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閩清高級中學 潘元鑑
該種教學方法是由余文森教授提出,即閱讀、思考、表達是教學的基本環節,完成這三步,才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的知識,經過沉淀后形成學生的個人競爭力和人文素養。筆者認為,在多種教學方法的模式下讀·思·達是主線,搭配趣味學習法、興趣學習法等多種形式,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方法。
讀即讀懂教材,讀即把語文學科中的基本原理和語法規則牢記在心里,才能有自學的能力。語文需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人文精神和個人素養,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實現人生目標。
思即思考,思考是關鍵,主要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判斷思維。在課堂中讓學生在理解課堂信息的基礎上以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各抒己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達即表達,即知識和實際的遷移,幫助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語境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讀·思·達”三步法在每個層次上都有積極的作用,筆者在各個層次上做出闡述。
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通讀教材是學習的前提,預習是學習的關鍵。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分配學習任務,有利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更好地配合教師完成學習目標。
思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小組學習和集體發言,學生能發現自身的不足,學習他人優點;教師能發現學生的特點和缺點,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
達有利于學生發揮主體地位。學生表達是課堂氛圍的中心,是驗收課堂效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增強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教學中,高中生對語文的關注度不高,大多數學生對數理化的關注度高,經常出現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其他科目的現象。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最多只是提醒和批評,但在本質的問題上教師無法制止這種現象的發生。
高中語文教學中知識點比較廣,為了應對高考緊張的氣氛,教師不得大量地灌輸知識點,希望學生能夠取得好成績。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短短的45分鐘里教學方式并沒有很大的突破,很少和學生產生互動。
面對語文學科,大多數學生對待語文的態度比較散漫,取得成績主要依靠考試前的臨陣磨槍,集中背范文和知識點。在這樣的模式下,大多數學生的語文水平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計劃。
在高中課堂中,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發現語文科目的魅力。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前提,是推動學生產生求知欲望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必修1第四單元的《包身工》時,我對教學方案產生了新的認識。該篇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報告文學作品,在教學設計中,我先讓學生學習報告文學的含義;其次,設計合理的問題,如“讀完全文,用一句話形容包身工是什么樣的人?或者為什么把他們叫作包身工?他們除了這個稱呼外,還有什么稱呼?”帶著這樣的問題預習,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促使學生仔細分析文章,同時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有利于師生互動,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學科關注更多的是學生的素質,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樹立學生正確的是非觀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筆者希望學生更多地能用課本中的知識來約束自己,規范自身行為,用先輩的智慧來啟迪人生,明確自身發展方向。譬如,在教學必修二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課程之前,教師要求學生掌握文章的歷史背景、蔡元培先生以及北京大學的簡介。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文本,在學生通讀文章之后,提出問題:作者提出三項要求和兩點計劃分別是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為什么提出這些做法。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理順文章的脈絡,體會演講的嚴謹性和針對性;有利于學生感悟北京大學在育人與國家發展中的擔當;有利于學生樹立高遠的學習目標。通篇簡易文言文,使文章言簡意賅,意味深長,為教師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明確人生方向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在于主觀性回答較多,答案僅供參考,學生的回答字里行間體現的都是自己的想法,這能體現一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感情變化,需要學生對文章有正確的把握,要求學生在語文考試知識點中迅速、準確地找出答案。必修5中有一篇朱光潛的《咬文嚼字》文章,本文是一篇文藝評論對文藝實踐和文藝現象進行評析的文章。在課程導學時,教師發問讓學生理解“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吸引學生的興趣。在經過一陣激烈的論述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找出作者在文中“咬文嚼字”的含義是什么?教師通過細講案例,能讓學生感受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課堂內容,同時有利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獎勵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這些能力都是決定學生長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語文學科中開展團隊合作,通過小組整理上課所需的資料,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增強學生間的友誼,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讀·思·達”模式是語文學科的主線,不僅體現在語文學科,任何學科都要遵從這種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師應轉變知識傳輸的方式和手段,化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以更好地促進知識的增長,促使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