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西區鐵城小學 歐陽巍
在小學教育中,要適當放手,給學生創造時間、空間,為小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促進自我管理和發展。由此,結合筆者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認為可以引入和實施一種新型的班級管理模式——小組自治。小組自治即為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由學生自己來管理小組,管理自己或約束成員,實現以小組為單位的班級有效管理模式。小組自治是學生的一種自我管理模式,也為學生提供了發展綜合能力的機會,其實施模式和實施策略如下。
小組自治模式下的班級管理組織模式分為這幾個部分:一是前期準備工作。教師根據班級總人數,將學生劃分為人數均等的各小組。劃分時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情況、特長、綜合能力等各方面進行合理搭配,基于好中弱與互補均衡組成一組的原則分配學生,并召開班級研討會,講解“小組自治”的理念、目的和操作方法,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二是小組責任分工。教師召開班級會議,基于演講評選的方式選出小組長,得票最多的當選,再讓學生自由選擇參與哪個小組,由教師對人員進行微調,控制各組成員的質量和人數平衡,并基于小組為單位,召開小組內部會議,評選衛生、學習、紀律等方面的組長人員,實施責任分工,完成小組組建。三是落實后期工作。教師要明確小組自治的規章制度和方案,確定自治目標和管理名言,讓學生組成互幫互助學習模式,并基于小組自治,組建自治管理組織模式。
教師按照好中弱與互補均衡的原則搭配成的各小組,每個小組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大體上都差不多,即為組間同質,這樣組間競爭起點水平基本一致。因為綜合水平大體一致,所以同學們間的競爭則被認為是公平的,大家會竭盡全力展開組間競爭,組間競爭相互激勵,組內合作共同發展、優勢互補。但是也要防止組間不正當競爭,避免出現因為組間競爭而惡意中傷、詆毀其他組的成員,或者采取不合理的方法竊取成果等。也要避免因為組內小團體的出現而將班級分化,確保合理競爭和小組間公平競爭,及小組內的合作互助,以競爭促進發展。
小組自治模式下,教師要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逐層放開,給學生增加動手參與、合作互動、自我約束和管理的機會。小學生并不能很快掌握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方法與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實施逐層放開的策略,讓學生從小的方面,選取一些小角度,逐步放開權力和范圍,讓學生實現更大范圍的自治管理。逐層放開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一是從班級衛生管理著手,實施小組自治,將班級衛生任務由小組輪流管理,逐步擴大到管理班級行為禮儀、道德風范、作業、活動任務、課程組織等。二是輪流當小組長,給每個學生表現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站在小組管理平臺上,實現自我約束和管理他人。三是為責任分工,學生輪流擔當小組長,其他學生可以擔任紀律組長、學習組長、課外活動組長等。教師通過逐層放開、輪流進行、分工合作,能有效發展學生綜合能力。
因為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生活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和生活經驗都比較低,所以在小組自治下,教師要科學介入,適當放手,既要為學生增加實踐和自我管理的機會,又要基于主導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對學生給予方法建議、情感激勵,保障小組自治管理質量的提升。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因為經驗不足,常常受挫,需要教師科學介入與指導。班主任需要對小組制定的管理方法、制度、模式與目標,進行把關協調,并給予建議。比如在小組自治模式下,教師組織的“植樹活動”需要完成樹苗挑選、樹苗購買、工具材料準備、到目的地、實施種樹并維護樹苗等活動。這個活動涉及很長一段時間的很多任務。一般情況下,小學生難以基于自己的能力完成所有的工作。這就需要教師恰當指導與情感激勵,并邀請家長參與活動,幫助小學生完成小組自治下的“植樹活動”。教師和家長一起鼓勵學生學習更多關于種樹、維護樹苗的知識,通過適當放手,讓學生學會成長和學習,并發展綜合能力。
小組自治模式是學生實施自我管理,提升綜合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種班級管理模式。在管理過程中,每個階段、每個目標實現后,教師都需要引導各個小組適時總結、反思和分析,便于增長知識、提升能力。小組自治涉及班級的衛生、紀律、學習管理,除了這些外,趁著班級間爭創“文明班級”的機會,小組間可以合作競爭,力爭表現出本小組最優良的素質和學生素質。在評比活動實施階段中,學生實時進行自我約束和行為規范,爭做文明學生。借此機會,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階段性的學習和管理總結。比如組織“今天我當小組長”小練筆活動,將競爭文明小組、文明學生的一些努力和做法記錄下來。再者,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邀請小組參與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將優秀的學習經驗分享給其他小組,完成“為班級榮譽我這樣做了”小練筆,引導反思總結,奠定后續小組自治基礎。
為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確保小組自治模式的順利進行,要進行過程性評價,用評價來激勵學生,及時肯定學生各方面的成績和點滴進步。評價是一種激勵舉措和方案,也是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保障。小組自治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行為和表現進行觀察,及時鼓勵與表揚,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和能力。組織組間競賽活動,在紀律、學習和衛生等方面進行競賽,以每半個月為單位評比一次“明星小組”“創意小組”,及“最優小組長”“進步最大學生”等,將榮譽分發給小組或個人。
小組自治管理模式能有效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小組自治給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管理他人提供了機會,踐行了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是應用型人才、管理人才的培養方式。教師需要基于學生自身水平與差異,關注學生情感發展和能力提升,通過教師及時指導與適當激勵,確保小組自治管理的順利進行,提升班級管理質量和學生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