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科學學院
田徑運動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人體的機能。但訓練過程中一方面由于人體肌肉組織的參與程度存在差異,因此稍有不慎,也會出現各類的損傷情況。另一方面,當前人們對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田徑運動的強度也在提升,因此在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現象時有發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預防運動損傷已經成為田徑運動訓練的重要內容。
由于田徑訓練中運動人員的運動時間長、訓練強度大,運動人員的韌帶和肌肉會長期的拉扯,因此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肌肉損傷。對肌肉損傷的分類也包括多種情況,如輕微損傷、撕裂/斷裂韌帶等。日常田徑訓練過程中身體肌肉損傷較為常見,但損傷后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會增加運動員的痛苦,因此需要提高重視。
田徑訓練常見損傷的一種就是關節類損傷,在訓練過程中手腕關節、膝關節及腳踝關節是容易受傷的幾個部位,運動時肘部關節也容易出現損傷。以腳踝關節為例,在運動中出現的扭傷情況,通常會表現在腳踝關節的外翻或者內翻。嚴重時會影響運動人員的正常行走,腳踝關節損傷中最常見的就是韌帶撕裂,表現為皮膚表層出現淤血、紅腫等。
田徑訓練時容易發生運動員身體與其他物體表面接觸、碰撞等情況,繼而出現身體擦傷的情況。田徑運動者在跑步過程中由于摔倒就容易造成與地面的摩擦,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擦傷,外層擦傷可能伴隨大量出血,但如果運動人員的身體素質較好,傷口的修復速度很快。如果不能及時正確地處理傷口,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也有可能導致傷口感染化膿,影響運動人員的生命安全。
田徑訓練時如果運動人員沒有做好準備活動與必要防范措施,訓練過程中忽視自身安全防護,容易出現運動損傷,一旦出現損傷,會影響運動員的生活和后續的訓練。在實際訓練中,如果運動人員與教學人員對運動損傷缺乏有效認識,不僅會提升運動損傷的概率,還會影響訓練的實際效果。并且對于受傷的運動人員而言,還會造成一定的痛苦,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缺少防范意識或防范措施不到位,會造成損傷擴大。
不同的運動人員身體機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運動人員在田徑訓練中,需要根據自身的能力確定訓練的強度。如果運動人員對自身的身體素質提升要求較高,過分追求運動量,會導致身體難以承受。因此在運動時需要進行適當的負荷訓練,從而提升身體機能,但過量訓練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的原因。
在田徑訓練時,準備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正式訓練之前,通過適當的活動,可以幫助運動者更好地進入訓練狀態,從而安全順利的完成訓練工作。在實際訓練中,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導致肌肉瞬間損傷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對于運動準備活動部分教學人員沒有形成穩定的習慣和制度,因此損傷的概率也在不斷提升。
在進行田徑訓練時,各部分的活動設計都應該綜合進行考慮,并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訓練效果。一旦訓練的內容不科學,容易對運動人員造成損傷。另外,部分教學人員對運動員的了解不夠充分,因此不能按照運動人員的實際狀況設計訓練方案,容易導致訓練內容與運動人員的體質不吻合,容易造成一定的損傷。
部分田徑訓練人員對準備活動的認識不夠充分,因此在訓練前沒有進行肌肉準備活動,或者在訓練之后沒有及時的進行放松,造成肌肉緊繃、關節緊張等,運動時容易出現意外損傷。并且長期的運動疲勞也會導致損傷問題的出現。部分訓練人員帶病訓練、帶傷訓練,不僅不能順利完成訓練任務,還會加重身體的損傷。
在進行田徑訓練和比賽時,訓練人員以及教學人員需要對運動損傷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并且提前做好運動員的專業操作知識以及思想教育工作,重視培養提升訓練人員的心理素質。運動人員在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之后,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從而在運動和比賽的過程中更好地保護自己,有效避免損傷的出現。
如,長跑訓練過程中,會在下肢肌肉收縮擠壓作用下,造成血液回流情況的發生,會將血液送回到心臟,此時若突然停止運動,腿部肌肉放松后肌肉擠壓能力會下降,并且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會大大減少回心血量,會出現重力虛脫情況,并且劇烈運動過程中,人體器官會處于應激狀態,突然停止運動會對運動員身體產生嚴重的危害。因此,不可出現急剎車情況,需要逐漸降低訓練強度,最終結束訓練。
田徑運動的教練和運動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準備活動在訓練中的重要性。有效的準備活動可以預防運動損傷,從而保證運動的有序開展。準備的目的在于激發肌肉和神經興奮,提升運動員肌肉、韌帶和關節的功能,既能夠幫助運動員在訓練時順利完成相應的動作,同時還能避免受傷。教練人員需要結合訓練的實際情況,逐漸形成準備活動的規章制度,從而提升準備活動的有效性。
羽毛球運動開展前,應做好熱身準備工作,通過科學、有效、合理的方式,保證運動員系統及整體內臟興奮,并且肌肉具備充足的血液供應。同時,在良好的熱身準備下,會提升運動員動作的靈活性,機體也會有更好的協調度,可有效避免運動損傷。實際熱身環節,準備工作應自上而下開展,各個環節活動都應涉及。
對于田徑運動人員的訓練需要綜合多種因素,一方面是訓練的任務以及相關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提升運動人員的身體機能和心理素質,最后需要根據不同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對于運動強度和負荷方面,在設計過程中需要保證科學性。同時需要嚴格保證訓練器材、設備以及場地的安全性,并積極幫助運動人員調整狀態,避免超負荷運動,造成機體的損傷。因此負責訓練的教練人員需要充分將專業知識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并制定有效的訓練方案,對于具備特殊情況的人員,需要針對性的制定訓練計劃。
在訓練過程中,需要保證動作的規范、正確,有效避免損傷情況的出現。教練人員需要從訓練開始,就向運動員傳授專業的運動知識,保證跑跳投等動作的標準,從而避免運動員由于自身的動作問題引起損傷。對于場地的選擇,應該控制場地的堅硬程度,并在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保證在天氣穩定的環境中進行訓練。對運動人員而言,需要加強安全教育,并結合實際情況,形成自身的一套保護方案,從而在提升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避免出現訓練的損傷問題。因此田徑教教練人員需要充分結合訓練的特點,對運動人員進行針對性訓練,合理安排力量訓練、平衡訓練、速度訓練以及韌性訓練等內容。
不管是運動員還是教練,應該充分認識恢復的重要性。在訓練完成之后需要幫助運動人員進入放松狀態,從而減少對機體的損傷。這項工作需要在訓練計劃的制定過程中體現出來。其中恢復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動作恢復。指的是在訓練完成之后,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放松肌肉、關節以及臟器等,從而讓運動員從激烈的運動狀態中平靜下來。第二,物理恢復。主要是通過淋雨、按摩等物理方式幫助運動員恢復運動后肌體的疲勞感,并使心理放松下來。第三,飲食恢復。根據訓練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好營養補充工作,保證運動人員的體能,也是避免運動損傷的重要手段。
1.腳踝損傷處理措施
田徑訓練時腳踝損傷較為常見,為了避免出現這一情況,訓練者可以做好預防工作,使用護踝、運動膠帶等防護措施,并做好熱身運動。但如果訓練過程中不慎出現腳踝扭傷的情況,需要及時冷敷,避免腳踝處腫脹。傷后3 天進行熱敷,順利消腫加快康復,輔助按摩措施,恢復期間嚴謹參與訓練,避免出現腳踝處二次損傷。
2.韌帶撕裂傷的處理
田徑訓練中一旦出現關節受傷,受傷部分出現不同程度腫脹、疼痛感,甚至伴有皮下淤血情況??紤]到人體關節、韌帶再生能力低,避免處理不當造成二次傷害,或者發展成為慢性疾病。
當出現關節韌帶受傷情況時,要立即停止訓練,避免受傷部位過度出血,有條件的及時冷水或冰塊冷敷,促使傷口及時凝血。損傷情況嚴重時,送往醫院檢查,確定受傷情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運動損傷是田徑運動人員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損傷的發生于多種因素有關。對此,訓練人員和教練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對造成損傷的原因進行全面分析,并制定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處理,重視準備活動和訓練后的恢復,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提升訓練的安全性。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田徑訓練損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