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2月8日至24日,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成功舉辦了第19屆冬季奧運會,俗稱為“鹽湖城冬奧會”。奧運會是大型國際賽事,有成千上萬的旁觀者和參與者,安全性十分脆弱。國際恐怖主義可能會利用冬奧會制造影響,伺機制造恐怖事件,對政府部門、相關人員或特定場所發動恐怖襲擊制造恐怖氣氛,達到吸引國際視線、引起社會恐慌的目的。恐怖主義與體育賽事之間的聯系經常出現,尤其是以1972年和1996年的奧運會最為明顯。2001年發生在美國本土的9·11事件再次加劇了人們對恐怖主義襲擊鹽湖城冬奧會的擔憂,公眾對冬奧會安保工作更加關注、要求更高。鹽湖城冬奧會舉辦之前,國際奧委會特別致函組委會,要求對鹽湖城冬奧會采取嚴格的安全措施。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及政府有關部門向國際奧委會承諾 “把鹽湖城冬奧會辦成世界上最安全的體育賽事和一次和平、團結、多元化的盛會”。
高度重視冬奧會安保工作
為了保障鹽湖城冬奧會的安全,美國國土安全部(Office of Homeland Security, OHS)將奧運會指定為國家特殊安全事件(National Special Security Events, NSSE)。鹽湖城冬奧會組建了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在制度的框架下明確安保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調動聯邦、州和地方等50多個機構組成指揮中心,統一作戰守護冬奧會安全。公共安全指揮部就像一個神經中樞,各個部門及其分支機構就像神經網絡,通過這個指揮系統,積極調動各種資源,使安保工作全方位覆蓋。通過實時的空中、地面各種視頻和探測器監控,及時把安保信息反饋給公共安全指揮部,指揮部再綜合分析安全情報,快速作出決策和響應。為了確保冬奧會安全,美國投入了3.1億多美元的安保資金,甚至把當時最先進的一些高科技武器、F16戰斗機和黑鷹直升機都投入到安保工作中。
整合資源協同作戰
社會資源是社會網絡、團隊和人際關系的組合體。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能使參與人和組織相互信任、密切合作、提高效率。猶他州為冬奧會做規劃的時候就著手把社會資源整合起來協同作戰確保冬奧會安全。鹽湖城冬奧會整合了30多個部門組建了反恐怖聯合行動指揮中心,全天候實時監控恐怖襲擊事件。冬奧會期間共投入了7000名公共安全員(包括警察和特工)、5100名美軍士兵進行巡邏警戒工作。軍方的國民警衛隊和國防部對冬奧會安保提供了無私援助。北卡羅來納州切里波因特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空中控制中隊參與到安保工作中,為冬奧會提供了空中管控和雷達監控。國民警衛隊和國防部提供了3500多人協助奧運會的安保工作。他們非常積極、專業、出色地完成了賽場的安保工作。軍方負責或支持內容包括:場地清掃、外圍檢查、車輛檢查、所有行人入口檢查等。鹽湖城組委會打破了奧運紀錄,在整個城市和奧運場館周圍布置了一支重要的安全部隊,耗資三億多美元。時任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在反恐安全問題上聲稱“我們在鹽湖城周邊地區奧運會場館布置的武裝部隊比在阿富汗還多”。聯邦調查局、特勤局和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都協同參與到反恐安全工作中。因此,先進反恐設備的使用、武裝部隊的部署以及反恐相關各部門的聯動是鹽湖城奧運會安保工作的創新突破。例如,當時使用了包括監控設備、金屬探測器、便攜式X光機、熱成像監控儀等,通過最先進的人臉識別,與計算機中存儲的恐怖分子數據進行對比,可一眼識別在冊的恐怖分子。

執法志愿者也是鹽湖城冬奧會成功的關鍵之一。公共安全指揮部從州內和其他州招募援助人員,要求警察局長、警長和猶他州公共安全專員聯系其他州和地區的同行進行援助。來自美國各地的600多名警察自愿前來,其中大多數人是自費前往猶他州,利用假期來做志愿者。志愿警察主要負責保護場地、提供其他安全工作和警衛職責。警察志愿者大大降低了安保工作的成本。他們是合格的、受過培訓的、有經驗的志愿者隊伍。對他們再進行必要的專業化培訓就可以提高處理各種可能出現問題的能力。
有效的反恐情報工作
反恐是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及時掌控各種安全信息,冬奧會成立了專門的情報中心,美國聯邦調查局、猶他州公共安全部、美國特勤局共同組建該中心,60多個國內國際機構參與其中,配備了先進的情報信息匯報設備和軟件系統,及時、全面搜集、分析來自于全球的最全面的安保情報。冬奧會情報中心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1)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成立的反恐情報部門;(2)猶他州公共安全部和其他州及地方機構組成的情報搜集、分析和匯報等部門;(3)美國特勤局。賽事進行期間,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擁有世界上最全面的情報中心,為了保證情報工作的順利開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1)提前兩年制定情報工作規劃;(2)確定團隊關鍵人員,確保團隊在活動期間和執行具體計劃的時候有足夠資金支持;(3)培訓情報工作人員正確使用設備和軟件系統以保證在工作中順利使用,防止延誤情報傳送等事故發生。
充分的公共安全培訓
為了保障鹽湖城冬奧會安保工作順利進行,鹽湖城冬奧會安保部門把安保工作分解為四個階段12個模塊,抽調聯邦、州和地方各個部門工作人員組成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實施每個模塊的工作。新組建的機構人員來自于不同部門,大家需要一段時間建立信任關系,相互磨合才能形成有效溝通。在業務方面,新組建的機構要通過各種專業培訓,熟悉高科技設備和軟件系統,保障出現安保事件的時候能順利操作。培訓好這些人員,對順利完成安保工作至關重要。鹽湖城冬奧會公共安全培訓計劃分為五個領域:(1)奧運會期間安保工作概況;(2)專業培訓;(3)野外訓練;(4)場地特定的培訓;(5)產品/設備培訓。培訓活動需要的資金包括在總體規劃的預算中,作為單獨的項目提供經費。在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的12000名公共安全官員中,有3000多名接受了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的基礎培訓。隨著奧運會安保壓力越來越大,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還安排了野外部隊培訓計劃。大約2000名執法人員和700多名國民警衛隊成員也參加了該計劃,進行了近60場實地練習。其中,有多次大規模的反恐演練。反恐訓練在內華達州的沙漠深處進行,演練的場景包括恐怖分子駕車沖撞、綁架人質、針對體育場的生化襲擊、炸毀核設施等。通過演練,了解恐怖分子在時間觀念、人員招募、資金來源、行動等方面的操作模式、具體手段和實施方法,讓參訓人員熟悉處置措施,發現各個環節的漏洞,并及時對安保方案的決策、流程、信息和溝通渠道等環節進行不斷修正,確保安全問題無遺漏。

詳細的賽場安保實施計劃
奧運會場地是安保工作的主戰場,也是安全防范的重點區域,具體實施要有周密的計劃和策略,必須要考慮到每個細節。具體措施包括:密切合作提高安保質量,參與安保工作的各團隊共同努力實現為觀眾、工作人員和運動員提供安全奧運的目標;將可能的恐怖主義襲擊納入安保計劃中;州和聯邦機構之間的早期協調,盡可能提前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以建立相互信任并明確各自的角色和責任;使用漸進式計劃和培訓,從室內課程到實際訓練提高安保各部門的工作能力;在規劃和運行期間經常召開會議溝通,重點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派遣人員到現場與場館安保人員保持溝通;登記和跟蹤安保設備流動情況,必須識別每臺設備,使用后井井有條地返還設備;車輛許可證系統管控車輛,只允許授權車輛進入不同的場地;使用閉路電視對場地進行不間斷監視;發現可疑物品要遵循操作規則讓專家檢查;充分發揮志愿人員作用;盡早引入人力資源主管,提高人員工作效率。
詳實的航空安保計劃
航空安保計劃是一個非常詳細和復雜的空域管理和保護計劃。實踐證明,鹽湖城奧運會沒有發生任何與航空有關的事故、人身傷害等事件,說明這個安保計劃實施得非常成功,主要體現在:(1)加強機構間的合作和相互支持,盡可能動用盡量少的資源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在冬奧會期間,航空方面的安保任務主要包括保障無事故飛行、執行航空安全檢查、安全認證飛機、攔截侵犯領空者并采取適當措施制止;(2)在必要的情況下,聯邦機構參與保護領空;(3)讓私營部門和新技術在安保工作中發揮作用。設法以最少的資源和代價提供必要的航空安保支持,采用不斷發展的新技術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仍能保持其有效性。例如,將移動電話集成到飛機航空電子系統中以提供額外的通信支持,在飛機上安裝全球定位跟蹤系統以進行控制和識別等。
有效的公共衛生安全風險防范措施
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管理范圍中沒有正式囊括公共衛生管理。因此,公共衛生部門成立了一個自己的團體——環境與公共衛生聯盟,整合州、地方和聯邦公共衛生部門開展工作,具備處理公共衛生危機能力。環境與公共衛生聯盟與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共同協商開展了許多相關的活動。公共安全與公共衛生部門之間的協調可以解決“假炭疽”等類似事件。這一舉措,對防止在大型體育賽事活動過程中發生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具有實踐性意義。
周密的交通和運輸安全保障措施
根據以往的經驗,有兩件事可以迅速擾亂奧運會的正常進行:安全事件和交通問題。因此,確保交通順暢已成為大型活動順利成功舉辦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密的交通安保計劃是保障交通不出現重大問題的關鍵因素。鹽湖城冬奧會期間,除了個別特例外,沒有重大的交通問題發生。就像當時的新聞報道所描述的那樣:“我們甚至不能抱怨交通。”鹽湖城冬奧會將每個場館作為單獨活動場地,在場館外進行監控和指揮工作,發現交通擁堵及其對周邊場館的影響后,及時進行各種交通管控和疏導工作。GPS定位器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先進實用的設備,可以大規模、實時監控交通擁堵和運輸車輛情況,加上車輛配備的一些攝像頭,實時發送車內的影像,更好地幫助執法人員及時分析情況并作出響應。

暢通的安保信息通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和國家安全局與Qwest通信公司達成協議,在2002年冬奧會前后六個月內可以使用攔截設備對各種信息進行監控。
有效地與不同的軟件系統、設備、組織、機構進行信息交換和互通確保安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至關重要。為確保奧運會期間通訊暢通,要求通訊部門做到:(1)通訊信號覆蓋所有場館,設置專門的通訊中心和各自的分支地區,通訊部門統一受奧林匹克協調中心管理并和聯邦調查局聯合行動中心、猶他州綜合應急管理協調中心等部門對接;(2)建立備份系統和通訊容量控制系統:通過使用無線電和電信兩種通訊手段,以使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能夠獲得足夠的備份手段,確保通訊暢通;(3)協調與網站所有者的溝通,大多數無線電通訊站點都是私有的,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在保證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協調這些通訊的共享;(4)在規劃過程中,提供詳細的通訊網絡圖和場地平面圖,進行全面的場地覆蓋和通訊布局;(5)進行設備使用的專業培訓,對用戶進行通信系統和設備的全面培訓,防止在操作期間出現重大問題,確保應用的時候不卡殼。
高效的安保工作信息發布平臺
在冬奧會前幾周,要求采訪安保工作的電話數量急劇增加,有許多媒體記者在等待報道可能出現的各種安全事件。9·11事件之后,在冬奧會開幕前,當地、全美國乃至全球媒體都在關注以下問題:(1)冬奧會安保工作規劃過程持續了多長時間;(2)冬奧會各項比賽是否會被取消;(3)安全計劃是什么,對計劃做了哪些更改;(4)參與安保工作的人數;(5)奧林匹克指揮部的結構組成和運作程序;(6)冬奧會會否成為恐怖分子的目標;(7)冬奧會安保工作成本是多少;(8)預期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類型;(9)國內恐怖主義活動情況和風險分析;(10)奧運會高規格的安保是否有必要;(11)運動員和游客來猶他州是否因為感到安全問題而緊張;(12)航空管制情況;(13)針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演練情況等。在冬奧會舉辦期間,媒體想了解和報道的問題更加具體,例如;各種航空器違反領空限制的次數;在整個奧運村和比賽場館等找到了多少可疑包裹;在比賽場地有哪些物品被沒收;場館安全違規情況;交通和安全相關的延誤情況等。
為應對媒體采訪和報道,向各機構發言人提供援助,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在冬奧會舉辦之前就成立了聯合信息中心(Joint Information Center, JIC),旨在確保各機構之間的公共信息協調。事實證明,猶他州公共安全指揮部的聯合信息中心在奧運會舉辦前和舉辦期間起到了很好的信息協調和信息發布作用,有效應對了媒體記者的采訪和報到,對奧運會的安保工作起到了較好的輿論導向作用。
雖然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后來被詬病為安保投入耗資巨大、反恐等級過高,以至于“像一場軍警運動會”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9·11事件后,主辦方謹慎的態度、全面的規劃和嚴密的防范措施確實有效確保了冬奧會的順利舉辦。
【作者簡介】鮑曉燕,女,文學碩士,北京警察學院副研究員,涉外警務專業負責人。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公安學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重點研究方向是智慧警務、大型賽事安保、國別和區域警務。
(責任編輯:古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