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霞
(濮陽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濮陽457100)
使用過度的直接后果是公豬的精液變稀,不成熟精子比例升高,精子密度降低,從而獲能精子減少,降低受精能力,造成配種失敗。因此公豬每周使用次數應在3~4 次或更少一些,具體情況視公豬的月齡而定。
公豬繁殖障礙主要體現在公豬生殖器官異常發育。解決這類問題的辦法是通過檢查精液發現并淘汰不能產生正常精液的公豬,對陰莖短小、精液質量正常的公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配種。
有很多疾病可影響公豬的精液質量。如細小病毒病、藍耳病等均可嚴重影響公豬的精液質量。
環境溫度過高(超過30℃)會降低公豬的性欲和精液質量。高溫對公豬的影響最大,其直接后果是公豬精液中死精子的百分率提高,從而使受胎率降低,影響窩產仔數,因此夏季早晚涼爽時配種是較好的選擇。
公豬營養不良會降低性欲、影響精子質量和射精量。
有多種疾病會降低母豬的繁殖力和受胎率,如鉤端螺旋體病、豬細小病毒病、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以及生殖道感染(大腸桿菌感染、鏈球菌感染、棒狀桿菌感染),因此預防和控制這些疾病是提高分娩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哺乳期的重要任務是哺育仔豬,營養供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哺乳期營養不良,母豬過瘦,發情會出現異常,從而顯著降低分娩率和下一胎的窩產仔數。
斷奶后母豬能量供應要充足,其營養不平衡或不足會使母豬排卵數降低,從而降低受胎率,進一步影響到分娩率。
溫度超過30 ℃時,一定要給母豬采取降溫措施。
配種時間的確定以及配種質量都會影響分娩率。一般來說,后備母豬配種日齡要在225 d以后進行,體質量要超過110 kg,在第3 個發情期的適當情期進行配種。因此,對后備豬來說,進行發情檢查是提高后備母豬分娩率的有效措施,后備母豬在165日齡以后就應進行發情觀察記錄,保證后備母豬在第3個發情期配種有較高的分娩率。
母豬斷奶后l~2 d 就發情,或者7 d 甚至更久,如果配種分娩率通常都較低,應在母豬斷奶后的第2個發情期對其進行配種。
一般來說,低胎次母豬的分娩率較低,胎次分布可影響母豬群的分娩率,因此母豬群應保持合理的胎次分布。
泌乳天數少于12 d,通常會顯著降低以后的分娩率。泌乳天數為l4~21 d,則對分娩率的影響較輕,并且泌乳期每天采食量不低于5.5 kg,則以后分娩率所受的影響較小。
在管理良好的前提下,房舍對分娩率沒有多大的影響,但限位欄會影響母豬的蹄肢,從而造成母豬淘汰率提高。
母豬在高溫(超過30 ℃)和長光照(超過16 h光照)的情況下配種,分娩率會降低。
最大限度地提高泌乳期的采食量,并且從妊娠后期就逐漸提高采食量,盡可能使母豬在分娩后能充分采食(自由采食)。要提高泌乳期采食量,就必須嚴格控制母豬分娩時的背膘厚(分娩時背膘厚度應大于20 mm),對于食欲差的或者哺乳仔豬多的母豬應提高飼喂次數或進行濕喂,產房溫度不高于20 ℃,充分供應優質飲水,日糧應平衡全價。在斷奶前幾天將幾頭最大的仔豬先行斷奶,對體況差的母豬或哺乳仔豬多的母豬會有幫助。
應該用一頭結扎了輸精管的成熟公豬每天兩次進行發情檢查。大約60%的母豬發情開始于下午4時到早晨6時之間,對于這些母豬來說,在上午檢查到其發情的時候,其發情可能已經開始了10 h左右。對于上午檢查到發情的母豬,采用下午配種;對于下午檢查到發情的母豬,采用第2天上午配種。
總之,影響母豬分娩率的因素較多,要認真分析豬群的實際生產情況,分娩率低的豬群通過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分娩率,生產出數量多、個體大、健康優良的仔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