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陶
(川北醫學院醫學檢驗系,四川 南充)
末端結合蛋白1(human end-binding protein 1,EB1),由微管關聯蛋白RP/EB家族成員1(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RP/EB family member 1,MAPRE1)基因編碼,為末端結合蛋白家族重要成員之一。EB1蛋白定位于生長中的微管末端,可以招募其他微管相關蛋白,在微管組裝和微管動態性調節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參與有絲分裂、細胞遷移、細胞形態形成等以微管為基礎的細胞活動。研究報道EB1在多種癌癥組織(胃癌、肝細胞癌、乳腺癌、食道鱗狀細胞癌)過表達[1],不僅預示著腫瘤的發展及預后,也影響化療敏感性,可作為腫瘤診斷、治療、預后標志物及治療靶標。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學技術對人EB1蛋白進行了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分析,為進一步研究EB1蛋白在腫瘤中的分子功能提供思路。
分別在NCBI-gene數據庫和Uniprot數據庫中檢索人EB1基因及蛋白,其GENE ID為:22919,mRNA序列號:NM_012325.3(GI號:1519311506),EB1蛋白氨基酸序列號:NP_036457.1(GI號:6 912494;Uniprot檢索號:Q15691)。
利用ORFfinder查找人EB1開放閱讀框。在ProtParam數據庫(https://web.expasy.org/protparam/)分析EB1蛋白分子量、酸堿性和不穩定指數等理化性質。利用ProtScale(https://web.expasy.org/protscale/)在線工具分析EB1蛋白的親水性和疏水性(window size為15)。
分別利用SignalP4.1(http://www.cbs.dtu.dk/services/SignalP-4.1/)、TMHMM(http://www.cbs.dtu.dk/services/TMHMM/)、NetPhos 3.1 server(http://www.cbs.dtu.dk/services/NetPhos/)預測EB1信號肽及跨膜結構及磷酸化位點。在genecards (https://www.genecards.org/)數據庫查詢EB1亞細胞定位。
使用PSIPRED(http://bioinf.cs.ucl.ac.uk/psipred/)在線工具預測EB1蛋白二級結構。在pfam(http://pfam.xfam.org/)數據庫分析EB1蛋白結構域。SWISSMODEL(https://swissmodel.expasy.org/)同源建模法預測EB1蛋白三維結構。
通過string網站預測EB1互作蛋白,置信度設置為0.7。在reactome數據庫查詢EB1參與信號通路。
在Gene Expression Display Server查詢EB1/MAPRE1在各種腫瘤中的表達水平。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繪制生存曲線。
EB1的mRNA序列得到的ORF共21個,最長的為ORF1,共807bp,編碼268個氨基酸。ORF1編碼序列與EB1氨基酸序列一致。EB1蛋白分子量為29999.08,蛋白質的總分子式為C1340H2099N355O408S9,原子總數為4211。含有268個氨基酸殘基,帶負電荷的殘基總數為(Asp+Glu)39個,帶正電荷的殘基總數(Arg+Lys)31個。理論等電點為5.02,說明蛋白偏酸性。EB1蛋白的不穩定指數為35.16,為穩定型蛋白。EB1蛋白的脂肪指數為81.16,親水性的平均值為-0.427,說明該蛋白為親水性蛋白。ProtScale分析結果為EB1蛋白疏水性評分最高為1.1,親水性評分最高為-1.8。EB1蛋白親水性氨基酸多于疏水性氨基酸,表明EB1蛋白屬于親水性蛋白。
SignalP4.1、TMHMM分析結果顯示EB1不存在信號肽和跨膜區。NetPhos 3.1預測EB1蛋白磷酸化位點較多,以得分>0.7計,分別為16/155/156/165位的絲氨酸、71/124/268位的酪氨酸和166位的蘇氨酸。genecards顯示EB1主要定位在細胞骨架、細胞質,置信度評分為5。
EB1蛋白二級結構中,無規卷曲和α螺旋占比最高,分別為133個(49.6%)、128個(47.8%)。pfam數據庫結果顯示MAPRE1蛋白有2個結構域,分別是位于N端的鈣調蛋白同源(calmodulin homology,CH)結構域及C端的末端結合蛋白同源(EBH)結構域。CH結構域可介導MAPRE1與微管相互作用。EBH結構域可介導MAPRE1與含有SxIP序列的微管相關蛋白如APC、ACF7/MACF1、CLASP1/2相互作用。SWISS-MODEL軟件得到1個EB1三維結構標準模型,該模型與模板1vka.1.A序列相似性100%,該蛋白無配體。
String蛋白互作分析按得分>0.9者,共得到10個EB1互作蛋白:MAPRE3、CKAP5、DCTN1、CLIP1、DST、AKAP9、AURKA、AURKB、KIF2C、TUBB。Reactome數據庫顯示EB1參與6種信號通路,包括細胞周期檢測點、有絲分裂間期/前中期/中后期、Rho GTPases通路和Cilium Assembly通路。
GEDs數據庫結果顯示EB1在直腸腺癌(rectum adenocarcinoma,READ)、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結腸腺癌(colon adenocarcinoma,COAD)、肺鱗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乳腺浸潤癌(breast invasive carcinoma,BRCA)、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SCA)、胃腺癌(stomach adenocarcinoma,STAD)、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膽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HOL)、肝細胞癌(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HC)中高表達;但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LCA)、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THCA)等腫瘤中低表達或表達差異不明顯。Kaplan-Meier Plotter數據庫顯示,EB1/MAPRE1高表達乳腺癌、肺癌、胃癌及卵巢癌患者生存率較低表達患者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本研究依托生物信息學分析人EB1蛋白,預測EB1蛋白是偏酸性穩定型親水性蛋白。EB1蛋白互作蛋白中,MAPRE3編碼末端結合蛋白3,該蛋白也是末端結合蛋白家族成員之一,在腦、骨骼肌中高表達,其N端與微管末端相互作用,C端可與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同源物APCL相互結合。作為微管末端結合蛋白,EB3定位于微管正極端抑制微管解聚以穩定微管,參與軸突生長和細胞間黏附等生物過程[2]。Kim[3]發現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胃癌及結腸癌發生MAPRE3基因框移突變(p.Cys182AlafsX31;p.Cys182LeufsX16)頻率顯著高于低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但進一步分析發現突變的出現與組織學分級、臨床分期、轉移及生存期無明顯關系。目前關于MAPRE3的報道主要集中在神經系統領域,關于MAPRE3與腫瘤發生發展機制關系還待進一步研究。細胞骨架相關蛋白5(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 5,CKAP5),由ch-TOG基因編碼,是含有TOG或TOG樣結構域微管末端示蹤蛋白代表成員之一,但它和EB1蛋白具有不同的微管結合模式。CKAP5可穩定紡錘體微管并可調節中心體微管,促進雙極紡錘體的形成。CKAP5的異常表達使中心體微管聚合物顯著減少,導致多極紡錘體形成,促進癌癥的發展[4]。據報道,CKAP5表達在結腸和肝臟腫瘤較正常組織顯著增加。Yu等[5]研究也發現CKAP5在肝細胞肝癌中相較于癌旁組織表達明顯增加,且高表達預示著降低的總生存期。DCTN1編碼p150glued蛋白,該蛋白可通過N端的CAP-Gly結構域與EB1、EB3結合,參與有絲分裂、紡錘體形成、細胞核定位、胞內大分子的運輸和定位等多種生物進程。DCTN1與脊髓側索硬化癥、遠端運動神經病變VII B型、佩里綜合征的發病有關[6]。CLIP1蛋白N端可與EB1相互作用從而使其定位在微管正末端,C端結構可與P150glued蛋白直接結合,與有絲分裂等細胞功能密切相關。研究發現CLIP1無義突變可能導致智力缺陷的發生,這可能是因為CLIP1參與神經元發育有關[7]。AKAP9編碼的AKAP350和AKAP450主要定位于中心體,與微管組裝及介導的運動有關。研究發現AKAP9基因突變與胃癌、直腸癌等多種癌癥發病有關[8]。Aurora蛋白激酶包含AURKA、AURKB及Aurora-C,這三種Aurora蛋白激酶相互結合,在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生物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發現AURKA、AURKB在多種癌癥如乳腺癌中高表達,且與預后不良相關[9]。
Dong等[10]發現,EB1在乳腺癌組織呈現高表達狀態,同時觀察到EB1表達水平與乳腺癌患者組織學分級、臨床分期及淋巴結轉移明顯相關,且影響乳腺癌對紫杉醇化療敏感性。研究發現EB1在肺癌組織中高表達,EB1陽性肺癌患者總生存期和3年生存率均顯著低于EB1陰性肺癌患者[11]。研究發現EB1和AURKB在卵巢癌中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卵巢正常組織,EB1、AURKB陽性表達者卵巢癌患者總生存率明顯縮短[12]。上述研究與本文GEDs、Kaplan-MeiMer plotter數據庫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人EB1蛋白結構、功能,發現EB1參與腫瘤發生發展預后過程,但由于EB1信號傳導極其復雜,參與多條信號通路,了解EB1蛋白分子結構,為研究其與腫瘤發展的許多潛在機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