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小學
現在我國仍然處于疫情防控期間,因此對于體育課堂的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探討其教學方式,在保證學生得到訓練的前提下,又保證師生的身心安全。本文就疫情防控期間學生自身的體能訓練狀態做了分析,由此對教師在復學之后如何有效地開展體育課堂的體能訓練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大部分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都被隔離在家,雖然在后期開展了一定時期的線上教學,但是由于體育課堂的特殊性,線上教學存在著諸多不便之處,所以導致學生的體能訓練并未得到很好地開展和實施。當前,大部分的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模式都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依舊是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樣子,并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實現自我體能的訓練。
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教師在進行線上教學時對于學生體能訓練教學活動的開展是較少的。在線上教學期間,大部分的教學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時都是安排學生進行一定項目的訓練,對于體能訓練是較少的,所以在復學之后,教師一定要積極轉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能訓練中去,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免疫能力。但是在復學之后的教學中,為了師生的安全考慮,教師在改變體育課堂的體能訓練方式上要極其注意,一定要將師生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可因為單方面的追求課堂的有效性,從而將學生的安全置身于危險之中。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學校開展線下體育活動時,應注意學生身體狀況,按現實情況調整教學計劃極其目標。首先,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應減少對抗性體育活動,如較為身體對抗性的游戲或者比賽,防止學生出現猛烈出汗。這是因為學生在疫情影響下,學生活動時間比平時少,身體素質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學生在劇烈運動后大量出汗容易引發感冒,頭疼等情況,為了減少這些情況的發生,也為了按照新冠疫情指導項目書開展復課復學活動,應減少學生密切接觸行為,嚴防嚴控新冠疫情。其次,在確保師生安全和身體健康前提下,學校要保證體育課程的正常開展,并且要充分利用課外休息時間,讓學生多到戶外參加個人體育活動,盡量保證學生每天的鍛煉量。最后,可以根據體育教學的內容和組織形式,采用分時、分段開展教學活動,必要時可以采取單人的活動,減少接觸,完成教學任務。
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可以由傳統的對打轉換為學生獨自個人的訓練。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籃球的訓練大多都是組織小型的籃球比賽或者進行其他的聚集性訓練,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間隔一米的左右運球、胯下運球等基礎訓練,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雖然對學生進行基礎訓練可能對于部分體育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較簡單,但是由于時期的特殊性,教師還是要保證學生的安全。
在減少對抗性體育運動時,學生的運動量有了一定程度地減少,所以教師在進行體育活動教學時,應按比例增加基礎性體育活動練習。并且在線下復學之后,由于學生在家待的時間太長,身體素質有一定的下降趨勢,所以在體育課堂中的體能訓練以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為出發點,按比例增加基礎性練習,保證學生正常運動量,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和抵抗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從而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學生進行基礎性體育活動的練習,并不會出現大量流汗等問題,這減少了學生因流汗引起的感冒,頭疼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既保證了學生的運動量,也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減少了因免疫力下降而帶來的感染風險增高的可能性。
基礎性的練習是開展體能訓練的重點教學部分,只有學生的基礎練習達到一定的標準,才可以提升體能訓練的強度,在疫情防控期間,教師更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練習。例如,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上先為學生講解做熱身運動對于接下來開展的運動的好處,然后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進行熱身,在熱身運動過程中部分同學可能會有動作不到位的情況,教師一定要對其進行指正,將其動作做到位,盡力減少在后期運動中給學生帶來的損傷。在熱身完成后,教師可以對前一節課堂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學生的知識,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新的基礎練習。
教師應為學生創造符合疫情防控標準的體育活動場所。根據本地疫情防控總體要求,政府和學校要積極準備必要的防控物資,在課前課后進行適當的消殺,對一些體育器材也進行必要的消毒,并合理安排使用運動器材,避免交叉使用。教學環境可以考慮在戶外或者通風較好的室內進行,讓學生之間保持1 米間距,盡量減少接觸。應合理調控運動強度和運動密度,注意學生運動情況,防止扎堆聚集運動,要提醒學生課后及時休整。
在體能訓練過程中,由于學生對于單一內容的不感興趣,所以教師要將體能訓練的內容游戲化,將內容與游戲相結合,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例如,教師在進行彈跳能力訓練時,就可在其中融入游戲元素,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若干個隊伍,每隊成一路縱隊,中間間隔2-3 米,前后間隔一米,各隊選取兩人作為持繩人員,其余隊員面向繩子,在教師發令后,持繩隊員迅速拉起繩子向隊尾跑去,每個隊員以此迅速跳起來,使繩從腳下通過,結束口令響起后看哪個隊伍是最先完成的,最先完成的即為獲勝。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彈跳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協同配合的能力,并且學生之間的間隔距離也是屬于安全范圍。
由于疫情的影響,學生長時間在家,身體素質有了較大的差異,在復學后教師應對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身體狀況進行摸底和測驗,在評估的基礎上確定目標,并實施符合現階段學生情況的教學計劃。體育課程內容要根據學生實際運動情況作出調整,教師可以適當降低課程標準規定的運動強度及密度要求,以基礎或者中強度運動為宜。要多安排非身體接觸性的體能練習,并根據學生體能的恢復情況循序漸進提高學習強度和難度。有條件的學??蔀榘嗉壔驅W生制定專屬的活動策略,最好做到“一班一策略,一生一計劃”,從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完成體育教學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如教師在進行投擲能力的訓練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并要采用符合當下情況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準備若干小沙包,在場地上畫兩個8 米長、6 米寬的長方形,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甲乙兩隊),每隊隊員之間間隔一米,甲隊在長方形內,乙隊在兩端線。發令后,乙隊用小沙包投擊甲隊隊員,甲隊隊員在場地內要機智地躲閃,如果被擊中則退到界外,游戲到一定時間時,雙方交換場地,最終被擊中人員少的一方獲勝。在此過程中,首先,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投擲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其次,在投擲的過程中也訓練到了學生的上肢力量,并且此種訓練方法既讓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變高,也使得學生對體能訓練有了新的認知,從而更有興趣進行接下來的體能訓練。
學校和家長應協同營造良好體育學習環境,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通過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和監督完成,讓學生在疫情期間加強體育鍛煉。首先,家長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及時向學校、教師反饋學生在家體育鍛煉情況、體質健康變化情況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其次,家長要及時向學校提供孩子身體和心理方面的注意事項,對生理、心理狀況異常不宜在校學習的學生,應當及時居家休息自主學習;最后,當家長發現孩子存在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異常心理狀況的,應當及時告知學校,共同構建和諧校園。
如家長可以定期讓學生在家進行跳繩、單腿平衡走、撐墻俯臥撐等一些簡單的訓練,在有條件的前提家長可以帶學生進行部分的室外運動,如跑步等人口聚集性較低的活動??傊趯W校復學之后,家長與教師還是要保持實時溝通,不能單一地認為學生復學之后就全權交由教師管理,家長就可以放松甚至于處于“放養”狀態,這無論在哪一時期都是不可以的,家長與教師都要密切關注學生身體、學習狀況,只有家長與教師良好配合才能使得學生更上一層樓。
由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均居家生活,所以學生的運動量減少了很大一部分,這就造成了學生身體素質較大程度的下降。當學生返校上課開展正常的線下課堂學習時,應按照新冠疫情防控手冊指導說明書中所要求的部分進行課堂教學。首先,當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教師應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體狀況,減少任何不利情況發生,當發現任何情況時,應及時停止該學生體育活動,并及時就醫。教師應準確把握每一位學生身體素質情況,當發生學生身體素質波動時,應積極探究原因,尋找根源。其次,由于復學之后,學生在外接觸的人員會增多,并不能完全避免學生的身體狀況不發生任何的意外,所以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一定要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健康,一旦發生變化時要立即進行就醫,并且要及時告知家長。最后,在體育課堂的體能訓練過程中,由于有的同學體質天生較弱,對于部分強度稍高的體能訓練可能不能參與或者完成,教師在發現此種情況后,一定要詢問清楚,并且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開展體能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體能訓練在一定基礎上是可以增強學生的免疫能力的,這對于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在疫情防控期間由于學生在家待的時間太久,部分身體素質已經有下滑的趨勢,所以在復學之后的體育課堂上開展一定的體能訓練是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并且,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國家也對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在學校復學后,體育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的體能訓練,使得學生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