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臣 張 怡 鄧晴文 王玉祥
(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遼寧沈陽 110001;中國人民銀行鐵嶺市中心支行,吉林鐵嶺 112000;中國人民銀行丹東市中心支行,遼寧丹東 118000)
全球價值鏈的產生為發展中國家邁向產業升級提供了更大可能,在沒有全球價值鏈條件下,發展中國家在生產某一商品需要獨自完成生產鏈條的全部環節,這意味著更高的技術要求,也意味著進入一個新的生產領域有著較高的門檻,這是在全球價值鏈形成前,發展中國家通常專注于生產某些初級產品或原材料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價值鏈形成后,發展中國家進入全球生產體系變得更為簡單,因為發展中國家可以發揮自身在某一領域的比較優勢,更為容易的參與到某一商品生產鏈條的某個環節,從而進入到新的生產領域,并借助 “干中學”,在生產過程中逐步實現技術積累并在生產環節中縱向延伸,從而逐步實現了產業升級。①[美]杜大偉,[巴西]若澤·吉勒爾梅·萊斯,王直主編.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全球價值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測度與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前,中國已經深度融入了全球價值鏈。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將著重分析我國制造業總體及各部門對全球價值鏈所處位置及變化趨勢,并分析其對外貿、直接投資的影響,上述問題的研究,對分析研判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際收支變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為了測度中國制造業對全球價值鏈的參與情況,我們使用Koopman等(2010)所構建的測算方法,他們提出了衡量一國在全球價值鏈中所處位置的 “GVC 位置指數(GVC Position)”,此外還提出了反映一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參與程度的“GVC 參與指數(GVC Participation )” 。
在其測算方法中,GVC位置指數和參與指數分別由以下公式得出:

其中Eir是出口總值,其由國內增加值和國外增加值(FVir)組成。通過將國內增加值進一步分解,其又進一步提出了間接增加值出口(IVir),所謂間接增加值出口是指國內增加值中,作為中間品出口給另一國,又被進口國用于生產產品并出口給第三國的那部分。通過測算GVC位置指數,如果一國GVC位置指數值較大,表示其在全球價值鏈上位于上游。GVC參與度指數值較大,表示其對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較高。①Koopman, R. Powers, W. & WEI, S. Give Credit to Where Credit is Due: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Z]. NBER Working Paper 16426, 2010.
我們選擇制造業作為分析對象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制造業參與全球化程度較高,因此制造業能夠較好地反映我國對全球貿易中參與情況。我們使用的數據來源于TIVA(Trade in Value Added)數據庫②TIVA數據庫:https://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20Code=%20TIVA2015_C1#.。
由于制造業是由多個子部門組成的系統,不同的制造業部門需要的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不同,而且各國生產要素在部門之間的分布也存在差異,因此制造業中不同部門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程度和方式必然有所不同,需要對制造業各部門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情況進行深入研究,本文根據TIVA數據庫制造業分類標準將中國制造業劃分為9個部門:計算機、電子及電信設備,紡織品、服裝及皮革制品,化學和非金屬礦產品,機械及設備,基礎金屬及金屬制品,木材、紙質及印刷品,食品飲料煙草,運輸設備及其他制造業,并分別計算了9個部門的 “GVC位置指數” 和 “GVC參與度指數”。
根據上述計算公式,計算中國制造業及其各部門的位置指數和參與度指數,由于目前TIVA數據庫中國相關數據僅更新到2015年,故我們只能采用2005年至2015年的數據。根據測算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1.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的變化趨勢
中國制造業總體位于全球價值鏈 “中上游” 且位置不斷上升。根據測算結果繪制中國制造業位置指數和參與度指數趨勢圖(詳見圖一),從圖中可知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指數為正值,表明中國制造業出口中向國外提供的中間產品數量高于使用國外中間產品的數量,即我國制造業總體上屬于中間產品的輸出國,我國制造業位于全球價值鏈的 “中上游” 位置。同時從圖一可知,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指數總體呈上升趨勢,其數值從2005年的0.11上升至2015年的0.25,表明中國對外提供中間產品的能力在不斷優化,“中國制造” 的價值含量持續提升,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不斷攀升,即向全球價值鏈的上游穩步 “邁進”。這主要源于我國近年來持續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提升制造業自主研發能力、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中國制造業參與程度總體呈 “先降后升” 趨勢。在樣本區間內,2007年為峰值0.723,之后下落至2010年的最低點0.695,主要是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制造業都受到不同程度沖擊,中國作為全球價值鏈的重要一環也必然首當其沖。2010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參與度指數呈上升趨勢,主要因為我國已經逐漸成為全球價值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圖1 中國制造業位置指數和參與度指數
2.中國制造業各部門在價值鏈中的變化趨勢
多數行業位于全球價值鏈 “中上游” 且呈上升趨勢。根據測算結果繪制中國制造業各部門的位置指數和參與度指數趨勢圖,詳見圖二和圖三。中國制造業各部門總體位于價值鏈的 “中上游”,且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計算機、電子及電信設備制造業位置指數由負轉正,表明中國近年來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取得顯著成效。從中國各部門位置指數分布看,食品、飲料和煙草位置指數最高,木材紙質及印刷品位置指數位居第二,而計算機、電子及電信設備位置指數最低。

圖2 中國制造業各部門位置指數變化情況
制造業各部門參與全球價值鏈程度總體較高。從圖三可知,中國制造業各部門參與度指數總體位于0.6以上且差距較小,表明制造業各部門融入全球價值鏈程度較高,這與中國 “制造業第一大國” 的位置相符合,從指數變化趨勢來看,各部門參與度指數總體保持穩定,波動幅度較小,這與中國制造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密不可分。從指數分布看,計算機、電子及電信設備參與度指數最高,這充分反映了該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高度分工和密切融合。

圖3 中國制造業各部門參與度指數變化情況
為進一步分析中國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參與情況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我們采取實證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回歸分析是研究變量之間相互影響程度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其中以線性回歸應用最為廣泛,本文采用線性回歸研究自變量(全球價值鏈參與情況)對因變量(國際收支)的影響,具體構建方程如下:

其中β是待估參數,是隨機擾動項,參數通過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
我們選取GVC位置指數和GVC參與度指數作為測度中國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參與情況的指標。為深入研究其對國際收支的影響,選取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項下國際收支統計數據作為因變量指標,各指標符號表示如下:貨物貿易收入(GTI)、貨物貿易支出(GTO)、服務貿易收入(STI)、服務貿易支出(STO)、直接投資負債凈增加(DII)、直接投資資產凈增加(DIO)、證券投資負債凈增加(SII)、證券投資資產凈增加(SIO),上述數據單位為億美元,頻度為2005-2015年的年度數據,來源為國家外匯管理局門戶網站,GVC位置指數(GVC1)和GVC參與度指數(GVC2)參見表1。
本文采用EVIEWS6.0對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其中自變量為GVC1和GVC2,因變量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證券投資項下國際收支情況,具體結果如表下:

表1 各變量線性回歸方程的系數
從實證分析結果可知:
全球價值鏈參與情況是影響中國國際收支變化的重要因素。從各方程擬合優度結果看,全球價值鏈參與情況對多數變量解釋程度超過60%,但對證券投資資產凈增加和負債凈增加的解釋程度較低。表明全球價值鏈參與情況是中國國際收支長期變化的影響因素。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價值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隨著中國對全球價值鏈的參與的不斷深入,國際收支的規模和結構也將產生深遠變化。證券投資相關方程擬合優度較低,主要因為證券投資以短期行為為主,主要受匯率、預期、利差等因素影響,因此全球價值鏈參與情況等長期因素對其影響較小。
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位置的上升有望促進國際收支規模增長。從位置指數對各因變量的回歸系數看,位置指數對貨物貿易收支和服務貿易收支的系數均為正,表明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位置的上升將帶動二者收支規模增長。即我國融入全球價值鏈并逐步向價值鏈上游轉移過程中,將可能帶動我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規模的發展。同時位置指數對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的資產凈增加和負債凈增加的系數均為正,表明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位置的上升將促進二者凈資產和凈負債規模的增加。即隨著中國在價值鏈位置的上升,可能帶動直接投資等資本項下經濟往來規模的增長。
數據測算結果表明:一是中國制造業已經深度融入進全球生產鏈條,特別是信息技術相關行業的融入程度較高,這和該行業自身特點密切相關,同時也反映出我國緊緊抓住了技術進步帶來的機遇。二是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穩步向上游提升,這表明我國產業升級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從制造業分部門數據測算結果觀察,信息技術相關行業的GVC 位置指數相對較低,這也反映了我國對該領域中核心技術的掌握有待步強化,這也為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提出了方向。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對全球價值鏈的參與情況對國際收支有著顯著的影響。隨著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位置的提升,與各國間的貿易、投資往來也將更加密切,并進一步帶來國際收支規模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