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田
我的運動細胞似乎熱衷于短跑和打羽毛球,這兩項運動我曾摘得桂冠,但在那一天,我收獲了跳繩的快樂。
放學回到家,我遠遠看見掛在沙發上的跳繩。跳不跳呢?我懶洋洋地提不起勁兒——說實在的,我也挺喜歡跳繩,可每次要么是AI計數器卡機,要么是跳斷繩,我的信心早被吞噬殆盡!
“跳吧!回想上次你一分鐘跳了201個,多么開心呀!況且這也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呀!”媽媽苦口婆心地勸說我。188、198……看到這些曾經記錄下來的數字,我來了精神。說不定會創造奇跡呢,我心想。我終于拾回信心,打算一戰到底!
我稍作休息,拉伸了一會兒,暗自鼓勁:加油,一定可以的!我拿起跳繩,點擊計數器的開始鍵,“3、2、1、GO!”我充滿斗志,快速轉動靈活的手腕,跳繩為我結了一個橢圓屏障……
只30秒,我已跳到了105個!興奮之余,我仍快速甩繩,生怕這可以跳200個以上的機會從自己眼前溜去。
突然,音樂伴奏和AI計數的聲音消失,只留下風與繩子相互摩擦的“呼呼”聲。我驚慌地看向手機屏幕——提示電量低于1%。我氣憤地大叫:“啊!手機沒電啦!”
我在乎的不是手機沒電會關機,而是電量提示窗口會妨礙計數!我跳200個的夢想泡湯了……我正想著,突然察覺,雖然計數不走動,可時間也沒走動啊。這可把我開心壞了——也就是說我只要一點“取消鍵”,AI計數器仍然會繼續計數!看來,老天也是看好我這“可憐人”的。
我開心極了,同時也做好準備:左手拎著理好的跳繩,右手靠近手機屏幕,點擊,馬上退回位置,飛速跳繩……終于,以210個的最高紀錄告終!
我想,若不是屋頂妨礙,我當時一定會一蹦三尺高!我快樂得像只小猴,拿著手機四處炫耀。在鏡子前,忽然瞥見手臂上的幾處“紅條”,這是我210個跳繩紀錄的戰利品!我傻乎乎地笑了。
激動!這是唯一能形容我此刻心情的詞了!
欲揚先抑,解釋自己對跳繩提不起勁、沒信心的原因。
恰當的心理描寫,把情緒推向高潮,為后文的失落做足了準備。
從失落到開心,小作者情緒的變化,在字里行間顯露無遺。
開篇直奔主題,點出跳繩給“我”帶來快樂。
細節描寫,還原當時的場景,“快速轉動靈活的手腕……結了一個橢圓屏障”,用詞準確,讀者讀來如身臨其境一般。
瞬間發生的事情,通過慢鏡頭逐一呈現:AI計數的聲音消失,風與繩子相互摩擦的“呼呼”聲,“我”驚慌的模樣,氣憤地大叫。這一組組鏡頭引起讀者共鳴。
夸張手法的巧妙運用,小作者當時內心的喜悅躍然紙上。
把跳繩時不小心被甩到的幾處“紅條”稱為“戰利品”,內心的喜悅不言而喻。
動詞連用,“拎著、靠近、點擊、退回、跳繩”,語言干脆利落。
結尾點題,突出跳繩帶來的快樂。
小作者創作感言
我一開始對跳繩是有一點抵觸心理的,但是不爬坡過坎,怎么能到達頂峰呢?于是我重拾信心,跳了起來。計數突然停止,我心里“咯噔”一下,生怕前功盡棄,但慶幸靈光閃現,我最終創造了奇跡。這次跳繩讓我明白,只要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迎難而上,就沒有什么辦不到的。
總評
在眾多習作選材中,跳繩似乎很平常,沒有什么好寫的。但是,即使再平凡的事物,如果加以創新,融入新鮮的故事情節,并在細節之處下功夫,也能寫出使讀者眼前一亮的習作。小作者就是借助跳繩過程中手機電量不足,導致計數暫停而展開故事情節,創編出一個既富生活氣息,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除此之外,小作者采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方式,先給讀者呈現出“我”“低氣壓”的心態,再在后面樹立信心,高潮迭起,讓人如臨其境。精選動詞,巧用夸張等修辭手法,也為習作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