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松濤第二小學 張阿娟
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和檢測是教學的五個環節。作業作為教學五環節之一,地位超然,一方面是教師檢測課堂教學質量的法寶,另一方面是學生檢查知識缺漏的良方,為此,教師可勁地布置作業,學生拼命地刷題……近年來,作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社會上反對“題?!?,為學生“減負”的呼聲愈演愈烈。2018年12月28日由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指出要減輕違背教育規律、有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過重學業負擔。一方面是國家層面的三令五申,另一方面是課業負擔濤聲依舊。“減負”與“提質”的矛盾直指作業,經過向眾多一線教師的調查、訪談,作業存在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設計缺乏目標指引。
2.內容忽視整體設計。
3.難度欠缺彈性設計。
一言以蔽之,作業存在:重復、機械、割裂、低效等問題。
基于以上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可以讓“提質”與“減負”兩輛馬車并駕齊驅,設計對知識進行優化整合的單元練習,讓學生精練、巧練,切實做到讓作業為學生的發展搭橋鋪路。本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為例談談單元練習設計的五個策略。
單元練習不宜不分主次、不分輕重、不分難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易錯點、抓難點、抓重點。好的單元練習設計一定要從學情出發。這個單元學生的學習情況怎樣呢?筆者通過兩種形式進行調查:
1.口頭調查:聽寫、提問、訪談。
2.書面調查:上課筆記、課后思考練習解答情況、《優化設計》練習、單元測試卷反饋。
通過調查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整體把握,再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對重難點知識進行優化整合,鎖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作業,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是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語文要素。緊扣語文要素,對單元知識進行整合是單元練習設計的基本原則。本練習從“溫故而知新”“基礎練功房”“課文精華集”“課外閱讀吧”“閱讀進行時”“習作練兵臺”六大版塊著手設計,難度螺旋上升,能有效檢測出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其中“溫故而知新”版塊是單元練習設計的一大亮點,思維導圖右邊緊扣“奇妙”,三篇文章分別從“來歷”“變化”“情節”凸顯人文主題,讓學生感受童話人物的真、善、美;左邊凸顯語文要素,分別抓住“讀出”“想象”“創編”落實語文要素,層次清晰,簡潔明了。

附導圖:
童話啟迪思想,培養美感,充滿激勵、喚醒和鼓舞,是兒童最快樂的學習途徑。在本練習中創設童話的情境,入其境、動其情,以積極愉快的心態主動思考,主動學習。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從中受益:
1.好的練習,要訓練基本技能。形近字的辨析、字義詞義的理解、日積月累的運用、修辭手法的判定等都是四年級學生必須鞏固的知識點,單元練習的設計要讓優生得到提升、讓學困生得到鞏固。
2.好的練習,要培養學生審美。單元練習中塑造不同的童話角色、創設奇特的故事情境,讓學生在奇妙的童話中自由馳騁,感受真善美的童話人物形象。
3.好的練習,要啟發學生思維。故事新編如何凸顯“新”是教師教學和學生習作中遇到的難題,練習從“主角不變、情節必變、結局可變、增設配角”四個角度出發,啟迪學生思維,開拓學生思路,引導學生編出奇妙有趣的新童話。
教學中經常聽家長抱怨:“這孩子,太粗心了!”若是深入探究,就會發現“粗心”背后隱藏的問題正是學生審題能力薄弱的問題。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也指出: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基礎練功房”的解題三字經“拼正確”“看仔細”“勤動腦”“巧代入”“明辨析”等,對不同題目作出具體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
《課標》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整本的書”,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指明了方向?!伴喿x進行時”充分體現了這個精髓。文學類作品閱讀《放棄寶葫蘆》節選的是作家張天翼作品《寶葫蘆的秘密》中的篇末章節,內容大致講的是王葆要放棄寶葫蘆。課文第25課《寶葫蘆的秘密(節選)》為開篇章節,講王葆希望得到一個無所不能的寶葫蘆。根據人物前后不同的態度,設計問題“王葆前后兩次截然不同的態度,猜猜這其中發生了什么事?試著寫兩件。”這類開放性的題目不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還激發了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綜上所述,精心編排的單元練習有如下特點:
1.目標明確,落實單元要素。
2.循序漸進,搭建成長階梯。
3.彈性設計,適合個體發展。
4.顧全大局,構建知識網絡。
單元練習從簡單走向復雜,從碎片走向綜合,從封閉走向開放,真正做到“減負”“提質”“增效”,既保證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又提升了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表達能力,還架通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的橋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