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祥
學了課文《故宮博物院》中的“材料一”,貝貝發現文中運用了許多方位詞語,于是跑來跟老師匯報:
貝貝:老師,我發現課文中許多段落的第一句使用了方位詞語來體現游覽順序。通過使用方位詞語,作者將故宮博物院的建筑依次展現在讀者眼前,我們甚至可以按照記述勾勒出故宮博物院的簡略圖。我覺得,方位詞語的使用使得課文的條理性非常強。
老師:是的。你再讀第6自然段,作者運用了“正中、上面、背后、兩旁、中央、下面”等一系列方位詞,將故宮最大的殿堂——太和殿內的陳列物,秩序井然并且準確地介紹給讀者,讓讀者對殿內繁多的物品一目了然,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貝貝:沒想到在關于建筑物的說明文中,小小的方位詞語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老師:是呀!故宮博物院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占地面積大,宮殿、房屋眾多。作者著眼于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按照方位從南到北,逐次介紹建筑物。沿參觀路線,以天安門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然后繼續向北,介紹位于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筑,最后出順貞門到神武門離開故宮。這么復雜的結構,只有用準確的方位詞語寫,才能井然有序,條理分明。
貝貝:我知道了!在以后的習作中,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我們要注意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運用方位詞準確描述事物的空間位置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