作,促使學生學習書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頂崗實習是近年來興起的,培育技能型、綜合性人才的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其最大特點就是促進學生的就業,不斷加大創新教學模式,提高高職院校專業性人才的專業技術能力。通過頂崗實習,使學生提前到企業工廠接觸自己未來所處的工作環境,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對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2]。
當前我國機械類專業需求的人才缺口較大,尤其是模具、機電、數控、汽車制造等行業的人才更是短缺。能夠為機械類專業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企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因此提供的就業崗位也十分有限。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調整,企業生產內容也隨之發生變化,中小企業工廠能夠為機械類學生提供的專業對口的頂崗實習機會也越來越少。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機械類專業學生在進行頂崗實習時,更應該選擇一些工作靈活的崗位,實現培育學生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的目標。
加大頂崗實習的前提保障,是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培育出更能夠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的專業維修人才,要求高職學校加大對各企業綜合狀況的調研,充分了解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與所需專業人才的要求,并與企業共同建立人才培育目標,將企業所屬行業的人才管理相關標準納入教學,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適合專業未來崗位發展的課程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修正,最終形成一套完善的適合學校、企業、行業需求的考核和評價體系[3]。同時高職學校要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加大力度構建校內實訓基地,企業也要為學生構建完善的校外實訓基地,按照企業的要求,完成合作訂單培育人才目標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實踐動手操作的平臺,實現校企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校企資源的互補,實訓基地的建設滿足學生和教師的實踐性教學,為更好地開展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頂崗實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促進高職學校學生畢業之后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用人需求,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要想形成頂崗實習合作的良好發展模式,首先應加大高職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改變高職教師隊伍傳統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師深入企業的制度建設,將教師在企業的工作表現納入職業考核,提高教師隊伍對校企合作的重視和熱情,加大實訓培訓,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校企合作,深入企業的教師要定期回校進行工作匯報,加深與校內教師的溝通交流,以提高高職學校教師隊伍對企業人才需求的認識,增強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加大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構建,通過教師深入企業,充分了解企業與所屬行業的人才需求,與企業制訂訂單培育的具體細節。同時在制定完善管理模式和專業考核的基礎上,確定企業崗位培養的目標。學校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發展之上,從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出發,建立多方向就業的教育模塊一體化課程體系。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加大學生的理論教育工作,同時利用學校的實訓基地,加大專業訓練課程的開設,實現全方位一體化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理論課程和專業實訓課程的融合,進而使學生明確自身的職業規劃,擴大學生的就業選擇。
(1)建立頂崗實習管理委員會。為了確保高職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有序,高職院校要結合企業、家長代表和學生代表組件頂崗實習管理委員會,處理好頂崗實習期間的具體事宜。企業和學校要有專人負責,學校參與頂崗實習委員會的委員應該是學院系部的領導和輔導員以及一些骨干教師等,以確保管理委員會的穩定發展;企業負責人員應該是由人力資源部門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以及企業復制指導學生實習工作的人員;家長和學生代表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溝通能力能力強、責任心強的家長和學生作為代表[4]。同時制訂修正頂崗實習管理細則,以規范性的制度,明確高職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企業、學校、學生各自的負責事項。明確學生頂崗實習的教學工作流程,加強頂崗實習的安全教育工作,保證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安全性。
(2)構建操作性強的頂崗實習學生管理制度。高職院校機械系部擬訂頂崗實習學生的名冊,召開頂崗實習專題會議,重點對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的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具體包含學生的宿舍安全管理、場地管理等。由于頂崗實習需要一定的時間,確保學生這段時間的安全尤為重要,因此高職院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的實際需求,尋找適合進行頂崗實習的企業。在尋找合適企業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進行實習企業的選取時,高職院校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選取多家企業進行,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習階段的不同滿足學生的實習需求,例如有的學生想選擇離家近的企業,有的學生想利用寒暑假期間進行實習等;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給予針對性地指導。企業代工指導人員在學生進行頂崗實習之前,要將企業生產中的安全問題詳細地向學生宣講,反復強調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在實習期間,教師要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通過企業和教師的反復宣講切實提升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同時高職院校的老師在學生進行實習頂崗時,也要定期到學生實習工作的現場,加大對學生實習工作的深入檢查和指導,同時要求實習頂崗的學生定期將自己實習頂崗的材料和信息上報指導教師,使教師能夠清晰地了解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全部過程。高職院校應該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在對行業知識、專業技能、發展前景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培育專業的機械技術人才為核心目標,保障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育。同時,要加強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側重學生團隊合作、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以使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能夠很好地與同事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將專業的技術骨干安排到課程建設當中,提升教學課程質量,為課程教學的內容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使機械專業的課程建設能夠順利開展。
“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是政府在十八大時提出的,這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因此高職院校要緊抓有利政策,加大自身教學體系的創新建設,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保證實習頂崗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入企業實習,盡早地熟悉自己畢業后的工作環境,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文章提出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創建模塊學習式的一體化課程體系、開展教師隊伍的建設、建立閉環反饋的頂崗實習長效管理機制等舉措,確保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安全管理工作,對促進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