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廣政,李正東△ ,陳曉芬 ,張芳 ,徐琴琴
[1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中醫醫院(新吳區江溪街道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無錫;2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山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無錫]
新冠病毒是全人類的公敵[1],我國已經明確將“新冠肺炎”定義為乙類傳染病并按照甲類傳染病防控要求管理。現以本單位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學調查公衛醫生在聯防聯控新冠肺炎中的工作所發揮的作用做一淺析。
新冠肺炎疫情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一種。健康教育作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手段,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有著重要實際意義。本中心健康教育公衛醫生在聯防聯控新冠肺炎中的作用見圖1。
(1)多媒體宣傳科學防控知識。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本中心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條線在門診大廳電子屏幕上不間斷滾動播放新冠疫情防控科普知識、發放2000余份新冠疫情防控宣傳折頁、同時在醫院公眾號中發布以中藥預防為主題的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利用多媒體的便捷性和普及型,向居民宣傳科學防控知識。
(2)入社區及開展培訓宣傳防控知識。在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2],健康教育公衛醫生同各社區溝通后開展“新冠疫情防控”主題的社區講座23次,培訓620人次;通過入社區培訓,為居民普及了科學的防控知識,為居民自我防護提供了理論知識。同時,為醫院醫務人員開展“新冠病毒以及新冠疫情防控知識”主題培訓會議34次,培訓710人次;通過院內培訓,通過對醫務人員手衛生以及發熱門診、預檢分診嚴格化、常態化管理,本院院內無一例感染病例發生。
(3)心理疏導作用。在疫情防控嚴重時期,本中心聘請心理專家為醫務人員進行心理疏導和指導,在為醫務人員心理疏導的同時,也對醫務人員對隔離人員如何心理疏導進行培訓,發揮健康教育作用;在隔離點工作期間,為隔離人員心理疏導400余人次,為有發熱癥狀且不愿意就醫情緒不穩定隔離人員心理疏導47人次,為防止不良情緒在隔離點蔓延和為有效管理隔離點各方面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新冠肺炎是新發的一種傳染病[3],疫情初始,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以及傳染機制的研究尤為重要,如何能在最短時間內弄懂弄清新冠疫情傳染三要素,流行病學調查是最重要的一種手段[4]。本中心流行病學調查公衛醫生在聯防聯控新冠肺炎中的作用見圖1。

圖1 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學調查公衛醫生在聯防聯控新冠肺炎中的作用示意圖
(1)核實診斷。在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對不同類別的人群防治策略是需要因人而異的,對新冠患者的核實診斷離不開流行病學調查。本中心新冠疫情防控流行病學調查公衛醫生在1-6月中共流調450人,初篩疑似病人21人,經區疾控核實診斷6人。
(2)查找傳染源和傳染來源。本中心在對初篩疑似病人21人中,經區疾控核實診斷的6人,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確診前20d內有湖北武漢和美國境外旅居史,結合疫情“三間分布”[5]狀況,充分說明此次新冠疫情的傳染源主要來自湖北武漢和美國境外,為從武漢和美國境外來錫人員采取重點監控檢測措施提供有力依據。
(3)尋找和追蹤傳播途徑。以流行病學角度闡述,傳播途徑的確定是控制傳染病的有效手段。在國家衛健委確定新冠疫情的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傳播后,本中心第一時間要求全體職工及來院就診病人全程佩戴有防護作用的口罩,做好院內感染防護工作。
(4)確定密切接觸者。在疫情防控期間,本中心流行病學調查公衛醫生在對初篩疑似病21人中后經區疾控核實診斷的6人進一步調查該確診病人的生活史和行動軌跡,共流調出146名密切接觸者,上報行政部門后,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監測,經一個潛伏期隔離后,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予以解除隔離。
(5)指導消毒和采樣。針對新冠病毒的生化特性,本中心流行病學公衛醫生在疫情期間對來錫人員中進行流調,將有湖北武漢及境外疫情高發國家旅居史及生活軌跡史的人員信息及時傳遞給疫情防控中心,由消毒和采樣小組公衛醫生對這類人員進行消毒和采樣。
新冠肺炎作為一種新的傳染性疾病,如何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離不開群眾對新冠病毒的科學認識、科學自我防護、科學心理適應。而這些工作離不開健康教育公衛醫生的科學計劃和實施,利用健康教育基本策略方法,有效組織、科學統籌,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圖片向百姓普及新冠肺炎相關的科普知識,讓百姓心理不恐慌,配合政府及醫療單位積極防控,新冠疫情終將會得到有效控制[6-10]。
科學的流行病學調查是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關鍵環節,尤其是對新冠肺炎這類新發的傳染病,爆發初始,病毒源頭及生化知識都不明確的情況下,只有流行病學調查才能提供傳染源的線索。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中,本中心流行病學調查公衛醫生會繼續采用專題調查和個案調查以及“普查”相結合的方式[6,7],按照“三級預防[8]”模式,積極防控,守護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