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防城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防城港)
防城港地處邊境,近靠越南,有著邊境貿易及走私的特點,居住著壯、瑤、京等21個民族,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特點等社會因素給艾滋病防治帶來很大困難,及時分析艾滋病疫情變化,對本地區艾滋病防治有重要意義[1,2]。為進一步掌握防城港市艾滋病疫情特點,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數據支持,現對防城港市2020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防城港市2020年艾滋病疫情資料全部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
用Excel2007建立數據庫,對資料進行描述性分析。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累計報告現住址為防城港市的感染者和病人3999例,其中感染者1644例(41.11%),病人2355例(58.89%);累計報告死亡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1558例,存活2441例。新發現報告的現住址為防城港市感染者和病人為189例(感染者98例,病人91例);既往報告感染者轉為病人18例。2020年新發現的感染者和病人數(189例)與去年同期(179例)比上升5.59%。報告死亡93例,比去年同期(111例)下降16.22%。
2020年防城港市新發現報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2.2.1 地區分布
防城區占的病例比較多;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思縣、防城區疫情呈上升。見表1。

表1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地區分布
2.2.2 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分布
新報告HIV/AIDS中以男性為主,男135例(71.43%)、女54例(28.57%);與去年同期相比,男性上升6.30%(127例)、女性上升3.85%(52例)。
年齡及文化程度分布中,50歲及以上120例(63.49%);與去年同期相比(110例),50歲及以上呈上升,其原因與近幾年低檔暗娼“下鄉”活躍于小集鎮以及老年人文化水平偏低,不易接收到防艾知識等有關。見表2。

表2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年齡分布
2.2.3 傳播途徑
以異性傳播為主,同性傳播有所下降,這與多性伴觀念、婚外性戀約束缺失等有關[3]。見表3。

表3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傳播途徑分布
2.2.4 職業分布
與農民相關的職業(如農民、家政、家務及待業)發病比例高,為80.95%(153/189)。
2.2.5 樣本來源及HIV抗體檢測情況分析
根據艾滋病綜合防治信息系統HIV檢測份數表定時統計,2020年防城港市累計HIV抗體檢測133581份,與去年同期(151456份)相比,下降11.80%;以其他就診者檢測最多,在新發現報告病例中,樣本來源主要以其他就診和檢測咨詢報告的比例高,檢測咨詢門診在病例發現中處于主要地位。見表4、5。

表4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樣本來源分布
通過疫情分析,為制定適合當地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學的依據[4]。綜上所述,應繼續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加強相關部門相互協作,根據當地不同特點、不同人群采取針對性的防控策略[5,6]。如針對高危人群加大檢測力度,采用快速檢測提高HIV檢測率,宣傳正確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最大程度地發現潛在的傳染源;加強和公安部門協作,加大對陽性暗娼的管理和打擊力度[7];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或易接受的形式,利用集市日密集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大大提高農民、老年人的防艾知識知曉率;針對青少年防艾宣傳,結合開展青少年性教育,倡導提早向低年齡人群傳達安全性行為意識。加強家庭內的預防,防治和減少家庭內的傳播;對現存活HIV感染者和病人加大抗病毒轉介治療的力度,延緩進入發病期[8]。

表5 防城港市HIv抗體檢測人次數樣本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