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冬
生活中,有一些人認為自己過得并不如意,感覺很憋屈,要么是缺路子,要么是缺錢財,心神不定貌,恍惚得一塌糊涂。為了擺脫困境,人前顯貴,于是乎,計上心來,拐彎抹角地想找到一個“靠山”,以此來個“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從而實現華麗轉身的自我跨越。
以鄙人之見,轉換思路,借梯上樓,這一出發點或是動機皆是好的,的確是有智慧、有膽識之舉措。但,究竟要找何人做“靠山”,或是選擇在哪一領域去發展自己,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打開史書就不難發現,古代社會,類似找“靠山”這檔舊事,如過江之鯽,比比皆是,幾乎是涵蓋了朝廷上下、宮府內外、方方面面,其經典例子一個比一個驚奇,繼而印證了“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沒想到”那句俗語。不過,在諸多“佼佼者”當中,因“靠山”不牢,最終落得個雞飛蛋打,或是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亦不在少數。
戰國時期的改革家吳起,仰仗著楚悼王的倚重,自以為是,他所推行的大范圍漫無目標的改革,極大地損傷了庶民們的利益,導致民不聊生。結果,等到楚悼王死后,吳起因沒有主子為他撐腰打氣,頓時遭到被他傷害過的庶民群體的圍毆,致其一命嗚呼。
西晉皇帝司馬衷,原本是個“甚愚”“白癡”的弱智兒,被臣民們戲稱為“窩囊廢”,就因為靠著身為皇后且家族地位顯赫的母親楊艷這根“臺柱子”,從中左右逢源,假傳圣旨,掩人耳目,在父王26個兒子當中一舉上位,當上了晉朝第二個皇帝。令人費解的是,他在位17年,因智力缺陷,從未親歷過“朝政”,俟母后駕崩,失去呵護,最后不明不白被人毒死。
假如誰還有興趣再去翻翻各朝各代史冊,類似找“靠山”這檔舊事,一定會是車載斗量,恒河沙數,令人嘆為觀止。
日月經天,斗轉星移。近年間,在紛紛落馬的眾多腐敗官員,包括那類黑社會犯罪團伙當中,也有許許多多人扮演著被人當“靠山”的丑陋角色。人們記憶猶新,頗受人們關注的“政法幫”“石油幫”“秘書幫”以及那些黑社會犯罪團伙,哪一個不是罪行累累,惡貫滿盈。大量事實告訴人們,不論是拉幫結派也好,還是充當“靠山”也罷,但凡是沾上私欲的,或是不走正道的,或是逆正義潮流而動的,此“靠山”皆靠不住,玩火者必自焚,那些自作聰明者的下場,哪個不是難看至極?
這些年我們見證了地震救援,脫貧攻堅……社會穩定使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與日俱增;特別是我們又跨上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讓人們一次又一次領略到了偉大祖國的昌盛和溫暖,感受到了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無比驕傲和自豪。
由此足見,把個人的命運系于個別“靠山”人身上,終歸不能持久,還有可能身敗名裂。毫無疑問,把強大的祖國當成后盾,才是我們堅如磐石、牢不可破的真正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