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頌
看到一個視頻,很有感慨。
一只貓掉進了一個磚池里。這個磚池足有兩米多高。那只貓第一次用力一跳,中間還做了一個接力動作,即在墻壁上再做一次蹬踏,可惜距離池子上沿還有幾十厘米。它轉過身來,又向另一側用力一跳,中間也做了一次接力,這一次前爪幾乎夠著了池子上沿,但又掉下去了。這時,有人送下一架梯子,不知是想下去捉貓,還是想讓貓順著梯子爬上來。可是貓把人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誤解了人的意圖,反而顯得有點恐懼。它又一次嘗試跳出池子。這一次,貓肯定做了最大努力,一個漂亮地躍起,中間把接力動作也省略了,一下子就牢牢地抓住了池子邊沿,爬上來,很從容地離開了。
接下來,是的,您猜對了:接下來,我想到了人,特別是自己。
我這一生,做了無數的事情,出了無數的力,流了無數的汗,有的達到了目的,我很高興,不負光陰不負卿,付出得到了回報。但有的,雖然也付出了,出了很大的力,流了很多的汗,最后卻一無所獲,或收獲寥寥。每當這時,就會聽到來自親人的問候、同事的安撫,就連自己也會寬慰自己:“我盡力了。”
當一個人決定去做一件事情時,沒有一個不希望成功的,沒有一個不努力的,最后的結果,無非兩種:失敗或成功。雖然失敗的原因有多種,或是運氣不佳,或是場地受限,或是旱澇疊加,或是人手不夠……總之是有客觀理由的,而且這些理由不是牽強附會毫不相干。但也不可否認,努力程度不夠是因素之一。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哈登,有一次與小球員一塊訓練,一個半小時過后,發現這些小球員們的T恤都還沒有濕,而他的T恤已能擰出水來。哈登火了,訓斥道:“訓練就要揮汗如雨,不努力等于白練!”在哈登看來,這些小球員縱然盡了力,但肯定沒有盡最大努力。
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當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遭受挫折的時候,開始還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二計不成,又想三計。此路不通,再尋彼路,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活人能叫尿憋醒,但不能叫尿憋死。但弄到最后,仍然沒有成功。資金用光了,力氣耗盡了,黑暗在前,黎明不見,只好一聲嘆息,鳴金收兵了事。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而是倒在了終點站前。
首位華人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經歷了380多次失敗,不斷改進提取方法,創制出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被認為是20世紀熱帶醫學的重大突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為此將第31230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屠呦呦星”。而如果屠呦呦沒有偉大的科學態度與頑強的意志品質,屢敗屢戰,越挫越勇,那么“盡力了”與“失敗了”可能就是同義語。
其實,許多事情猶如登山,當人的體力和毅力達到極限之際,恰恰也是最為接近“一覽眾山小”之時。只要有“會當凌絕頂”的決心,咬緊牙關,堅持,挺住,矢志不移,鍥而不舍,成功就會向你伸出橄欖枝。“最后的勝利往往在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