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李 丹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國內企業迎來了空前發展機遇,很多企業規模都得以擴大,也進一步加大了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與此同時,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在良好經濟的支持下,也獲得了長足發展,為市場輸送了更多人才,但其中不少人才都缺乏特定的應用能力,多為理論型人才。現代企業在當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就需要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否具有實際應用能力,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結合現有相關文獻資料來看,加強培養現代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培養現代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是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標。在經濟的推動下,我國開啟了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在此背景下各類高校開始強調素質教育,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也不再只關注學生的卷面成績,對于學生全面發展能力的培養投入了更多目光,尤其是關注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也就是實踐能力,以便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更好滿足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需要其在面臨工商管理專業難題的時候,可以擁有解決問題的清晰思路,可以做出較為理性和客觀的評價,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起到教育教學知識提高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能使企業得到自身缺乏的應用型人才,從而持續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培養現代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是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國內各行業企業間存在激烈競爭,其中有本土企業,也有國外的一些企業,要知道經濟市場上始終遵循適者生存的原則,因此,就當前而言怎樣發展經濟實現本土企業的良性發展就變得十分關鍵。所以,這就必然會提高關于人才的標準和要求。現代企業必須對癥下藥,加強培養工商管理類人才的應用能力。應用能力包含了諸多方面內容,如做事的能力、做事的思維及口語水平等,而這些都不是在書本上就能夠獲得的,需要現代企業在當前大環境下展開積極思考。
就當前來講,我國在培養工商管理類人才方面,缺乏明確的目標,這主要體現在兩點:
其一,我國當前教育教學體制有待改善。雖然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我國教育方式結合實際國情和國際形勢,展開了相應的調整與改革,但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較深,仍然存在重理論、輕應用的問題。在培養人才的時候更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即便當前許多教師都會嘗試將日常生活與課本理論知識相結合,通過現實中的諸多例子,來提高教學成效,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知識,不過學生的主體地位仍未得到良好體現,更多時候是教師單方面的灌輸,不利于學生能力水平和思維方式的提升。身處信息時代下,倘若學生未將自身的思考、想法嵌入到某一熱點行為中,那么也就無法稱之為人才,因為,人才對于事物要擁有自身的方式方法與看待角度。其二,企業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當前,不少企業都未能準確定位工商管理人才,或者說定位較為籠統,認為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就是工商管理人才,企業內部并沒有對工商管理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進行合理區分,如把工商管理人才分為實踐型人才或理論性人才等,由于定位的模糊,使得關于人才的培養也顯得針對性不強。
我國針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課程,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由于企業將工商管理籠統定位為高級管理,也使得當前的培養目標,并未體現出具體差異。所以,在進行課程建構的時候,也未能體現出一定的特色。課程體系缺乏靈活特性,帶有較為明顯的近似特性。同時,培養內容也并未跟當前市場密切聯系,如此培養出的人才,較難在提高企業競爭力方面發揮突出作用。
現代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具備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品質,但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卻存在明顯忽視人才創新能力的情況。創新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是實現社會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推動國家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力量,對于企業而言,創新也是十分關鍵的因子,決定著企業能否在市場上長遠生存下去。
通過上述對當前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現狀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以實現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
從目前我國的培養框架來看,可分為學術類人才培養路徑和應用類人才培養路徑。所以,工商管理也可參考這一人才培養路徑,展開進一步細分,分為應用情形下的管理人才和理論情形下的管理人才。其中理論類管理人才,要加強必備原理的學習,通過掌握這些原理,對現有的管理實務做出正確指引;而應用類管理人才,則要竭力掌握管理方法,通過現有的認知,去發現企業目前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著手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針對不同的人才須設定相應的培養路徑。
如應用類人才的培養,應對工商管理這一專業的基本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并且,須將法律類、經濟類等知識整合起來,這類人才須對企業內的生產技術清楚了解,注重自身信息水準和外語水準的提升。此外,在各類別職務部門內,針對這類人才,還須進行綜合框架下管理模式的建立,旨在可以解決實際問題。唯有如此,培養出的人才才能具有復合特性,真正屬于應用層面的寶貴人才。
一方面,設置的課程要能符合市場需求。由于企業擁有諸多職能部門,只有結合不同職能部門的具體情況,企業的基本思路與人才培養目標才能得以體現。工商管理類人才在財政、經濟、金融等方面都具有比較大的優勢,通過簡化與整合相關課程,可以實現時間的節約。專業職能方面的人才,應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具體培養時,要注意理論結合實踐,從而使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更好符合當前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多學科間進行交叉。將不同學科進行交叉,有助于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綜合能力,順應經濟發展規模,在實現工商管理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同時,推動技術、經濟的發展。需要注意,學科交叉的實施需要依據市場與企業間的關系,做到相關專業中的取長補短。
《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結構優化、質量為先、創新驅動”的基本方針,由此可知,現代企業要想參與國際競爭,走向國際舞臺,就需要堅持創新,使企業保持長久的活力與生機。并且,唯有不斷創新,才可使企業開創出擁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方式,建立良好的管理體系。為了實現這一點,企業應與國外優秀企業保持密切的合作交流,學習其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管理經驗,并注意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同時,在人才培養課程中融入創新管理,使人才具有更強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并運用到實踐中。此外,還要加強獎懲機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時獎勵做得好的人才,從而使創新發展觀念能夠深入人心。
總之,在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背景下,人才層面的競爭是企業突出重圍的關鍵。但從目前實際情況而言,企業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并未將自身的認知很好地運用到日常管理中,沒有真正發揮出自身的作用。所以,這需要企業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應用弊病有更深入的認識,并積極探索可用的培養路徑,以實現企業工商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