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安市長虹小學校 楊曉娟
小學生處在學習啟蒙階段,經過大量閱讀,能夠不斷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培養情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因此閱讀的重要性不可小視。精讀是一種以掌握閱讀技巧、發展閱讀能力、理解閱讀內容、積累豐富閱讀知識為目標的讀書方法,是精細深入的閱讀。在過去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對閱讀知識的認識只停留在陌生字詞上,較難理解文章的主旨,也無法感受作者的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學生在課堂當中的閱讀效果,按照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出相對應的教學策略,給學生營造出好的閱讀環境,帶著學生融入情境閱讀氛圍當中,對作者的情感進行深入體會,有效展開閱讀,從而幫助學生整理文章當中的線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實現閱讀教學目標。
閱讀文本精讀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仔細對文章進行閱讀,完整把握文章的精彩處,掌握文章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學會掌握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并且能夠吸收內化。這就需要學生對文章多遍閱讀,以充分把握文章內容。特別是在做閱讀題目時,學生掌握文章精讀方法,能幫助學生理解題目,回答問題的思路也會變得更加完整。精讀要求學生精細閱讀后,掌握文章主旨,發揮出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文章作出總結,吸收文章的優勢,并靈活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閱讀能力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語文素養,對提高閱讀教學質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采用文本精讀的策略,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景,體會作者的創作意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怎樣幫助學生激起學習興趣,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成了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起學生閱讀興趣,教師要從學生實際發展規律出發,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小學生身心發展并不成熟,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精心挑選教學內容,激起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優化課堂教學效益。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秋姑娘的信》這篇課文時,可以通過創設出問題情境,激起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思考。教師通過使用教學導入環節,為學生提問:“大家知道秋姑娘嗎?有哪些特點呢?”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帶來重要的意義。
國家信息化水平在快速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及時轉變與完善傳統教學方法,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出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營造出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氛圍,與此同時,通過多媒體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將文本與教學手段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官刺激,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好習慣,強化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有關《富饒的西沙群島》這部分知識點時,教師可通過使用信息技術與相關資料,為學生呈現出西沙群島的美麗風景,通過圖片、音頻以及視頻刺激學生多重感官,讓學生更全面直觀了解文章內容。學生可通過融入情境中,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深入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情感。另外,教學內容要融入一定的故事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學習積極性。
高效課堂教學不能缺乏優秀的課堂設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設計教學,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例如,教師帶著學生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草船借箭》這節課的內容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給學生介紹與這節課有關的歷史背景與重要人物之間的關系,通過簡潔易懂的語言表現出曹操與諸葛亮的復雜關系,介紹二人在戰爭時期斗智斗勇的經歷。之后,教師要求學生誦讀課文內容,提出探索性的問題,讓學生經過閱讀找到正確答案。如:為什么要草船借箭?借箭之前的準備工作?借箭的最終結果……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內容,進而提高閱讀有效性。通過課文閱讀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此外,教師指導學生帶著情感朗讀諸葛亮與魯肅之間的談話,讓學生仔細琢磨人物的內心變化,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人物的心理變化,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表演二者的談話過程,其他學生欣賞,經過表演深化學生對語言的認識。學生在表演當中,教師要及時給學生的表現提供點評與指導。最終,在課堂結尾教師為學生推薦《三國演義》這一經典名著,讓學生課下自行閱讀其中的內容,加深學生對作品的認識,讓學生學會分析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為之后的閱讀學習打好基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文本精讀的策略,學生要明確文章所講解的內容,從而在精讀課文中深化理解內容,掌握文章內容的主旨,感受文章表現的情感,掌握文章的深層含義,并經過對文章內容的分析,詳細剖析人物、景物的寫作手法。比如,教師在講解《草船借箭》這節課的內容時,能夠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的方法,給學生播放《三國演義》的電視劇關于“草船借箭”的視頻,學生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向學生提問,能夠用什么樣的詞來形容諸葛亮的形象呢?學生說“神機妙算”。教師再深入向學生提問“同學生們從哪些方面看出諸葛亮的這一人物形象呢?”學生們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與討論,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問:“大家是如何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呢?”讓學生經過文本精讀充分認識與了解諸葛亮的智慧,讓學生在活躍的學習環境下,主動展開閱讀學習。
總而言之,小學時期作為孩子的啟蒙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教師要采用創設提問情境、引進信息化教學、優化課堂設計、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學生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明辨是非曲直,在未來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