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升
(賓縣客運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400)
對于路面脫空現象的處理首先應對脫空板進行確定,一般而言較為普遍采用的是人工觀察法,顧名思義即以肉眼觀察路面情況進而判斷脫空現象,這種方法較為實用,但需要施工人員擁有較多的經驗,而且由于主觀性較強很難不出現錯判、漏判的現象。采用彎沉測定法根據測試板角彎沉的程度(≥0.2 mm即存在脫空)進行判斷,則相對準確。其他確定方法還有板角彎沉圖法、截距法、比較分析法等等。
在此試以彎沉測定法為例來展開脫空板檢測方法的詳細闡述,根據上文講述此處主要測量板角彎沉是否超過0.2 mm。首先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進行取點,在橫縫及縱縫附近選取荷載最弱位置設置主點與副點作為檢測點(主、副點分別在縫隙前10 cm與后10 cm處),取點結束后即利用后軸軸載為10 t的軸載測定車進行測量。將主、副點確定并分別設置一臺彎沉儀以前進方向右輪測試,根據檢測出來的彎沉指標將出現脫空現象的面板進行灌漿處理
以《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為指導文本在此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灌漿操作中所使用的漿液材料及檢測方法進行簡單闡述。首先是水泥漿材料,水泥漿材料在水泥的基礎上添加水、外加劑(加入量≤水泥質量5%)和外摻料(加入量>水泥質量5%)。其次是漿液的制作,在制作過程需要注意其抗壓強度以及粘稠度,在此過程中可制作試件(規格:7.07 cm×7.07 cm×7.07 cm)進行測試,為保證其和易性可是低昂添加減水劑,為減少漿體材料收縮現象可在其中摻加適量膨脹劑。最后對于其檢測可利用體積1 725 ml±5 ml的水泥漿稠度試驗漏斗進行流動度檢測(將漿體灌入,并以其流完時間作為流動度檢測標準),保證其高流動度才能保證其可灌性從而保障后續灌漿操作的實施。
由于漿體的流動性是決定著灌漿是否能夠成功進行的關鍵,而水泥與粉煤灰的比例的變化又對其產生著不同的影響,因此為了保障灌漿時漿體的流動性與水泥漿的后期強度應根據水灰比與漿體強度成反比的規律在盡可能提高流動性的前提下保證漿液的強度,確定合適水灰比,并進行試驗后再投入使用。
在具體路段實施灌漿處理時有著具體的步驟:(1)準備鉆孔:對于脫空板做好加固工作后以其具體破損情況為準進行鉆孔(每塊板≥4),并沿孔進行吹氣形成空腔。(2)制備漿體:將準備好的漿體材料加入灌漿機進行攪拌備用。(3)灌漿處理:對于灌漿的順序采用由大到小(沉降量),由遠到近(從兩側到中間)。在灌漿過程中應注意灌漿壓力,根據具體道路損壞情況而判斷(一般在1~4 MPa)并在灌漿結束后進行封孔養生控制交通,以便漿體硬化,禁止車輛通行。
在灌漿結束后應及時進行檢測以達到養護的目的,在7 d齡期后仍以彎沉測定法來測定效果,當主點和副點彎沉指標降低至設計要求則達到效果,灌漿有效提高原混凝土面板板底承載力。
對于公路建設與維護保養來說既要保證道路建設的社會效益也要追求經濟效益,采用灌漿處理脫空、唧泥、裂縫等多種對癥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病害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成本相對換板的成本來說經濟效益更好,在利用原路面板的基礎上進行道路維護,不僅降低經濟效益而且因為操作簡便縮短工期更有利于保障車輛的出行,一般而言同面積的路段灌漿處理的成本要比換板”翻修水泥混凝土路面低六倍。另外采用灌漿此種科學養護技術受自然因素影響也相對較小。因此灌漿處理技術也被普遍地應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養護之中。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養護主要從脫空區開始,針對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具體的措施。這是由于大部分路面的破損歸根到底還是由于地下下承層出現了問題,從而導致板面破損。因此對于路面的養護實際上要由地下修復做起。
(2)產生脫空板的原因有有很多,材料自身的內部因素,施工過程中的失誤,路面承壓過重,雨水的深入等等。所以面對多發問題應該有著不同的方案,不論是對建設工程的嚴格把關,還是遇到極端天氣的及時應對疏導積水,還是對于接縫的養護,或者是對于前期病害的預防都應該對癥下藥。
(3)對于脫空板的判斷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工藝手段進行,在缺少設備的情況下可請技術經驗充足的工程師進行人工觀察,條件充足的情況下為了保證檢測的精準最好采用彎沉測定法進行精準測量并能夠在后續的灌漿法作用后進行再次測量。
(4)作為一種新型的加固技術,實際上灌漿技術已相當成熟,而且被廣泛應用在道路施工中,灌漿的漿液在固化后對于環境的污染能夠降到最低,而且操作得當的灌漿處理能夠有效的進行防水,此外灌漿技術對于天氣季節的要求極地,幾乎各種搶修工程都可以及時投入操作,另外其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