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洋
(遼寧西北供水有限公司,沈陽 110003)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逐漸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用水需要,隨著供水工程日益增多,工程管理與水源地保護問題也引發社會各界密切關注,尤其是當前存在的供水管理體制不完善、工程缺乏安全性、建設管理嚴重脫節、水量水質難以保障等問題,對供水工程合理運轉和長久發展帶來嚴重影響,需要對這些問題引起重視,并利用一系列有效舉措,提高供水工程建設質量和后續服務水平[1]。文章針對供水工程面臨的主要問題,從明確管理責任、做好規劃設計、轉變用水觀念、推行河長制等方面入手,提出幾點有效的工程管理和水源地保護措施,希望可以發揮參考作用。
盡管我國加大了供水工程建設和完善力度,使人們用水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但是在工程管理和水源地保護方面還暴露出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到供水工程穩定持續運行。具體表現為:①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受管理主體和責任劃分不夠明確影響,導致出現各自為政現象,尤其是在完成供水工程建設以后,若缺乏連續、高效供水管理機制從旁發揮支持作用,供水工程實際運行和效益發揮也會大打折扣,相應民生問題也無法得到切實解決。②供水規模小和工程點較為分散,尤其是針對農村地區,這些特征更加明顯。由于無法構成集中供水網絡,實際管理難度也會增大,最終形成散點分布的供水局面,用水也只局限于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與城市相比用水量更少。③供水工程安全性不足。一方面存在水資源污染問題,一些地區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破壞,再加上處理生活生產垃圾不夠科學規范,極容易引發水污染問題,并威脅到用水安全和地區穩定和諧發展;另一方面存在于設備老化問題,供水工程經過長時間運行以后,一些供水設備也會出現老化情況,若沒有及時進行維護,就會對人們正常用水產生不良影響,供水工程后期效益發揮也無法得到有力保障。④建設管理嚴重脫節。當前重建設輕管理現象依然存在,特別是在完成供水工程建設以后,通常會將之移交給當地政府或村委會進行管理,實踐中受責任主體不明確影響,導致管理落實不到位、相互推諉責任,針對工程運行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得到及時解決,不利于供水工程長期良性運行。⑤缺少管理經費。供水工程管理工作開展所需資金主要來源于水費收繳,然而部分群眾沒有正確水費收繳認知,繳納水費時出現推阻情況,同時受到水費收繳標準制定不夠科學合理的影響,也會降低群眾繳費積極性,不僅會造成水資源浪費,還會威脅到供水工程持續運行。⑥水質水量難以保障。站在水量角度,一些供水工程水源地為蓄水工程,極容易出現水資源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情況,再加上農業灌溉影響,飲用水需求無法得到有力保障;站在水質角度,一些地區對地下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存在病蟲害、毒超標情況,并且一些供水工程運行還會受到農村水環境干擾,導致農業種植、生活垃圾等污染出現,嚴重威脅到供水安全和生態環境穩定[2]。
只有讓相關部門準確認識到自身管理職責,才能夠推動供水工程管理工作有條不紊進行,相應管理措施也能真正落到實處,并使供水工程獲得良好運行。具體操作中,可以采用完善供水工程管理體制方式,對有關部門權責加以界定,其中水利部門可以對供水工程建設有關設施設備進行改造,并對有擴建需求和能力的水廠進行改擴建,以更好滿足人們用水需求,供水品質也能得到可靠保障;衛生部門要定期對供水水質進行監測,執行時也要確保監測人員專業水平,并依托現代先進技術和設備,保障供水安全性;環保部門則要以當前法律法規體系為依托,對供水工程管護范圍和水源保護區進行科學劃定,在強化水源地保護工作基礎上,對影響水源安全性因素進行細致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和處理,使供水水質得到長期保障[3]。
在供水工程建設之初,需要設計人員深入到實地,對所在區域地理環境狀況進行細致勘察,并結合地區實際用水量需求,對供水工程建設方案進行科學設計,最終方案不僅要與地區實際相符合,還要具有較強的可執行性。同時,考慮到供水工程建設需要依靠水源,執行時就要根據所掌握的地區基礎信息,選擇安全性和可靠性較高的水源用于供水工程建設,不僅可以實現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還能夠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此外,為方便供水工程建成以后統一管理,還可以實行相鄰地區水廠統一建設,確保一處水廠可以滿足多個地區用水需要[4]。
將監督考核機制融入到供水工程管理和水源地保護當中,可以有效保障供水水質和實現工程正常運轉。并且借助監督考核制度,主管部門也能夠對供水單位實行嚴格管理和監督,所提供的供水服務質量也能全面細致把握。操作中還要聯系實際,對考評機制進行建立和完善,通過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有效結合起來,可以對供水管理工作進行調整優化。若將考核細則滲透到各職能崗位當中,管理監督作用也會得到進一步發揮,針對供水管理存在問題也能及時發現,并采取相對應措施,確保供水始終處于正常運轉狀態。
供水工程管理和水源地保護,僅仰賴相關部門發揮職能作用還不夠,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可以通過加大宣傳教育的方式,幫助人民群眾轉變用水舊有觀念,尤其是在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以后,通過向廣大用戶普及用水理念,增強用戶節約用水意識,減少違規用水行為。同時,高度重視水費收繳工作,實施中可以讓人民群眾認識到水費收繳對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的重要作用,并結合實際考慮多重因素對水價進行核定,針對水費收繳和實際運用情況也要定期進行公示,既能夠促進用戶自覺繳納水費,又能夠清楚水費用處,最終形成以水養水運作模式,供水工程長期運行也能得到有力保障[5]。
大力推行河長制,可以實現水源地有效保護,相應污染情況也能減少發生,針對已經出現的污染、破壞問題,也能夠依托河長制進行及時治理和修復,在維持水生態的同時,河流湖泊水源作用也能得到持續發揮。具體實踐中,需要結合所在地區實際情況,對河長制進行分級推行,并通過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和保護有力的水源地管理保護機制,為供水工程良好運行和水源地持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操作中也要貫徹落實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執法監管六方面工作任務,在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的同時,實現河湖環境整潔優美和水清岸綠[6]。
文章是基于對供水工程管理與水源地保護問題有效對策的分析,隨著供水工程不斷增多,工程運行管理和水源地保護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對供水工程良好運行和供水水質帶來嚴重影響,需要對供水工程管理和水源地保護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并結合實際對完善管理機制、加強監督考核、轉變用水觀念、大力推行河長制等措施加以運用,可以確保供水工程后續供水服務水平,水源地生態環境也能得到有效保護,并為供水工程長久穩定運行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