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赟,王保奇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屬于退行性神經系統疾病,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與PD發病直接相關,病理特征表現為神經元中路易小體形成,α-SYN沉積[1]。PD歸屬于中醫學的“顫證”,顫證病在筋脈,多因身體衰弱,飲食不節,導致氣血陰精虧虛,不能濡養筋脈,而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調理脾胃是辨治PD的重中之重,腸道菌群(gut mircrobiota,GM)的研究進展為中醫從脾胃論治PD闡釋提供新見解。
哺乳動物體內的腸道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的集體基因組據估計超過500萬個獨特基因,人體基因組不及GM基因的1%[2]。研究發現,GM常駐菌緊密排布于腸黏膜表面,大大減少病原菌的致病機會,所以GM在維持腸上皮屏障的完整性,促進并維護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和活動等方面具有深遠影響[3]。GM可產生神經活性分子并對其能力進行調節,這些神經活性分子可以干擾迷走神經活動和血腦屏障通透性,從而對中樞神經的電活動產生影響,進而對腦功能造成一定影響。研究者發現了GM和大腦的雙邊通路“腸-腦軸”,腸道微生物群影響大腦功能的途徑有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等,可見神經系統的功能與GM有一定關聯[4]。
在PD發病早期,患者腸道通透性提高,腸道微生物和其代謝產物轉運過程中,較高水平的腸源性微生物代謝產物可直接促進大腦黑質致密部中的神經炎癥和損傷[5]。生理條件下,α-SYN不僅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充分表達,還能參與神經遞質調節,在病理性條件下α-SYN與PD發病直接相關,病理標志是在多巴胺能神經元中發現路易小體,其主要成分是α-SYN[6]。PD的發作和發展以小膠質細胞的持續激活為特征,GM的免疫應答可引起α突觸核蛋白的錯誤折疊,α-SYN錯誤折疊后可激活小膠質細胞分泌促炎因子,還可形成Th1和Th17等細胞亞型[7]。當Th1和Th17抵達腦內病灶,可激活小膠質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產生神經毒性,導致巴胺神經元凋亡,從而導致PD發生[8]。
中醫觀點認為,人體臟腑相互影響,脾胃的調節功能正常是保證其他臟腑功能正常運轉的前提?!端貑枴分姓f:“脾與胃以膜相連耳”,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與胃相表里,主司受納,二者相互協調,共同作用,共司受納腐熟水谷及運化輸布水谷精微物質,故脾胃有“后天之本”之稱。《靈樞》中:“大腸小腸皆屬于胃”,在早期觀念中認為,大、小腸的功能皆可歸屬于胃的功能之中。小腸屬腑,主受盛化物、泌別清濁。在消化過程中,小腸是最重要的,是脾胃腐熟受納、運化輸布的具體體現,故應將其歸于脾胃納運范疇[9]。不論是西醫還是中醫均強調“脾胃”的重要性?!捌⑽浮睂嶋H上與現代解剖的消化系統功能相似,發揮著消化、免疫、造血、內分泌、泌尿等功能[10],消化系統是人體內微生物寄居量最大的部位,腸道微生物群的功能與中醫脾胃功能有相同之處,GM達到穩態,則脾胃功能也會相對穩定。有研究表明,GM與人體免疫有一定關系,GM產生的免疫屏障可排斥病原體,使人體的免疫系統啟動,幫助清除有害物質。另外,胃分泌的具有強酸性的胃液可直接殺死約90%通過食道進入人體的病原微生物,為身體的免疫提供了天然屏障;脾是人體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含量豐富,是機體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重要器官,而腸道的腸黏膜屏障也具有防止病原微生物進入機體的功能,為人體提供保護[11],以上三者共同發揮作用,使機體能夠維持正常免疫的功能。
《脾胃論》中“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如果脾胃功能失常,會出現食少納呆、腹部脹滿等胃腸道疾病癥狀。脾胃虛弱則氣血化生無力,精微物質輸布障礙,腸道功能隨之減弱,而GM的功能出現障礙,腸道菌群失衡,也會導致脾胃虛弱的癥狀出現。這些都可以表明脾胃功能與維持胃腸道穩定狀態的GM之間可能有著很大的相關性。脾胃功能發生異常,則會造成GM的紊亂,而紊亂的GM也會反過來對正常的脾胃功能造成不良影響,致使機體代謝、免疫等功能紊亂,使機體發生相關疾病。因此,良好的脾胃功能和GM正常交互,才能保證人體正氣充裕,機體功能正常。
PD最明顯的癥狀就是靜止性震顫、運動緩慢和肌強支撐,屬中醫學“顫證”。顫證論治重視脾胃,脾胃受損與PD發生、發展、治療息息相關。《素問·痿論》:“脾主身之肌肉?!比缙⒂胁?,則肌肉痿縮不用。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氣不足,運化能力減弱,痰濁內生,滯留血脈,血行不暢,腦髓失養,元神失主加重震顫;臨證當據辨證論治,靈活選用健脾益氣、升清降濁等治法?,F代研究發現,許多中藥方調節GM時,可以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來調理機體并治療疾病[12,13],研究中藥的一個有效路徑就是從調節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和代謝狀態的角度去闡述其作用機制,通過這種研究方法還可能探索出中藥的更多用途,拓寬中藥的使用范圍。GM研究可能為中醫藥機制研究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
綜上,健脾益氣方藥可改善PD癥狀,通過調節GM來達到治療PD的目的,可以從脾胃論治PD的現代研究機制闡釋,對腸道微生物與中藥及其有效成分互作機制的深入理解,為中藥治療PD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據,在了解機制的基礎上,可以將中藥成分在體外完成活性物質轉化,高效研發更多新藥物,對新藥的研發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