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第三中學 武興愛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我國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其中問題情境創設方法是顯著代表,問題情景創設方法可以很好地將學生代入到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情境創設方法是促進初中物理知識教學的重要方法,初中物理教學本身就更加側重考驗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倡導用科學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這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和創新能力要求都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本文主要介紹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該遵循的創設問題情境的要點原則,并提出了幾點有效促進問題情境創設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希望能為初中物理教師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
如果想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問題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則需要遵循對應的要點原則,首先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符合當前的教育環境,初中物理教學面臨著中考這一重大壓力,因此情境創設的持續時間和方法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設定。其次,問題情境創設所涉及的知識要全面,要能體現初中物理教學知識中的難點或者是基礎知識點,避免問題情境創設涉及的知識面較少情況的發生。最后就是問題情境創設的形式,初中物理教師需要保證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情境創設需要具備其特殊的教育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問題情境創設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并且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初中的物理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為了促進學生吸收和消化所學的知識,教師可以將生活現象加入教學中,科學合理地創設“懸念式”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結果的求知欲,同時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知物理知識的魅力,這也是推動開展高效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具體來說,教師在創設“懸念式”問題情境的時候,要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以新穎的方式創設情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創設“懸念式”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一種急迫想知道答案的心理,這樣的方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還能夠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慣性”的物理知識講授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本質出發,創設問題情境:人們走路的時候,為什么在踩到香蕉皮的時候,身體會向后面倒呢?人們在進行晨跑的時候,為什么被石頭絆倒,身體會向前傾呢?這兩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通過設定這樣的懸念性問題,學生也會紛紛趕到好奇,此時學生的物理求知欲就會被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很明顯的提高。在教師最后引出“慣性”的知識后,學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這種教學方法能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而且課堂的教學氛圍也會更加生動。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探究式”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新的儀式,從而提高自身的物理知識水平。教師在根據生活現象,創設“探究式”問題情境的時候,要秉持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教學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發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未來學習物理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對“滑動摩擦力”的相關物理知識教學時,為了確保學生全面掌握“滑動摩擦力”的知識,教師可以把生活現象加入教學中。初中階段多數學生都會騎自行車上學,教師可以從這一生活現象來創設問題情境:自行車的車蹬和車輪橡膠套上,為什么會做上凹凸不平的紋路呢?自行車后座帶東西時,為什么會比空車的騎起來費力,這能表達什么問題呢,物體的重力是否和摩擦力有關呢?教師創設的這種“探究性”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在通過探究和分析之后,順利準確地回答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也鞏固了學生學習的物理知識,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師可以圍繞物理教學的其中一個知識點,從不同的角度和渠道出發,再將生活現象加入物理教學中,以此來創設問題情境,拓展學生的物理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去探索與物理知識相關的內容,掌握不同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初中的物理教學水平,改善物理教學成效。
例如:在“杠桿平衡條件”的物理知識教學時,教師首先講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在學生對知識有大概的了解之后,教師再將生活現象加入教學中,如:在施工的工地上,工人會使用撬杠來撬重物,根據這個生活現象,教師就可以創設“輻射式”的問題情境,針對這一個問題提出多個物理問題:在工人使用撬杠的時候,在地點一樣,但用力不同的情況下,力的大小是否一樣呢?在使用撬杠的時候,向上抬和向下壓哪個更省力呢。通過創設這樣“輻射式”的物理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面對問題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生為了解決問題,需要找出在不同情況下的支點,再畫出用力的方向,在對比計算之后,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也能更為深入,并且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物理思維空間,強化其對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將問題情境的創設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因為物理這門學科本身就與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發現很多物理知識。教師通過問題情景創設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認識物理學習不僅僅是對復雜公式、復雜定理的機械記憶學習,而是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印證和應用的學科。將問題情境的創設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還可以拉近學生與物理學習之間的距離,可以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創設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具有探索性和生活性的問題內容,并且保證物理學系內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便于學生理解,避免因為內容過難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情況發生。比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扔垃圾來進行舉例,并讓學生對其進行受力分析。首先在垃圾扔出去的時候,垃圾袋里的垃圾受力所以產生了移動。通過對這種簡單運動的分析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物理知識,并能夠使其非常自然的接納知識內容,對于學生的物理學習來講具有重要的幫助意義。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有很多的科技產品都已經應用到了教學事業當中,其中多媒體技術就是顯著代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中豐富的教學資源來完成對學生的擴展訓練,加強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素養。高中物理教師也可以將問題情境創設與多媒體技術聯系起來,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教學資源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傳統的教育方法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技術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安排定期舉辦多媒體講課,通過大屏幕來向學生展示物理大型實驗或者理論教學。比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播放一段學生喜歡的音樂,并對學生進行問題提問“聲音是怎么發出來的?”學生的興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自然也就會踴躍地加入討論,最終得出振動發聲的答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振動發聲的原理進行講解,并將振動發聲的部位放大,豐富學生的感官認識,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
綜上所述,在物理教學課堂上,創設生活問題情景,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應該得到物理教師的重視和引入研究。教師應該以敏銳的視角去發現素材,堅持用生活中的實際顯現和案例作為教材。在生活中學會捕捉蘊含物理知識的案例,豐富教學內容,再通過不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地參加教學活動,通過學習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為學生的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