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方媛

在木雕界,提到黃泉福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2012年,他被評為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作品《福》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黑檀木作品《長壽》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花梨木屏風《仙佛會》被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收藏,著名雕塑大師錢紹武稱贊他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一流雕刻家”。
縱觀黃泉福的作品,就會發現這其中貫穿著一個非常重要的精神,那就是“和”—和美、和氣、和諧、和睦、和善等。
比如作品《中國夢·祖國萬歲》,采用一根奇木進行創作雕刻,以古代人物壽星公為題材,底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版圖,大樹根部遍布祖國大地,56條樹根代表中國56個民族,象征著各族人民大團結與大和諧。
再比如作品《和諧中華》,上部以一棵老樹為材料,雕刻成一幅“皆大歡喜”彌勒佛的造像,“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看到他的笑臉,有再多不開心也會變得和氣、開心;底部依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大樹的根部布滿祖國大地,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與大和諧。
作品的魂是成就藝術家的關鍵,而這個關鍵來自哪兒呢?對黃泉福來說,來源于人生閱歷,更來源于他的家庭,因為“和”是他們家非常重要的家風。
夫妻和睦,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
采訪時,黃泉福說話聲音很小,有些啞啞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含混不清。說不了多久,他就不得不喝點水潤喉。細聊之下才知道,多年前,他罹患鼻咽癌。經過長時間治療,病情終于緩解,但由于化療的緣故,聲帶受損,無法像普通人一樣輕松講話。聊起這段經歷,黃泉福并沒有談自己如何與病魔抗爭、如何度過那段艱難時光,而是一直在感謝自己的妻子黃明麗。
當時,黃泉福和黃明麗已經創業做公司,還有3個孩子要養,即便沒有這場意外,兩個人也已經忙得腳不著地了。黃泉福這一病,家里無疑是少了頂梁柱,只剩下黃明麗獨自支撐。面對艱難,黃明麗沒有絲毫退縮,而是勇敢地承擔了這一切。為了給丈夫提供最好的治療,她陪著黃泉福四處求醫問藥,與此同時還兼顧著公司的日常經營,以確保公司順利運營。
其實,黃明麗完全可以撒手不管,畢竟她一個人分身乏術,照顧病人的同時,還要照顧3個年幼的孩子,又怎么能苛求她像個超人一樣都兼顧呢?可是,她卻堅持要這么做,因為她知道,木雕是丈夫一生的摯愛,就像他的命一樣重要,她必須盡一切努力維持公司。
這期間的艱辛可想而知。對于這段過往,黃明麗表現得很淡然,她說自己只是盡了一個妻子和一個母親最基本的職責,在丈夫需要支持的時候,支持他;在孩子需要保護的時候,保護他們,無需多說什么,努力去做就好了。
其實,黃明麗對黃泉福的理解和支持不止于此。他們原本是學習木雕的師兄妹,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走到了一起。創業后,黃明麗漸漸淡出了木雕創作,而更多撲在家庭和公司運營上,也為黃泉福潛心創作解除了后顧之憂。所以,黃泉福常說,自己今天的成就有一半是妻子的功勞。
理解和支持是相互的。黃明麗支持丈夫的藝術事業,黃泉福也非常理解妻子的不易,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特別尊重她。平時吃飯,如果黃明麗還沒來,黃泉福一定會讓孫子孫女打電話趕快叫奶奶來吃飯,而且一定要等她到了才開飯,這已經是家里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公司里有任何事,黃泉福一定會第一時間和黃明麗溝通,聽取她的意見和想法,然后才做進一步的計劃和行動。
因為相互理解和支持,結婚30多年來,黃泉福和黃明麗一直特別恩愛,也是孩子們經營婚姻的好榜樣。孩子們告訴記者,每每自己和另一半有沖突的時候,都會先想想父母,反省自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爭吵。
家庭和美,需要彼此包容和溝通
黃泉福和黃明麗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孩子們未成家之前,一大家子一直住在一起,孩子各自成家生娃后,他們和大兒子一家住在一起。三代同堂無疑是幸福的,但也是充滿挑戰的,住在同一屋檐下,哪有勺子不碰鍋沿的。但是,走進黃泉福家,記者感受到的盡是和美之風。
黃泉福和黃明麗自不必說,老夫老妻之間即便不說一句話,一個眼神也能讓人感受到那份相濡以沫的和諧與美滿。3個孩子和另一半也都處得特別好:媳婦想出去解解饞,老公二話不說就找好了館子;老公想到了什么好玩兒的事,歡呼雀躍地分享給妻子,完全沒有結婚多年無話可說的尷尬。婆媳之間處得像是媽媽和女兒一樣,經常說說心里話,彼此掛念著。
再看孫輩們,調皮也是有的,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樣也不少。放學回到家,和父母打過招呼后,立刻沖進爺爺奶奶的房間,給他們送上從學校帶回的好吃的,必須是爺爺奶奶先嘗鮮,爸爸媽媽都得排在后面。看到爺爺做木雕做累了,7歲的小孫子主動給他捶背捏肩。雖然小手沒什么力氣,但黃泉福瞬間覺得一身輕松,樂呵呵地笑了起來。
和這一家子聊天,記者發現,他們總是樂呵呵地聆聽,認真地回應,讓人如沐春風。而這也讓人不禁好奇,這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秘訣。兒媳笑笑說:“哪有什么秘訣,就是包容和溝通。”
包容伴侶的不足。黃明麗是個典型的惠安女性的代表,賢惠、善良、勤勞、質樸,與此同時也會有些小脾氣。比如家里發生一些瑣事,黃明麗也會有些小嘮叨。每當此時,黃泉福都會靜靜地聽她發泄,然后再想方設法安慰她。黃明麗喜歡交朋友,常常和朋友一起小聚一下,喝喝小酒。黃泉福擔心喝酒傷身,但想到妻子每天操持家務、管理公司很辛苦,理解這是她自己的放松方式,所以也并不阻攔,在勸她少喝酒之余,也會盡自己所能幫她分憂。
因為公公婆婆,兒媳也對自己老公少了很多挑剔,多了幾分包容。以前會埋怨老公不幫自己帶孩子,天天跑出去應酬,現在則理解了他的艱辛;以前時不時老拌嘴,現在更懂得互相體諒。
溝通則是一家人的習慣。夫妻之間要溝通,親子之間也要溝通;開心的要說,不開心的也要說。黃泉福和黃明麗以身作則,在他們的示范下,孩子們也養成了時時溝通、事事交流的習慣,他們還常常開家庭會議,一起溝通彼此的想法。
大兒媳是外來媳婦,剛嫁過來的時候有些不習慣,覺得不夠自由。但慢慢相處久了,了解這個家的家風后,她知道,這是家人間的關心和愛。一開始,她什么都不愛說,有事也自己憋著。后來一溝通才發現,大家一直都很關心她,擔心她在這個家會不開心、不適應,公公婆婆就一直跟她說想要什么做什么直接說,“我們是一家人。”現在她是有啥說啥,比如今天不太想吃閩南的菜,覺得太清淡了,就會跟父母說不回家吃飯了,公公婆婆就會幫她帶孩子,老公就帶她出去吃川菜。其實,很多事說出來大家一起解決,也就不是事兒了。
好家風成就好家庭,好家庭成就好事業,這是黃泉福家的幸福之道,也是很多幸福家庭的共同之處。
(感謝福建省泉州市婦聯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