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華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創新創業成為了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就業創業的支持力度在逐步增大,同時高職院校中在校創業現象日益普遍。而互聯網為高職學生在校創業提供了更多的途徑,然而,在學生創業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各種問題,需要學校和政府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扶持。本文基于該背景,提出了高職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中創業的問題以及對策。
高職學生在互聯網中尋求到了更多創業機遇和創業資源,互聯網高效的信息推送和豐富靈活的信息獲取手段是學生創業重要信息來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互聯網創業給了學生自由就業的更多選擇,這可以大大緩解學生就業的壓力。尤其是近幾年,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學生就業壓力相應增大。而互聯網為高職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學生可以依托互聯網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使得社會就業環境得到優化,是保持社會的和諧發展,促進經濟的有序發展的重要推手。
其次,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依賴于學生高質量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崗位,而高職學生的創業就業還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時期,產業的轉型升級已成為必然趨勢,而互聯網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正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1]。互聯網背景下的就業創業是推動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重要手段,同時互聯網為高職學生提供的豐富就業創業機會也是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
最后,互聯網提供的豐富的就業創業機會積極促進了高職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互聯網提供的豐富信息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價值,可以盡快在社會生活中找準自身的職業定位,提升就業質量。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的最具互聯網思維的群體,互聯網為他們提供了盡情展示自己的舞臺。另外,高職學生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水要弱于本科生,但是他們對于專業技能的實踐經驗更多,實踐水平更強。而創新創業要求學生具有更強的實踐能力和更多的執行力,所以互聯網是高職學生更好體現自身價值的舞臺,更有利于高職學生通過創新創業實現自身的價值。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互聯網創業就業的經驗是缺乏的。主要表現在股權分配、團隊組成、團隊管理以及外部事物處理等方面。團隊創業是高職學生創業的主要形式,而股權的合理分配是團隊創業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由于學生的創業經驗不足,均分股權成了學生創業的首選方式,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團隊成員參與的積極性,團隊的決策效率也會受到影響,從而項目運作的穩定性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另一個影響團隊效率的問題就是項目的管理經驗。由于學生對于團隊管理的經驗幾乎為零,團隊內部的管理低效是影響嚴重影響了團隊的運作效率。對外的溝通和交流對于高職學生而言也是弱項,包括與商業機構的溝通、與社會組織的交流和與政府部門的交流都存在問題,這些必然影響團隊對于社會資源獲取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影響創業團隊的發展。
毋庸置疑,任何創業團隊的順利運作都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源的支持。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高職學生創業團隊缺乏足夠的社會資源的支持,超過一半的創業團隊社會資源不足。究其原因,高職學生沒有足夠的機會和足夠的資源支持他們與社會機構、學校組織和政府機關建立緊密的溝通關聯,因而無法獲得有效的資源支持;而學校教育并不包括如何教學生與社會組織機構取得聯系并為學生創業提供足夠的外部資源,同時學校教育也不包括為學生提供創業團隊所需社會整合資源的獲取方法。另外就杭州地區而言,部分院校孵化基地有待完善,圖1 是對于基地的建設情況的評價。

圖1 杭州高職創業孵化基地評價統計表
在互聯網時代,創業項目的科技含量是衡量項目價值的重要指標。高職學生本身創業能力相對較弱,而科技含量高的創業項目所要求具備的開創性思維和對科學技能的應用水準經常是高職學生所難以達到的;而且創新精神往往也是高職學生的弱點,他們在選擇創業項目由于自己能力所限往往較保守,投資風險較低、創業門檻較易的項目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同時項目本身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希望在短期內能夠見到項目創造效益,而高科技項目需要更長的周期才能獲益,由于資金、經驗和人員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得高職學生無法完成高科技項目的開發。
在創業過程中,大量的實體創業項目由于資金不足而陷入了困境,影響了高職學生創業的積極性。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項目可以在實體投資方面的成本減低,創業過程通常是一個比較長的周期,而創業資金問題基本會貫穿創業項目始終,尤其在網絡項目推廣和后期成果轉化階段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項目完成。創業項目的資金來源往往是家庭、個人籌集等,只有極少項目能獲取到政府機構,銀行專項資金或者社會組織的融資等。
學生渴望能夠從學校教育中獲得更多的創業教育培養。因此,學校應該有意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的教育,通過專業的就創課程為同學提供更多的就業指導,同時可以協同專業教師,將就業創業課程融入專業教育中,通過與專業課程的有效融合提升就創教育水平。另外政府和學校也應該積極舉辦就業創業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豐富高職生的就業創業的經驗,同時要定期對于就業創業項目進行評估,選出其中優秀的項目作為經典案例為學生實際展示創業過程和其中遇到的瓶頸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學校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創業大賽,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統一融合,提升學生綜合創業能力[2]。
國內目前高職占高等教育比重逐漸增加,因此高職學生的創業就業教育也需給予更多重視。政府應該積極鼓勵高職學生創業,給予高職學生創業項目更多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地方政府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符合需要的經濟政策,比如在稅收方面給予高職學生一定的優惠政策,或者為高職創業學生提供低息貸款以及優惠的創業保險等方式,免除學生創業帶來的后顧之憂。政府應該對線上創業資源進行整合,建立一站式創業服務基地,綜合創業分析,政策解讀、創業項目孵化、資金籌集等多項措施,提升學生的創業成功率。
進一步拓展創業學生的資金來源渠道。解決高職學生創業經費的來源,擴寬創業資金來源。首先,完善創業資金政策。從多層面和多維度的方向提供資金支持,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其次,多方幫助學生推廣項目。學院通過舉辦創業項目大賽選拔優秀項目,通過學校創業發布平臺將信息發布到公開網站,吸引優秀的風投資金對于學生項目予以支持。政府和學校應該聯手將銀行、創投公司的資金吸引過來為學生的創業服務。
總之,高職學生的創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需要政府和院校從政策層面、政策指導和具體實施等各個環節予以幫助,采取積極的措施,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基礎,促進其創業成功率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