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參與行業競爭的一種軟實力,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確保校園文化的有效建設,高職院校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加強對相關工作的反思,找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采取解決策略,促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而校園體育文化作為高職校園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對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影響,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正確性和有效性。為此,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對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視,全面提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質量。
相較于其他高校而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較為薄弱,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中,高職院校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為主,忽略了對校園文化的重視,尤其是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視,在這種發展趨勢的影響下,讓高職校園體育文化一直處于自然形成和發展的狀態中,其本身的建設水平和品質受限,因此為當前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并讓部分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1]。
充足的重視能夠為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新的助力,但是在傳統發展模式的影響下,部分師生始終認為專業知識與技能才是高職學生發展的重點,從而未能給予校園體育文化充足的重視,導致校園體育文化始終處于不上不下的發展狀態中,難以實現對學生的正向引導。比如,部分學院對于學校內的各項體育活動始終保有應付的態度,大多數體育項目都交于一年級新生去參加,未能完成校園體育文化的有效建設。
校園體育文化的宣傳不足是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最為主要的問題之一,部分院校雖然意識到了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但并未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宣傳重視起來,令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水平較低,未能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比如部分院校雖然定期的舉行類似于“校園籃球比賽”“校園羽毛球競賽”以及“校級乒乓球比賽”等體育活動,但直至體育項目落下帷幕,大部分學生仍是不知道相關賽事的任何信息,難以體現出校園體育賽事舉辦的價值和意義,更是無法實現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推動。
教師和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而教師更是對校園體育文化起著監督和引導的作用,可以說,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質量。相對于各大高校而言,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壓力,需要教師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實現校園文化的有效建設。但就當前高職院校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相關教師自身的素質建設分析,其自身的建設并不能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比如部分教師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存在對學生興趣激發不足,或者對教育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因此難以實現對學生有效的體育引導,為高職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造成較大的影響。
相對于各大高校而言,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素養略顯不足也是造成高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受限的關鍵因素,而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思想認知和各方面能力層面。首先,在思想認知層面,部分學生將高職院校的生活和學習活動局限于專業課程之內,缺乏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視。其次,在學生其他各方面能力上,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相對較弱,無法在現有的各種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難以實現校園體育文化的有效建設[2]。
隨著我國人才培養體系的發展,人才之間的競爭壓力也逐漸提升,為提升學校學生的綜合競爭力,部分高職院校將主要的教育教學資源傾注在學生專業課程的建設上,讓高職體育教育的基礎建設較為落后,這種落后體現在體育課程的設置、相關工作制度的制定、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各項體育活動的籌辦等多個方面,無法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提供充足的支持。
興趣是學生參與到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主要驅動力,為實現對學生參與興趣的有效激發,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實現校園文化的有效建設。以籃球運動項目為例,高職院校的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開展校園體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這種差異性角度進行思考,創造出不同的體育運動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運動需求。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興趣和籃球運動的特點,創設出類似于“定點投籃比賽”“1V1 個人對抗賽”“3V3 團體對抗賽”以及“5V5 戰隊(班級、專業、院校等)對抗賽”等,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籃球運動賽中,實現對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營造,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生成。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亦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主體,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相關教師應當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突出,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以學生為中心而創建的校園體育文化中得到成長和發展,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以羽毛球項目為主,為實現對學生主體性的激發,教師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可以將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部分學生完成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規劃,逐漸完成校園體育文化的有效開展。而教師只需要在學生規劃和運動開展的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監督和引導作用,確保校園體育文化活動開展的效果和質量[3]。
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另一個主體,相對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職院校中的教師自身的職責更大,需要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從自身建設的角度出發,創新提升自身素養建設的途徑,為學生提供更加符合學生自身興趣和發展需求的體育文化活動,做到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從而實現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有效建設。
為實現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質量的提升,重視相關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必要的,為此,學校需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促進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實現相關教師綜合素質的有效建設,學校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思考:第一,重視相關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借助相關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為高職院校各體育活動內容的豐富化、形式的多樣化等打下基礎,助力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建設。第二,重視相關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讓相關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拓寬體育活動的宣傳范圍,實現體育文化活動的有效推進。
為實現校園文化建設效果的提升,相關教師和學生不應當將高職院校體育活動局限于傳統的體育活動中,而應當基于傳統的體育活動進行創新,提升校園體育活動的靈活性和頻繁性,助力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以乒乓球運動項目為例,學校或者各個學院可以要求學生定期的進行乒乓球趣味競賽,借助趣味競賽提升高職院校師生對乒乓球的認識,實現對高職院校師生體育素養的提升,從而真正實現高校校園文化的有效建設。
校園文化的實效性如何是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相關工作人員不能忽視的問題,為實現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質量的提升,相關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強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宣傳,并不斷創新宣傳的方式和方法,提升校園體育文化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比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將學校部分體育賽事的情況制作成微視頻或者微閱讀內容,并將其進行推廣,激發其他學生的榮譽感和競爭意識,鼓勵其參與到高職院校體育活動中,完成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有效建設。
高職院校體育活動的基礎建設是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基礎,學校領導應當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進行考慮。從相關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基礎設施等角度進行思考,借助校園體育活動基礎建設的提升,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為此,學校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思考。第一,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引導,不斷的創新和完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工作管理制度和機制,確保校園體育文化機制可以長期的發揮作用。第二,加強對校園體育文化基礎建設的投資,借助各種教學資源實現校園體育活動基礎設施的升級和完善,為各項體育活動的建設和發展打下基礎。第三,重視對社會體育活動資源的引入,積極的發揮出高職院校的優勢,引導更多的企業、公司等參與到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建設中,為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推力[4]。
對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而言,師生的思想觀念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為實現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有效建設,相關工作者應當加強對高職院校師生的思想觀念教育,借助思想觀念教育促進其改變傳統的發展眼光,給予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充足的重視。為此,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從學校角度進行出發,加強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重要性的宣傳,將高職院校的部分師生從傳統的教學和學習的模式中解脫出來,豐富其校園活動。此外,相關工作者也可以從各項校園體育活動項目的宣傳出發,在潛移默化中對高職院校師生造成影響,令其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體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并發揮出自身的價值。
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能夠為高職院校帶來新的發展,校園體育文化相關工作者需要充分的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地采取策略,推動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