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豐樂鎮白廟小學 付得旺
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總體目標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素養。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學生所應具備核心素養的基本特質,明確核心素養的重點培養方向,找到正確的教學實施方法。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給學生指明前進方向,突出教學的綜合效果。
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是一個綜合性的表現,在多個方面都有體現,其中包括了數學知識、技能和情感等,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讓身心都能得到全面發展。而核心素養所具有的特性重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許多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覺得數學難學是因為數學是抽象化的,要靠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去理解探索。有些學生先天邏輯性和數字敏感性較強,很容易理解抽象化的數字,但對于一些對數字敏感度較弱的學生而言,需要通過后天的努力不斷地練習與實踐才能提高對數字的敏感度,如果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而成績卻不理想,就會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這需要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使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大部分小學生會從生活實踐中積累知識,教師要讓學生產生數學意識,將具有邏輯性的數學思維與自己的實際生活關聯,提高學生對數字信息的敏感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掌握正確的數學方法不僅可以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在生活中也同樣適用。學生使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能更清晰明了地表達內容,對不同的觀點與見解也會有更高深度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特質主要體現在讓學生掌握數學思維和方法后去解決生活或學習中的難題,在處理艱難問題后,學生會從中獲得滿足感并產生愉悅,對學習產生興趣,愛上數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具有核心素養,并在日后的生活中得到發展。在構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推翻了傳統教育理念,轉變了學生在以往學習過程中的身份,學生不再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變成了學習的主導者,具有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間,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擴大。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可以提升學生獨立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后可以用多個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無論是對國家發展還是對學生個人發展都具有重大作用。
興趣對認知發展并不成熟的小學生學習具有重大意義。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學習產生主動性,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將多種教學模式融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可根據學生特點愛好靈活運用多媒體方式教學,適應小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播放一些圖片、動畫和視頻等帶給學生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學生在興趣充足的情況下更容易理解抽象化的數字,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比如,教師在講解“觀察物體”時,可以使用投影儀放映圖片,讓學生先對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進行觀察聯想,可拍攝足球,讓學生通過觀察足球形狀了解球體圖案的特點;拍攝消防栓,讓學生間接理解圓柱體,對物體進行多角度的拍攝更有利于學生觀察。教師還可采用實踐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后時間收集長方體,正方體等形狀的物體帶到數學課堂上進行交流分享。小學生在解決應用題會遇到很多問題的原因是小學生理解能力偏低,無法很好地揣摩題目含義,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對題目有更立體的理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手段能有效地加深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形成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習數學便充滿興趣,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提高。
教師要不斷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加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教授學生掌握解題技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要改變題海教育模式,要讓學生在理解中提升能力。學生靈活運用解題技巧,面對不同類型的題目也不會懼怕,在多種角度下理解題目。教師可采用提問式教學方法鍛煉學生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學生典型問題強化教學內容。如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新知識點,教師應首先對概念進行講解分析,抓住時機向學生提問,在提問中掌握學生的不足,針對學生的普遍問題剖析強化學生認知能力。當學生出現思維誤區時,教師要以引導者的身份耐心的教導學生,鼓勵學生多次嘗試,學生真正理解后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肯定,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心,解決問題能力也會大幅度地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理解差異,而小組成員都是同齡人,學生在相互理解的情況下更容易溝通,這不僅鍛煉了學生自我思考能力,在溝通交流中也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強化了教學效果。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生合作學習的時機,當學生在解決問題上出現意見分歧或在知識理解中出現障礙時,教師不能直接給出學生正確答案,要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當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討論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有效性分析,學生在充裕的自我思考和溝通下對問題的印象便會加深,更容易理解知識的實質,同時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也會得到鍛煉。例如,在學習“分數四則運算”時,教師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在組內對算式的特點和規律進行歸納,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對知識點的掌握便會進一步加深,與同學交流想法也能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分析問題,拓寬思維模式。
小學生容易在實際生活中獲得知識,對于呆板的書面文字很難保持興趣。小學數學教師要針對小學生“做中學”的特點,把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接收。如,在應用題“捉迷藏”一題中:班級共有27人,有19人在戶外玩捉迷藏,而操場上只有5人,請問有幾個人藏起來了?這道題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他們無法從題干中分析出多余條件,教師可以讓27位同班同學中的19位去戶外進行捉迷藏游戲,在操場上留5人,其余同學藏起來。學生經過親身體驗,便能從中發現“班級共有27人”是多余條件,對題目的理解也會隨之加深。
在學習過程中歸納總結是關鍵,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備條件之一。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歸納總結學生錯題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整理易錯題,引導學生學習易錯題的解題技巧,針對學生錯題提醒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師讓學生整理錯題可以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克服不良習慣,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學生改正錯題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獎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在總結改正錯題的過程中不斷激發自身潛力,這對學生接受其他學科知識也會其他很大幫助。
綜上,建立正確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培養和教導。這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自我提升并堅持不懈地努力,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正確的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授學生用數學思維方法去觀察分析生活與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加強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得成長,讓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良好的發揮;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合作中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創建合作意識。教師要從建構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開始,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