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
摘 要:近年來,國內的影視作品逐漸走向海外,并得到廣泛的關注。這對于中國文化“走出去”,實現文化傳播與交流有著重大意義。同時,如何從翻譯的角度準確地傳遞中華文化的意象和概念就顯得尤為重要。字幕翻譯有著獨特的翻譯模式和呈現形式,其攜帶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在源語向目的語的轉換過程中成為了一大難點。本文選取本年度受海內外關注度頗高的國產電影《流浪地球》為研究對象,從字幕翻譯的特點、文化傳播等角度,選取電影臺詞中帶有文化特色的稱謂、概念、口頭語、俗語等實例,來對該電影字幕的英文翻譯進行探討,分析該電影字幕翻譯是否達到了文化傳播的目的。
關鍵詞:流浪地球;文化傳播;字幕翻譯;電影
一、文化傳播
文化傳播對于世界各民族來說都是一種讓世界了解自己的重要方式,文化本身可通過書籍、影視、手工藝等載體傳遞概念和意象,從而讓其他文化環境中的人認識和了解異域文化。其中影視作品,特別是電影“是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和主要媒介,也是跨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在跨文化傳播中,電影充當著文化使者的角色。”(李詩溢,2019:101)電影在文化表現上是能讓大眾廣泛接受的一種形式,其通過語言、畫面、音樂、音效等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傳遞著文化。字幕是電影的一種語言形式,特別是在電影走出本土語言文化圈時,字幕翻譯不僅僅要傳達出原文的意義,還需要兼顧文化傳播。為更好地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譯者在處理時會使用直譯、意譯、音譯、加注等多種翻譯手段和技巧。
二、電影字幕翻譯的特點
電影字幕翻譯與常規的筆譯相比存在很多差異。首先,電影字幕翻譯屬于語際字幕(interlingual subtitles),“是在保留影視原聲的情況下將源語譯為目的語疊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李運興,2001:38),本身是一種需要結合聲音、音效、場景和畫面等綜合影響因素來完善的翻譯形式。其次,電影中的字幕往往在屏幕上顯現的語言符號數目有限,“英文字幕一次最多不超過兩行, 而中文字幕最多不要超過一行, 并且一行最多不要超過13 個字。”(楊森,2011:114)這就要求字幕翻譯簡潔、明了,用有限的字數傳達出源語的含義和文化意象。最后,未重新配音的電影還保留著原聲,例如《流浪地球》在境外上映時是沒有重新所上映國家的官方語言重新配音的,所以官方語言為英語的地區的觀眾在觀看這部電影時聽到的是電影原聲,看到的是英文字幕。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該電影的原聲比較了解的觀眾,比如海外留學生、華人華僑等,就會特別關注目的語字幕是否與源語相匹配,并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譯者更加認真、仔細地對待字幕翻譯,避免信息傳遞出現差錯而影響觀感。
三、電影《流浪地球》的字幕特點
電影《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認同,也是適合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宏大題材。電影語言主要為中文,上映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該電影的臺詞,即字幕,包括以下幾種特點:
1.口頭語、俗語、成語、昵稱等較多,例如“我去”、“你妹”、“嘛呢”、“吃個屁”等表述。
2.涉及較多文化意象和概念,例如“晚節不保”、“十三幺”、“和了”等。
3.作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字幕還包含大量科技術語,例如“國際空間站”、“功耗”、“輸出功率”、“洛希極限”等。
本文重點探討《流浪地球》中出現的與文化相關的口頭語、俗語、成語、昵稱、含文化意象和概念等的字幕翻譯。
四、《流浪地球》字幕翻譯實例分析
1.稱謂類翻譯
《流浪地球》中存在眾多昵稱和稱謂,字幕翻譯的過程中譯者的處理也不盡相同。
(1)昵稱譯法
例1:a.原文:小明 坐下 坐下
譯文:Xiao Ming, be seated. Class.
b.原文:戶口 晚上居委會發餃子吧
譯文:Hu Kou, Committee is giving out dumplings tonight?
c.原文: 一哥 東西準備好了么
譯文:Yi Ge, are the suits ready?
在以上例句中,譯者將“小明”、“戶口”、“一哥”這樣的昵稱詞一律按照姓名格式首字母大寫音譯,但是從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讓西方觀眾誤以為這些都是簡單的姓名,使得這些詞喪失了稱謂功能。筆者認為可將“小明”這樣的稱謂譯為“Xiaoming”。b句中的“戶口”是電影中劉啟的“啟”字拆開來作的稱謂,屬于漢字這樣的象形文字的特點,而英文屬于拼音文字,沒有可拆字的特點,故僅通過翻譯很難傳達這樣一種文化概念,只能通過音譯的方式譯為“Hukou”。c句中的“一哥”屬于仿親屬稱謂,若譯成“Brother Yi”,從西方文化的角度來看可能會令觀眾產生宗教聯想。由于電影中并未交代一哥的全名,因此若按照“一哥”的稱謂是姓名中取一個“一”字加上“哥”的尊稱來理解,譯成英文可以處理為“Yi”,以避免文化上的誤解。
(2)職業稱謂譯法
例2:a.原文:報告老師 韓朵朵跑了
譯文:Teacher,Han Duoduo has run away!
b.原文:警察叔叔
譯文:Sir
a句中譯者將“老師”這個職業稱謂直接翻譯為“Teacher”,并不符合英語文化的表達習慣,英文中只有博士、教授、醫生等幾個特定職業會直呼“Doctor”、“Professor”。這里的翻譯處理為“Ms”或“Miss”更佳。b句中的“警察叔叔”是一種昵稱,譯者將其處理為“Sir”而不是直譯為“Uncle Police”則更為符合英文中對警察的職業稱謂。
(3)尊稱譯法
例3:a.原文:牛頓 頓爺
譯文:Oh, mighty Newton.
b.原文:愛因斯坦 坦叔
譯文:Enlighted Einstein.
c.原文:霍金 金哥
譯文:Holy Hawking.
本例中的三句臺詞都為老何祈禱的內容,老何按照中文的姓名表達將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都作為一個完整的姓名,取最后一個字加上“爺”、“叔”、“哥”作為尊稱,而在英文中,“Newton”、“Einstein”、“Hawking”都為姓氏。結合電影語境,譯者巧妙地將這幾處尊稱處理為“mighty Newton”、“Enlighted Einstein”和“Holy Hawking”,表達出了老何對這幾位科學家的尊重,實現了有效的文化信息傳達。
2.文化概念類翻譯
《流浪地球》中的臺詞還涉及一些中國文化概念的翻譯。
例4:a.原文:你拿著個一筒你怎么不出呢 我剛才就和一筒
譯文:You had the mahjong I needed, why didn't you discard it?
b.原文:十三幺
譯文:Shi San Yao!
c.原文:和了
譯文:I won!
自1920年被引入美國,麻將在美國和歐洲就是一項非常熱門的休閑娛樂項目,特別是在歐洲還有麻將歐錦賽,“歐洲麻將協會還舉辦了網絡麻將大賽等各種比賽,使得麻將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各國的麻將俱樂部也逐日增多”(張黎芳,2014:22-23)。可見西方觀眾對麻將文化是知曉的。本例中的三句臺詞中提到了“一筒”、“十三幺”、“和了”這樣的麻將術語。譯者對于這三處麻將術語的處理不盡相同。a句中的“一筒”譯者用“mahjong”代替,并未譯成“circle_1”,這樣處理便于對麻將文化不了解的西方觀眾理解劇情,但是未能準確地傳遞文化信息。b句中譯者將“十三幺”直接用拼音譯成“Shi San Yao”,而不是對應的英文術語“thirteen orphans”,完全沒有實現文化信息傳遞。c句中譯者將“和了”翻譯為“I won”,準確地傳遞了原文的信息。
3.成語、口頭語、俗語類翻譯
《流浪地球》中人物的臺詞還包含了大量成語、口頭語、俗語等,涉及很多文化意象和概念。
(1)成語
例5:原文:別晚節不保
譯文:Don't mess up my dignity.
該例中的臺詞出現在劉培強退休前拒絕俄羅斯宇航員馬卡洛夫送酒說的話,意為不能在退休前違反空間站規定。“晚節不保”是漢語中的成語,“指人到晚年,沒能保持住一直維持的正面形象或高潔品質”(熊媛,2016:24)。譯者這里將“晚節不保”按照本意翻譯為“mess up my dignity”,與電影中的語境不太貼切,未能準確傳遞原文信息。
(2)口頭語
例6:a.原文:我去
譯文:(1)Oh, my.
(2)What the...
b.原文:我靠
譯文:What the...
c.原文:去你妹啊
譯文:Screw you!
例6中的四句臺詞都是角色的口頭語。“我去”、“我靠”和“去你妹啊”是現代中文網絡流行語,也是一種宣泄情緒的口頭語,a句中的“我去”出現在了兩處,譯者根據不同故事情節將其處理為了兩種譯法,都表達出了角色的情緒,完成了有效的信息傳遞。b句中的“我靠”譯者按照其意靈活翻譯為“What the...”,讓西方觀眾能立馬領會含義和角色的情緒變化。c句的“去你妹啊”是劉啟對李一一問的“你妹去嗎”的回答,兩個“你妹”在兩句話中意義不同,在劉啟的回答中“你妹”并無實意,譯者根據語境和角色情緒表達將這句帶有中國網絡文化特色的口頭語譯為“Screw you!”,通俗易懂,但遺憾的是無法像原文一樣實現兩個“你妹”的不同含義對比出來的幽默效果。
(3)俗語
例7:原文:沒大沒小
譯文:Where are your manners?
“沒大沒小”是一句帶有中華文化特色的通俗表達,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長幼尊卑,輩分低、年紀輕的人需要在言行上尊重輩分長、年紀大的人。該句臺詞的語境是妹妹韓朵朵叫哥哥劉啟的綽號“劉戶口”,劉啟說韓朵朵“沒大沒小”,意思是妹妹對哥哥說話時沒注意分寸,不禮貌。譯者將“沒大沒小”意譯為“Where are your manners?”,傳達出了原文的意思,并將原文中長幼尊卑的含義對應翻譯為禮貌、禮節的含義,更便于西方觀眾理解原文,實現了文化互通。
例8:原文:哎呦來勁了
譯文:Hyper?
該例中的“來勁”是一句俗語,意思是做事情有勁頭,處在一種興奮的狀態。譯者將語氣詞“哎呦”省略不譯,將“來勁了”對應翻譯成“Hyper”,基本傳遞出了原意,實現了文化傳播。
例9:原文:正兒八百的 中國心
譯文:I am an authentic Chinese.
該例中的“正二八百”也是一句帶北京方言特色的俗語,意為完完全全,譯者將這句帶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表達翻譯為了“authentic”,準確簡潔地表達了原文的意思。
五、結語
電影《流浪地球》作為一部優秀的國產科幻電影,在走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認識中國這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其字幕的譯者在涉及文化的詞匯、表達翻譯上采用了直譯、意譯、歸化、異化等多種方式,基本實現了文化信息的傳遞。
參考文獻:
[1]柴靜利.網絡流行語“我去”探析[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2]李詩溢.《流浪地球》的中國文化價值觀——跨文化傳播的視角[J]新聞前哨,2019(6).
[3]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4).
[4]樸香春.英語電影字幕翻譯中的“文化因子”翻譯策略[J]電影文學,2013(16).
[5]楊森.華語電影的英文字幕翻譯——以電影《風聲》為例[J]濱州學院學報,2011(2).
[6]尹富林.英漢稱謂語的語用功能比較與翻譯[J]中國翻譯,2003(3).
[7]熊媛.漢語涉老類成語的認知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3.
[8]張黎芳.中國麻將文化對外傳播問題及對策[D]南昌:南昌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