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孫守軍
隨著經濟發展的多元化,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在不斷提升,不但需要他們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必須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一部分教師通常只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高中物理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基礎出發,結合學科知識框架特點,有序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
創新教育的主旨在于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教師在物理教學中用創新教育理念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激勵學生受教育影響而變成獨立的行為主體,幫助學生掌握社會發展規律,培養他們發現和認識新生事物的能力,把握事情發展的基本規律,完善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善于自主創新的優秀人才。此外,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創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這一目標能夠給高中物理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提供方向,為教師提供科學的教學研究方法和創新的教學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確保培養出適應經濟發展需求和行業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
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多樣化。教師要善于找到每個知識要點的相互關系,根據設疑的方法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問題思索,加強新舊知識奸惡聯系,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比如,教師在“逆壓器原理”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獨立地學習“逆變電源”的原理及其與整流器的差別。首先,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整理有關之前學過的“逆變電源”專業知識,并開始進行關聯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自行整理知識點后提出結論:逆變電源是整流器的逆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能夠使教師基于學生知識水平提出針對性的難題,有益于提升學生分析、歸納和總結問題的能力。
眾所周知,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不僅能夠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促進他們創新思維品質的提高。高中物理課程的基礎知識豐富多彩,專業性較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只重視基礎知識的解讀,將會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枯燥沉悶,降低學生對該專業科目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其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因而為了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入挑戰性的難題,采取分組討論的方法,將難題交給學生,引導他們進行自主討論,這類方法有益于激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比如,在開展“晶體三極管的變大特點”的教學中,教師可將該知識要點與日常生活的家用電器使用知識緊密結合,例如提出問題:三極管在電腦上和電視機中是怎樣發揮作用的?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隨后,教師還可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例如:三極管有幾種運行狀態和幾種工作地區?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尋找問題答案。這類分組討論的方法,不但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還能夠促使學生在與組內成員對比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這類教學對策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的自主創新提供了活躍的探究氛圍。
一般狀況下,學生習慣采用“因”溯“果”的常規思維方式進行學習,而由“果”尋“因”的思維方式卻被擱置一邊。例如,“電磁感應”相關理論的產生,得益于法拉第在插電時導致的電磁場的現象中獲得啟迪,并根據反方向思索獲得結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開展類似的反向思維教學,遵循學生心理特征和邏輯思維規律,通過設計一些反向思維的難題,正確引導學生對其開展全方位的分析,以此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高中物理學科知識涵蓋性較強,需要一定數量的其它課程內容作鋪墊,要想教好物理課程,教師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高中物理課程內容牽涉到電學、光學、力學、聲學及其化學中的能量、離子等專業知識,因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物理課程和基礎科學的聯系,這不但有益于學生從物理、化學的視角去了解電子元器的原理,并且還有益于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物理試驗中常用的試驗電源都是學校提供的學生電源。教師要試著教會學生利于所學知識獨立設計穩壓電源,例如通過分析有關光學知識,嘗試利用太陽能來設計一些簡單的電源;利用相關的化學知識,設計一些簡單的干電池和電池組。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動手創新能力。
發散性思維要求學生根據一個知識要點,開展橫向和豎向的獨立思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發散性思維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教師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合理方式是,正確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案,讓學生根據分組討論的方法對每個方案開展分析和比較。在這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和動手能力將能得到有效培養。此外,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教學方法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促使他們將基礎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結合實際了解基礎理論、把握基礎理論和推進基礎理論,讓他們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重歸到感性認識。如,在對電路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半導體的特性、功能、測試方法和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等,讓學生自主設置一個包含變壓器、功率放大電路的實驗板。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去調試、講解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學生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提醒他們注重每個焊點、引線的顏色配置等小的細節,還要做到每一個步驟的規范性,這類教學方式比單純性的基礎理論解讀效果會顯著得多,不但會提高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信心,并且也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例如,在光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告知學生調光臺燈的基本原理,并激勵學生研究家里的調光臺燈,指導學生進行小臺燈的改造,這樣的教學方式有益于培養學生學會思考的習慣和實踐動手的能力。
綜上所述,為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重視自己的引導地位,采取情景教學法,與其它的課程知識緊密結合,重視學生正反面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致力于培養出合格的創新型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