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族職業學院 張雅惠
時代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教育也在進行快速的變革。目前我國致力于將人文關懷融入教育管理工作中,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形成一種全新的具有時代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傳統的發展過程中,小學教育管理模式過于單一,對學生的衡量標準較少,這就直接導致教師無法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管理,小學生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以及學習問題,這對學生日后的成長發展都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我國一直都提倡素質教育,將人文關懷融入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前提基礎。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應該將學生教師以及管理人員放在同等的地位上,以尊重關心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教育管理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展開教育,進而推動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想要更加高效的展開教育管理工作,則必須要全面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對癥下藥,真正做到高效教育。從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小學生都比較有進取心,但是由于年紀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家長不斷地督促。外界環境因素會對學生的成長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在小學階段,教師和家長的鼓勵對于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由于心智不夠成熟,部分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時常會對自我進行否定,這對于自身的健康成長會造成不良影響。
雖然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但是都比較注重感情,尤其是看重與同學之間的友誼,而且比較關注教師對自己的態度,希望能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同時小學生也非常喜歡展現自我,希望能獲得更多人的認可。目前大部分的小學生都缺乏感情的穩定性,他們時常會被外界環境因素所影響而失去理智做一些非常沖動的行為,部分小學生沒有充分意識到某些行為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在與他人爭論的過程中甚至會出現動手行為。
雖然小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但是已經具備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能力。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不斷學習,慢慢積累各方面經驗,學生更喜歡對他人進行評價,而不愿意他人對自己做出一些不客觀的評價。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喜歡將自己和他人進行對比,然后以自評的方式來給自我定一個標準。如果學生能對自我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則有利于其日后的發展,但是如果學生無法對自我進行正確判斷,則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
想要將人文關懷理念全面融入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首先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將人文關懷理念融入教學活動中能更好地拉近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距離。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對自我進行深刻的反省,對于當前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優化教學內容,積極借鑒先進的教育理念,從而對學生展開更加高效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德智體美勞為標準來展開教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教師應該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模式,真正做到理解學生和接納學生,進而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
外界環境因素對于小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院校應該積極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熏陶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除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生活情況以及精神情況,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趣味性和益智性的團體活動,在活動中加入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向學生積極傳遞正能量,挖掘學生的潛質,提高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想要將人文關懷理念更好地融入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首先教師要對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行不斷的提高,充分認識到人文關懷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對于原有的教育理念進行轉變,樹立平等尊重的觀念,尊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給予更多的耐心,認真傾聽學生的問題,嚴禁對學生進行言語攻擊或者是體罰。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思想觀念都較為單一,對于很多事物都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個性和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教育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