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學 劉毅夫
問題情境的創設能為學生提供思維空間和思考情境,能有效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學生設計具有思考意義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考主動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效果。例如,滬教版高中信息技術“信息需求與來源的確定”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話題導入問題情境:“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信息具有價值性、時效性等特征,正是因為這些特征,所以我們才會在生活中對信息進行有意或者無意的獲取,那你們能說一說自己根據需求通過哪些途徑對信息進行了獲取呢?”其次,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對其進行更深入的引導:“通過這些獲取信息的方式,你們有沒有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信息的獲取根本不費吹灰之力,你無須對此進行思考,也無須考慮獲取的過程,但是如果要獲得一些指定的信息卻需要一定的策略。”
制造對比矛盾就是讓學生在相同或者相似的事物下,對其異同點進行辨別和認識,促使學生新知識與學生的知識經驗之間出現矛盾,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矛盾的推進下,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從而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和敏感度。因此,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實情進行深入的把握,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制造出對比矛盾,促使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教學滬教版高中信息技術“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基本方法”這一節知識時,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高中物理中“小球平拋運動”的現象,并為其展示用程序演示該運動的軌跡圖,以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學生對“小球平拋運動”運動軌跡的認知經驗。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軌跡圖的制作步驟,第一步要明確畫軌跡圖的這一要求,并對該目標的實現過程進行分析,第二步就是設計具體的程序算法,最后一步就是運行算法。通過制造對比沖突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編程的過程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還能讓學生對編程容易出現的問題產生深刻感悟,促使學生發現問題的敏感度得到有效提升,從而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
很多教師在面對學生回答問題時,無法有效發揮出自己的教學機智,促進自己與學生之間的活動,或者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要求,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導致學生的質疑能力難以得到充分提升。然而,想要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一定要實現平等對話,使教與學的雙向性能夠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參與問題探究和回答的這一教學資源,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談論,從而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促使學生勇于提問、敢于質疑。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對其進行有效的指導,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將會得到進一步強化。在愉悅、寬松的提問環境下,不僅學生的質疑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發展,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明顯的提升,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
根據相關心理學家的研究,想要實現某種能力的培養,就要對培養對象進行長期的訓練,質疑能力的培養也不例外,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長時間的提問訓練,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養成提問的習慣,習慣一旦形成,提問就會變成一種自主行為。因此,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設疑,而不是擺出一副不易親近、嚴苛的樣子,導致學生心中有疑卻不敢言表。例如,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產生認知困難和爭論,或者對知識的類別無法進行準確區分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疑提高學生的關注度,促使學生能夠找準問題點。其次,設疑要建議在教學的核心內容上,如一些教學難點和重點,這樣能讓學生在問題的推動下,對教學的重難點知識內容進行深入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設疑的有效性,問題的數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導致學生產生疲倦感,學習興趣有所下降;也不能太少,否則會影響學生的參與和投入程度;并且問題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意義,如“你懂了嗎”“你了解了嗎”這些都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不僅無法對學生的質疑能力起到提升作用,還會促進學生形成敷衍了事的學習態度。
教學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學生能夠熟練地完成信息技術操作任務,卻不能準確地表達出操作過程,如“點這里那里”“按那個這個”。為此,為了有效杜絕這些問題的發生,首先,教師要重視自身教學的規范性,盡量采用專業術語,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才能掌握相關的專業用語,如“命令”“按鈕”“菜單”等,久而久之,學生描述問題也會變得更加專業。其次,要重視學生的操作過程,引導學生一邊操作一邊講解步驟,同時還要對學生描述的準確性和規范性進行及時糾正,這樣能夠讓學生描述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由此獲得質疑能力的提升。
反思、總結是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梳理,能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知識結構的構建情況產生深刻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鞏固。同時,教師通過反思,能夠知曉教學活動、進度安排不合理之處,以及教學方法的適應程度等等,這對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非常重要。以此引導學生對課堂進行充分的回顧,剛開始學生可能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才會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思考和反思,但是長此以往,筆者相信學生一定會形成課后自主思考的習慣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的質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落實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不僅實現了新課改的要求,也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但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提問環境,還要通過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敏感度和自主性,從而使學生的質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