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
前段時間,一名妝容精致的女孩龍晶睛在網上發布支教視頻,號稱自己“支教十年”。該事件在網上迅速引發極大爭議。
據龍晶睛的自媒體賬號介紹,她從小學起就參加為山區留守兒童捐書捐物的活動,2010年16歲出國留學后,2011年暑假起,每年暑假都會回國到山區支教。為了更好幫助大山里的孩子,她選擇在研究生階段攻讀社會工作學碩士,并在畢業后放棄高薪工作,成立助學服務中心,全職投入公益。并稱其已經組織了1500多名志愿者支教,定點幫扶8所鄉村小學。
隨后便有網友對其10年支教24所山區學校的經歷表示質疑,認為這種所謂的“支教”,只是到鄉村旅游,順便拿孩子作秀鍍金,以獲取名利。還有網友扒出其組織的某項為期5天的新媒體人“支教活動”,竟然收取每人5000元的費用,實際上卻只有2天7節課的“愛心助學”活動。大家質疑,這實際上是以支教為名的鄉村旅游,而龍的公司則從中營利。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到山區所謂的支教也不是為了公益,而是為了功利。有些人是為了留學申請做“人設包裝”,把參與山村支教作為入學申請的“敲門磚”。
龍晶睛事件再次提醒我們,要細心、小心辨別某些所謂的公益、慈善,別被他們的“人設道具”或斂財工具忽悠上當,掏了錢、捧了場、出了力,最后發現鉆進了他們的套里,反倒成設計了他們的“托兒”。
當然絕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這些年,尤其是這兩年的疫情與洪災期間,做公益慈善的人非常多。今年夏天的河南洪災,社會上的愛心捐助滾滾而來,很多地方接收的捐助物資已經到了發放不完的地步,真可謂洪水滾滾來,愛心也滾滾來。
但與此同時,偽公益偽慈善也是屢見不鮮,手段翻新,吸睛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現在的短視頻上號稱做公益的就非常多,或幫助、資助困難群體,或救助小動物,等等。但是有人導演苦肉計,自己弄一只小狗養著,然后餓它打它虐待它,將狗狗虐待到瘦骨嶙峋、奄奄一息,再把它扔到野外。接下來假裝接到網友求助——發現一只被遺棄的可憐狗狗,自己“火速出鏡”趕赴現場,并義憤填膺、義正辭嚴、大發雷霆,大罵遺棄狗狗的人,最后愛心滿滿地將那只狗救助回去,再一天天、一步步把它養育好!
還有的自媒體到農村找來老人或孩子,讓他們去城里大街上擺攤賣東西,然后主播們假裝偶遇,于是上前獻愛心、伸援手、拍段子。事后給“幫助”對象多少錢結束“幫扶”。當然也有拍連續劇的。
一些明星名人借做公益來作秀、搞人設包裝的也不少。他們做公益慈善,或為了貼金,或為了避險。很多犯了事的明星名人大都做過慈善,犯了事以后,他們就會拿出自己做過慈善的光榮履歷來,試圖被寬大或放過,以此作為跟法律較量的籌碼。
還是那句話老話——善欲人見,不是真善。天天在各種媒體上喊著叫著跳著顯示自己做公益做慈善的人,其目的令人生疑。一個公益團隊,做了一件事,所有成員的所有自媒體賬號上不厭其煩地發了一遍又一遍,唯恐天下不知不見,真的好嗎?
功利心、名利心、虛榮心,人人或多或少都有,人性使然。如果僅僅是為了滿足這些心理,倒也無可厚非,稍可理解。只要你真的做了善事,適當秀一下,無傷大雅。但如果做了三五分,宣傳十分;或者為了某種不可告人的丑惡目的甚至預備著以后犯了法當籌碼去做公益的。這種公益已經嚴重變味,甚至已經不是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