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蓬街私立小學 柳 卿
其實,“動”與“靜”的結合一直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方法,因為對于學生,我們既希望他們可以用心思考、體會所學內容,也希望他們的學習可以更具活力。所以,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對于豐富課堂形式、優化教學與管理環節就不曾放松。教師對于“動”“靜”結合的認知又有了新的思考,這種意識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教室中,外界的廣闊天地,以及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扎根于生活的勞動教育以及線上線下的雙向溝通,就是如今我們教學以及班級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總覽現在的許多家庭,因為生活條件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家長對孩子知識教育的愈加重視,孩子幾乎成了一個家庭的重心。在學習上,孩子要接受各種各樣學習輔導班、藝術培訓班的培養,在生活上,“衣食住行”更是樣樣由家長照料著。這樣一來,孩子的成長與生活環境自是不錯,但是由于家長的寵愛,他們在家以及在校的身體勞動卻有所減少,這不利于學生勞動意識的樹立以及全面發展。因此,在日常班級管理教育中,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自己動手,幫助他們樹立“勞動最光榮”這一良好的道德意識就不可或缺。
首先教師要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學生“被需要”的感覺,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注意日常班級衛生管理。同時,在學生面前也不要吝嗇向學生“求助”,如果有學生愿意主動勞動,只要在沒有危險、力所能及的范圍中我們都可以給予鼓勵和表揚,這能在無形中讓學生習慣勞動。而后,主題班會也必不可少,未必需要向學生灌輸什么高深的道理,但卻可以將學生在學校中點滴的勞動展現出來,讓他們知道自己平時的行為是對的、是能被看見的,從而產生自豪感。另外,家校聯合必不可少。許多家長嬌慣孩子不假,但看到自己的孩子懂事,知道心疼父母長輩,他們內心同樣也是欣慰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父母洗個菜或者倒杯水、切點水果之類。當然,教師也要注意和家長多溝通,一方面讓學生注意安全,一方面也可以雙方共同鼓勵、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其實,讓學生在年紀還較小的時候讓他們學會勞動,并不是說真的希望他們能做多少勞動,給教師或者家長提供多少幫助,而是希望他們養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希望他們能在勞動中獲得自身的成長與進步。另外,最重要的還是在勞動中滲透奮斗、實干等高尚的精神品質。在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以及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過程中,身為教師,尤其身為班主任,必須通過勞動教育無形中幫助學生樹立投身實踐、重視實干的精神。如在學習《山行》《搭船的鳥》這些語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借此引導學生結合臺州當地的天臺山景區等風景名勝,促使他們對愛護環境有更深的理解,從而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從自身做起,為資源保護與愛護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將教學由課本知識傳遞拓展到生活活動中自然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在如今的形式下,教學空間外延的范圍早已不僅僅局限于從室內到戶外。因為在信息技術與教學加速融合的現實情況下,線上教學與線上交流也成為逐漸被人們接受的形式,而這也自然對我們的教學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線上教學的施行讓我們關注到了另一種“靜”與“動”的平衡。隨著時代的發展,線上教學以不可拒絕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同時學生的戶外活動也有所減少。所以從客觀上來說,我們在進行線上教學時,對學生更多的要求卻是一個“靜”的狀態。我們要接受學習環境的“靜”,線上教學雖然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一種方式,但其與課堂教學最大的差別便是空間的距離感,交流依然存在,但是與同學間的笑鬧討論以及與教師的眼神互動就會有所減少,這是弊端嗎?
表面上看是的,但是事物的存在往往尤其雙面性,空間的限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之間的討論,但是卻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時間與安靜的環境進行自主思考。當然為了盡可能避免出現學生因為年齡小而容易走神、貪玩等情況,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記筆記、記想法的訓練,多關注并引導學生將日常學習與思考按自身心意記錄,即使剛開始句子簡短不成章法,堅持下來卻可逐步培養學生的思考以及書面表達能力。
前文在提及線上教學時,問題的重點主要在于面對線上教學這一形式,如何讓學生在“靜”中得到提升。但是正如前一部分所提及的勞動對學生思想道德意識的進步會帶來的積極影響一樣,線上教學這一新教學形式也并不要局限于一個層面當中,畢竟以學校、班級為單位的教學目前還占據主要地位,而線上教學也沒必要就這樣退出學生的學習環境,所以這也就要求班主任找尋兩者間可以配合的地方,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首先,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可以以前者為主、后者為輔,共同存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班級中教師依然注重有活力的班集體的建設,但是各科的日常作業可以嘗試著打破以往的寫、背等形式,通過如簡單有趣的動畫課程等內容,讓學生在課后再自主地復習一遍所學的重點知識。在這個復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保持的是學習思路的“靜”,但是如何去驗證學生是否完成了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用筆記錄這種安靜的方式,同樣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對所學的口語復述或者實踐操作這樣的形式來檢驗。及時的口語復述,能考驗學生在自己安靜地聆聽過程中是否用心專注,實踐卻可以考驗學生是否真的將所學記到了心里。在線上教育教學逐漸影響如今學生學習途徑的形勢下,我們發現其中所能體現出的動靜結合的思想,以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狀態的培養。其次,在之前所提到的幾點思考中,融于其中的一個主線便是如何把握學生在日常學習甚至是生活過程中“靜”與“動”的平衡。畢竟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在平衡協調的狀態下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將會更為突出,只是在為學生創設這種“平衡”的過程中,不管是以實踐勞動為基礎的精神引導,還是對當今教學實踐中線上教學的探究與思考,都是我們應當關注的問題,值得多方總結、深入思考,為現在甚至是將來的教學與管理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