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度市舊店鎮祝溝小學 李玉敏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同時需要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進一步完善小學語文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構成內容比較豐富,主要包括語言積累與規范,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積累語言,學習字詞音形義,了解字詞之間的關系,還要通過構建言語情境,讓學生系統化地學習語文,引導學生規范性地表達語言。教師需要通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國家自豪感。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講解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有效熏陶學生的品性,促使學生認同民族文化。
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終身發展來說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利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階段,學生逐漸構建學習習慣和人格思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學科專業知識,同時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行為,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語文教學中的中華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感,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引導學生靈活利用思維方法,深入理解和分析語文教材。此外教師還要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幫助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深入體會文本中的情感。
應試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習慣利用模塊化的教學方式,導致小學語文教學局限在語文知識方面,教師沒有進一步延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忽視了審美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影響到整體教學效果,也不符合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素養的要求。
學生主要是通過生活經驗和書本經驗獲取語文知識。生活經驗指學生在生活中通過真實的事件獲取情感體驗,這是一種直接經驗。書本經驗指的是通過知識獲取知識經驗,這是一種間接經驗。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獲取直接經驗,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可以清晰地認識生活中的事情,對此產生深刻的印象。書本知識可以補充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書本知識具有豐富性,但是學生無法穩定地記憶書本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還會逐漸忘記書本知識。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局限在書本中,缺乏生活經驗,這樣會降低學生的書本知識敏感性,因此割裂了理論知識和實踐理論,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極具特色,小學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體會文章魅力,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這一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閱讀課文內容,深入體會文中有關荷花的描寫語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有關荷花的圖片和視頻,通過視覺沖擊效果,引導學生形成獨特的審美感知,并通過語言表達方式,促使學生對內容產生獨特的理解,和文本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合理的課堂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發展思維能力。例如在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一課,教師在講解課文之前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同學們看到題目,腦海中形成什么畫面?”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文章中有關駱駝的描寫有哪些?”并且要逐漸加深問題:“同學們對于文章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件是什么?”通過教師的層層提問,學生可以深入探究課文內容,更加深刻又全面地理解課文,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工作占據較大的比重。 如果只是依靠課內閱讀,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讀后感,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可以在班級內部構建閱讀角,學生之間可以分享書籍,同時可以定期開展閱讀分享會,引導學生之間交流學習,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新書的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這樣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組織學開展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深入體驗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教師需要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教師更多地鼓勵和肯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自己的關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課堂評價的作用,通過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看到同學的優勢,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文知識,顯著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我國新課改可持續推進,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