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北辛街道北辛中學 王 敏
教師應該將自身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和交流,促進學生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提升。課堂展示是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外顯形式,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課堂展示環節進行優化,以此促成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創設口頭展示機會,引導學生進行多方互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具體而言,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和自主交流,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知識探索欲,促進課堂氛圍的活躍。在此期間,教師則需要選擇恰當的時機,給予學生引導,為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和交流主題。
例如,在組織開展“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活動,一位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了男女分組,然后要求男生組圍繞“線形動物”提出問題,再由女生組負責回答問題。之后,男女生組調換比賽活動角色,由女生組圍繞“環節動物”提出問題,男生組則負責回答問題。在這種比賽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很多學生覺得這種活動非常有趣,因而都比較興奮,能夠主動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比賽環節,男生組提出了如下問題:“蛔蟲的特點有哪些?蛔蟲如何適應寄生生活?”女生給出的答案為:“蛔蟲這種線形動物,有著細長的身體,外形為圓柱體;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適應寄生生活。”女生組提出的問題如下:“蚯蚓體表有黏液,其作用是什么?”男生組給出的答案為:“這種黏液使蚯蚓的自由運動更加便利。”男女生組之間的比賽互動氛圍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在此期間,教師圍繞兩個小組比賽情況作出點評,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點,以此達到高效教學目標。
在初中生物課堂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就需要進行新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應用。踴躍展示就是指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課堂展示形式,這一種展示形式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中去,以此促進他們在課堂上對相關的生物學知識進行自主內化。
例如,在教學“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這一課時,教師考慮到具體知識點包括血管、血液的概念;血液、心臟的結構特點等。在為學生明確了教學重難點之后,教師就需要設計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測量自己的脈搏,觀察手臂上的“青筋”,讓學生以這種方式,對三種血管的結構與功能進行了解;其次,讓學生借助聽診器,對心臟的跳動節奏進行感知,然后觀察哺乳動物心臟解剖圖,了解其心臟結構,把握其功能;再者,對學生提出問題“血液的構成成分有哪些?”“我們都知道血液是紅色的,這是為何呢?”借助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借助血細胞涂片進行觀察,得出結論,加深對血液的認知。在這種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與探究,以此幫助學生強化學習效果。
團隊合作型展示,指的是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并且以團隊方式展示合作學習成果。在這種課堂上,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學習,能夠形成強烈的合作意識,鍛煉合作能力,使問題得到高效率解決。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團隊合作型展示策略的應用,引導學生實現小組協作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生態系統”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活動中,一位教師設計了“調查一個生態系統”這一合作學習環節:首先,教師按照男女生1∶1的比例,將學生劃分為6個小組;其次,給學生分派合作學習任務。其中,由3個小組負責圍繞“植物和動物”展開調查活動;另外3個小組負責圍繞“真菌細菌和非生物”展開調查活動。最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項集體調查活動,要求學生在調查環節,拍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生物和非生物的照片,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生物的數量和所屬科目類別進行統計。一定時間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團隊方式,對調查結果進行展示。在調查活動結束之后,學生采取拍照的方式,獲取了部分植物和動物的照片,制作了部分樣品、標本,并且學生對這些照片和樣本進行了分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合作調查活動的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并且對比分析了不同動植物的特征。其中,圍繞真菌和細菌開展調查活動的小組,從互聯網上搜索了一些圖片,同時采集了相應圖像,并進行了小視頻的制取,最后借助圖片與顯微鏡錄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成果展示。
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實驗是一種常見的手段。但傳統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迫于升學壓力,忽視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過于強調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如此造成學生缺乏自主實驗機會,影響到了他們實踐能力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教師則應該突破傳統思維的限制,給學生預留實驗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操作的方式探究問題。在實驗教學過程,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成果展示,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對實驗更加感興趣。
例如,在組織開展“生物的基本結構”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活動中,一位教師圍繞“植物、動物細胞”相關內容,組織學生進行了實驗探究。具體而言,教師設計例如如下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圍繞動植物的細胞展開自主觀察,了解其特征;其次,教師圍繞實驗細節展開重點講解,為學生明確實驗要求和方向;再者,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自主操作進行實驗,觀察動植物細胞結構特征。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考教科書上介紹的動植物細胞觀察方式,然后給學生設計小組實驗活動,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此期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明確實驗思路,然后根據實驗要求和步驟,準備相應的材料。在實驗過程,部分學生圍繞“口腔內側細胞”開展實驗,即:基于實驗材料,制作裝片,然后用碘酒進行染色操作,再借助顯微鏡觀察實驗過程。學生在完成實驗之后,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并且進行了成果展示。在此期間,教師則可以圍繞學生的展示成果給出點評。
總之,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課堂展示環節進行優化是十分重要的,在組織開展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交流展示的機會,利用口頭、書面、活動展示等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實驗與探究、交流互動,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