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南,劉石朋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 漯河)
懷孕分娩是女性一個發生生理變化的特殊時期,自身身體狀態、對新生兒性別的期許、對新生兒健康狀態的擔憂、對角色轉換的不適應等都容易使產婦出現焦慮抑郁情緒,這不僅對其身心狀態造成影響,也影響其與新生兒情感的建立,影響其婚姻關系、家庭生活[1,2]。因此,加強對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產婦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很有必要。下面基于臨床實際經驗和一些研究人員的研究對產婦產生焦慮抑郁情緒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就對此類產婦實施護理干預的方法進行探究總結。
個別產婦自身體質比較弱,經歷分娩后,她們可能會存在貧血、筋骨疼痛等并發癥,還有的產婦經歷了剖宮產手術,切口愈合不佳,切口帶來強烈的疼痛,這些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她們的正常作息造成影響,作息顛倒,還要照顧新生兒,使其心理狀態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使其極有可能出現焦慮抑郁情緒。
有的產婦是初產婦,毫無生育經驗,完全不適應自己的角色轉換,尤其是分娩后要作為一個母親照顧新生兒,給新生兒喂奶、換尿布,對怎么照顧好孩子不知道怎么學也不知道從哪方面著手,對育兒知識不了解,個別產婦對此是完全不適應的。還有的產婦其實分娩前是沒打算要孩子的,生孩子完全在其計劃之外,從一個獨立女性變為要照顧新生兒的母親,讓她們極不適應,對于新生兒照顧也不知道如何著手。對角色轉換的不適應,使得一些產婦在心理上發生一些變化,有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可能性[3,4]。
產后的身體不適、剖宮產帶來的疼痛、因喂奶帶來的生活作息改變都使得產婦想要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都希望得到自己丈夫、家人的關心,但是個別產婦的丈夫和家人在新生兒出生后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還有的個別經產婦的丈夫和家人覺得產婦都生過孩子了不需要太照顧,將照顧的精力全部集中在新生兒身上,很少陪伴產婦、和產婦說話、照護產婦等,還有的個別產婦的丈夫和家人把對新生兒性別的不滿意轉移到產婦身上,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狀況不佳,溝通互動不夠,使得產婦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
個別產婦的分娩過程不順利,有的甚至可能自然分娩不順利轉為剖宮產,還有的個別產婦是打算自然分娩的,但是因不符合自然分娩條件轉為剖宮產,不良的分娩體驗容易在心理上給產婦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還有的產婦對新生兒的出生很是期待,但是有的新生兒身體健康不佳,使得產婦對此非常擔心,對新生兒之后的健康生長極其焦慮。還有的產婦對個人形象比較在意,容易因不滿意自己的產后形象出現一些不良的情緒[5]。
開展產前教育,包括產后抑郁情緒的知識,以及母親角色轉變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指導孕產婦掌握和提高應對和處理應激反應的方法,放松訓練,認知重建以及自信心訓練是常用的方法。另外,產前婦女應接受情緒支持性的治療,告知如何準備和適應新生兒的建議和產前心理指導,可減少產后6-8周產婦的緊張、焦慮、抑郁情緒。
2.2.1 加強與產婦的溝通及心理疏導
注重與產婦的溝通,及時了解其心理變化、情緒變化,及時識別其是否存在焦慮抑郁情緒。發現產婦存在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及時對其進行安撫,向產婦解釋什么是產后抑郁癥,讓她了解產后抑郁是常見的產后心理問題,也有可能是人格缺陷所致。告訴她們“您并不孤單”或“您不是個壞的或有缺陷的母親”。鼓勵產婦多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耐心做產婦的傾聽者,基于產婦的情緒變化,與其開放性談論一些有關問題,如與丈夫的關系,作為產婦可能會遇到的失望或應激,對小孩的產后情緒如挫敗、抱怨、不喜歡等,向產婦說明這種情緒是常見的,引導其正面這些負性情緒,引導其掌握調試心理狀態的方法,引導其緩解不良情緒[6]。
2.2.2 引導產婦正確了解焦慮抑郁情緒
不少產婦缺少對焦慮抑郁的正確認識,不能及時識別自己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表現,導致其無法及時正確應對不良情緒及時進行緩解,導致焦慮抑郁情緒越發嚴重。故應加強對產婦的情緒指導,引導其正確了解焦慮抑郁情緒,及時識別自己是否出現焦慮抑郁情緒表現,告知其不要對焦慮抑郁情緒的產生有太多的負面想法,引導其明白只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負面情緒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使其對此正確認識和掌握。
2.2.3 有針對性加強心理干預
通過和產婦的有效溝通及時了解其產生焦慮抑郁情緒的原因,基于產婦具體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對因身體狀態不佳、家庭支持不足產生不良情緒的產婦,多與其丈夫、家人溝通,讓他們認識到他們的關心和照顧對產婦非常重要,讓他們給予產婦更多的關心和照顧,使產婦感覺得到重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身體不適給她們帶來的消極影響,使其焦慮抑郁情緒得以緩解。對角色轉換不適應產生焦慮抑郁情緒的產婦,鼓勵產婦和新生兒進行親密接觸,增強其作為母親的自豪感,肯定產婦在分娩中做出的所有努力,多夸夸新生兒哪些地方長得像產婦,引導產婦適應自己已經成為母親的事實,指導產婦掌握一些照顧嬰兒的技能,對產婦照顧新生兒的能力多肯定,引導產婦發現自身原來可以做好一名母親,發現自身的進步,使其逐漸適應角色的轉換,緩解自身的不良情緒。對于擔心新生兒健康產生不良情緒的產婦,多與其進行溝通,及時將新生兒身體健康的恢復告知產婦,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產婦新生兒出生后會出現一些常見的癥狀,但是隨著母乳的喂養、月份的增大,新生兒的身體狀態會越來越好,或者讓一些有同樣經歷的產婦對其現身說法,讓她們之間可以相互溝通,緩解或消除產婦對新生兒健康的擔心,使產婦不良情緒得以有效的緩解[7]。
(1)提供基本幫助,幫助產婦安排嬰兒照料,鼓勵產后婦女參加有人際接觸的集體活動,利用來自家庭、朋友等支持系統的資源,推薦參加有關婦女心身保健知識的講座與學習。(2)告訴丈夫產后抑郁癥的基本知識,以及妻子此期的心理需求;向丈夫明確提出妻子非常需要實際的感情支持;引導產婦丈夫妥善處理夫妻關系方面的具體問題,給予產婦更多的情感支持,共同幫助產婦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3)加強對產婦的認知指導,引導產婦用合理的觀念代替不合理的想法,如“我是個壞母親”或“全是我的錯”,并安排活動計劃,打破過去那種把任何事情都看成最壞的心理狀態,正確對待現實,學會兩分法看問題,既看到優點,又找到不足,減少用推理的方法歪曲地看一切問題。(4)藥物治療干預:對于焦慮抑郁情緒嚴重的產婦,引導其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有效的抗抑郁劑,嚴重者可入院治療。
因多種原因的影響下產婦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情緒,這些可促使產婦產生一系列軀體反應,若未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可使病情加重,對其自身身心狀態、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8]。比如產后抑郁癥可造成母嬰連接障礙。有10%-20%的產婦在生產后會發生產后抑郁,發生抑郁前產婦常有產后心理適應不良、睡眠不足、照料嬰兒過于疲勞等情況出現。大部分的產婦或多或少都有“產后沮喪”的現象,它的發生率是26%-85%,不過癥狀很輕,只是一種輕度的情緒疾患,是最常見的產后心理調適問題。她們常會有一種失落、哭泣、空虛的感覺,接著會產生激動、失眠、焦慮、疲倦、頭痛、胃口減退的心理與生理癥狀。這種狀況一般發生在產后第3d到第1周,多半是因為產后休息不夠,疲勞沒有消除所引起,對此僅需要心理上的支持與適當病情解說,因此給予產婦情緒發泄的機會、情緒支持與保證是很重要的。護理人員直接接觸患者,容易了解產婦的實際情況,獲取第一手相關資料,同時護理人員多為女性,具有體貼、耐心、儀表端莊、良好的心理修養及處事熱情的特點,可安慰和指導產婦。通過及時發現掌握產婦心理動態并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緩解其不良情緒。
總而言之,要重視產婦的心理狀況,幫助引導產婦對焦慮抑郁情緒有正確的了解,在為她們提供產科方面專業支持的同時,引導產婦找到緩解其不良情緒的方式,引導產婦家人給予產婦充分的家庭支持等,最大限度地幫助產婦避免或者緩解不良情緒,使不良情緒給產婦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