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鎮中心小學 王曉蕓
在寫作教學中,學生由于受到課堂教學的限制,思維得不到充分的發展,寫作質量并不理想。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入大自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切地和大自然接觸,注重觀察、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積累更多的素材,發散寫作思維,激發寫作靈感,豐富寫作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素材積累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郊游、春游的活動,帶領小學生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春天的模樣。教師要求學生準備好春游的各項工具,放下學習的壓力和緊張感,和教師、同學共同游玩。在春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注重觀察大自然,積累一些大自然的現象。有的學生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發現了一些菌類,告知教師之后,教師可以搜集資料為學生介紹菌類的種類和生長習性,引導學生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的素材。也可以引導學生拿出畫筆寫生,繪畫自己喜歡的景色,可以相互交流,談一談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在郊游活動中遇到的植物、動物,都可以做好記錄回家翻閱資料,作為寫作素材積累下來。這一次春游活動,使學生更為真實地體會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認識到了大自然中有著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結束春游活動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此次春游的感受以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創作自己的作文,將此次積累的素材應用到作文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
教師在引導學生積累生活素材時,也可以充分借助校園生活這一場景,引導學生深入校園生活中,注重觀察周圍的事物,多思考和積累校園生活中的人和事,豐富寫作素材。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發展情況,構建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多組織一些有趣的校園活動,如演講比賽、歌唱比賽、運動會、實踐活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活動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活動中注意觀察和積累,體驗活動的樂趣,積累失敗的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實踐活動開展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本次活動進行寫作,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強對學生的寫作訓練。例如,在開展校運動會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體會校園文化生活。有的學生幫忙拉橫幅,布置運動場,有的學生則參與到開幕式的排練中;還有學生作為運動員代表班級參賽。教師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運動會當中,感受這一活動帶來的樂趣。有的學生在運動會當中并沒有取得較好的名次,情緒低落,這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成功與失敗,并將這一次的經歷寫在作文當中。既豐富了作文內容,也使學生掌握了寫作的一個技巧,注重在校園生活中觀察積累,提高寫作水平。
除了上述生活素材積累的方式之外,教師還應從內部著手,轉變自己的習作教學方式,將教學過程自然生活化,設計生動、真實的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在教學中選擇生活化的素材,為學生呈現一堂生活化的習作教學課,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寫作《我擅長做什么》這篇作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習作課程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主人公“小王”擅長做的事情,并激發學生的表達欲,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專長,創造一個輕松、平等、生活化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勇敢展示自我。不僅為學生后續的寫作提供了思路,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習作課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運用生活場景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發散思維,理解題目,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開拓寫作思路,提取自己生活中相似的場景,作為主要的寫作素材,并學會如何運用這些素材進行寫作。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生活化學習理念的滲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生活素材,并將這些素材應用到寫作當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提高學生對寫作的學習興趣。
當前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背作文”的現象,每當教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一篇作文的時候,大部分學生會習慣性地從作文書上找一篇抄下來,或者死記硬背用在考場作文上。導致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會發現許多雷同之處,尤其在敘事抒情方面,并不是發自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面對學生“為什么不在作文中說真話”這一問題,教師不僅要及時反思,還要采取有效措施為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作文素材。為了鼓勵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教師要多從開發作文資源方面下功夫,具體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語文綜合性學習。根據教材安排,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及當前語文習作水平,盡可能多地開發社會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語文課程資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第二,主題班會。為了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快速實現班集體的共同目標,語文教師要加強與班主任的交流與合作,最好與其共同設計主題班會活動,比如“餐桌禮儀,身心健康”“舉止文雅,賞心悅目”“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等。學生參與主題明確的班會,不僅能夠提高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還有助于在課堂上積極發言。
第三,文體活動。任何一所學校每年或多或少都會舉行一些“文化藝術節”“趣味運動會”等大型活動,不論是組織者、參與者還是參觀者,都會深受影響。在學生參與或者觀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其發現、體會其中的價值,并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寫進作文中。這些活動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有利于學生將其銘記于心。
第四,影視剪輯。優秀的影視作品中有很多令人感動、捧腹大笑以及深思的情節,為了鼓勵學生有感而發,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充分將影視作品的精彩環節作為課堂寫作材料,從而使學生在體會材料過程中構思作文。
第五,引導學生說“真話”。要想學生說“真話”,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到以下兩點:一要選材新穎;二要視角獨特。受年齡、認知能力、智力等因素的影響,在選材和視角上教師要給予學生及時的引導和幫助。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采用激勵的方式,從而形成人人說真話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種角度訓練的方式,從而拓展學生說真話的內容和空間。不論選擇哪一種方法,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從事物以及文題的本質出發全面思考。比如,要求學生寫一篇“我的媽媽”,如果從責任角度出發,就可以對其如何疼愛子女進行詳細的說明;如果從職務角度出發,就可以寫其工作態度如何認真、嚴謹;如果從性格出發,就可以列舉真實案例,突出其勤勞、勇敢、不怕辛苦等美好品格。
教師能認識到社會實踐活動對小學生寫作訓練的重要性,在習作教學中,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發展特點以及習作內容設置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小學生進入社會當中,體驗社會生活,注重積累、豐富寫作素材。例如,教師組織低年級的小學生參觀博物館,了解博物館所陳列的文物的歷史,豐富小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在參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著重講解一些重要的文物,并講述一些歷史故事,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做好記錄,回到家中利用網絡搜集更多的資料,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將其應用到寫作訓練中,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質量。組織高年級的學生去敬老院關心照顧孤寡老人,幫助他們打掃衛生,為他們表演文藝活動,利用這一公益行為,培養小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體驗式活動,逐步建立小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知,樹立正確的三觀,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將社會實踐活動中觀察到的事件分享給他人,相互交流分享,逐步豐富小學生的寫作積累。
總而言之,學生只有擁有了更多的生活體驗,在寫作中才能不斷地思考積累,豐富寫作內容,拓寬寫作思路。教師應當認識到生活化教學在習作課堂中應用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大自然、校園、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積累寫作素材,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在寫作過程中落實生活化理念,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