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金生,許信旺,張永蘭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
2020年6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長0.5%,到2050達到凈零排放仍面臨挑戰”。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成為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指出: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9年8月,世界旅游組織(UNWTO)發布的2019年國際旅游報告”顯示國際旅游業繼續超過全球經濟,是世界性最大產業之一,“2018年國際旅游出口總收入達到1.7萬億美元,平均每天近50億美元。 國際旅游(旅行和客運)占世界服務出口的29%,占商品和服務總出口的7%。然而,旅游業是典型的綜合性產業,并非絕對的低碳產業[1],景區開發、維護尤其是運營過程中游客的“食、住、行、游、購、娛”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已成為改變區域環境、加速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國內外學者對旅游業碳排放進行了大量研究,碳排放的估算主要集中于國家或地區大尺度空間[2~4]、旅游交通及線路[5,6]等方面,針對旅游景區碳排放估算的研究相對較少,Joe Kelly和Peter Williams對加拿大威斯勒的碳排放測算最具代表性,將景區作為與外界交流的整體,分析客源地、交通、旅游目的地三者相互聯系,從而研究其碳排放,未從景區碳排放主體角度測算,結果不能客觀反映旅游景區碳排放量。
為使測算結果更具直觀性,采用數學統計方法,以旅游景區為中心,根據其提供的服務、運營所需的配套管理與維護、提升景區品質進行改擴建所產生的碳排放進行分類,盡可能全面、科學、合理地測算出景區的碳排放量,為推進我國旅游業碳減排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旅游景區碳源復雜,數據繁瑣且易產生重疊,因此,應明確碳源活動或部門,收集、梳理、分析相關數據,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測算,避免數據收集的重復和缺失,促使測算結果符合實際。
旅游景區的碳產生途徑具有多元化,涉及多個產業或部門,彼此之間又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因此,應在科學合理化的基礎上,遵循系統整體性原則,兼顧各要素間的相互制約關系,使其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保證測算結果的客觀、全面、準確、可靠。
旅游景區的碳排放測算涉及到的數據量大、資料繁瑣,如果分類思路缺乏客觀性與邏輯性,將直接影響最終的測算結果。因此,應結合旅游景區的實際情況,按照繁簡適中、有機配合的關系,根據數據的屬性和特征進行分類和匯總,促使測算結果具有兼容性、綜合性和實用性。
旅游景區碳排放測算是一個目標,但來源的數據常具有動態變化的特性。因此,應根據時期、景區特點及其現實環境等進行區別測算,并結合實際對測算的方法進行適當調整。
在遵循測算原則的基礎上,結合旅游景區實際,將其碳排放分為服務、管護和建設等三類。其中,服務碳排放依據“食、住、行、游、購、娛”分為食宿、交通、游覽、購物和娛樂等五類;管護碳排放分為管理和維護等兩類;建設碳排放是由于景區項目在建、擴建或改建產生的碳排放。為能直觀反映旅游景區碳排放水平,采用廣泛應用的能源消費法[7]進行測算(表1、表2)。

表1 旅游景區碳排放系統內各項目碳排放清單及計算方法

表2 各類交通方式碳排放系數
2013年8月,九華天池景區所在地——池州市正式躋身國家低碳城市試點,作為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池州市2019年旅游總收入776.5億元,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達超過10%。九華天池作為山岳型景區,是池州市自然景觀類景區的主要代表,具有研究的典型性。
九華天池風景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臨佛教圣地九華山20 km,西距池州市主城區10 km,北接318國道,距池州火車站、寧安高鐵池州站、長途汽車站、池州港、九華山機場均在10 km范圍內,距離G50滬渝高速九華山機場出口僅5 km,面積為19.8 km2。景區地質構造屬下揚子臺拗,大部分為花崗巖和花崗閃長巖侵入體,地勢南高北低,為丘陵、崗地地區。因其山體受多次新構造運動抬升,形成多級峽谷盆地,筑壩蓄水成兩級水庫,構成“高峽出平湖”的天池景觀,庫區秀峰挺立,植被保護良好,兩座梯級水庫——龍池(原馬衙水庫)和天池(原四嶺水庫)水面21.9萬m2,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安徽省級森林公園”“安徽省首批風景名勝區”“安徽省首批森林旅游示范景區”——貴池“秋浦仙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景區碳排放測算數據主要來源于池州市統計年鑒、對池州市華池實業有限公司及景區內相關部門的訪談數據、九華天池景區旅游開發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相關研究的經驗參數等。
4.2.1 服務碳排放
4.2.1.1 食宿碳排放
九華天池風景區提供游客食宿的企業、員工食堂與宿舍、居民戶食宿能源主要消耗于烹飪、清潔、照明、空調、取暖等方面。食宿碳排放主要包括:①景區為游客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場所消耗能源產生;②景區經營主體為員工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場消耗能源產生;③景區內的居民日常生活消耗能源產生。食宿消耗的能源主要有天然氣、煤氣和電力。收集數據,通過公式計算出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食宿碳排放量為695.04t,具體見表3。

表3 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食宿碳排放量
4.2.1.2 交通碳排放
九華天池風景區主要交通方式是觀光車、電瓶游船、VIP接待車、員工班車和工程車及私家車等,其消耗的能源類型為汽油和電力,經計算,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交通碳排放量為292.55 t,具體見表4。
4.2.1.3 游覽碳排放
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游客接待量達20萬人次,游客在景區停留平均時長為6 h,計算得游客風景觀光碳排放20.84 t、游客呼吸碳排放45.01 t,合計65.85 t,具體見表5。

表5 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游覽碳排放量
4.2.1.4 購物碳排放
購物碳排放是由景區提供的購物場所在經營環節中產生的碳排放。九華天池風景區內購物商店、小商鋪共計28處,其能耗類型主要為商鋪內照明和空調等使用的電力,收集數據經計算得出,2019年購物場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為107.56 t,具體見表6。

表6 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購物碳排放量
4.2.1.5 娛樂碳排放
娛樂碳排放是景區提供一般游覽服務以外的娛樂設施及項目產生,主要包括吸引物、娛樂和體育活動等。九華天池風景區娛樂項目主要有矮人部落藝術團、冰河谷沖浪漂流、高空滑索、玻璃觀光電梯、狩獵場等各1處,其能耗類型主要空調、照明和舞臺燈光等提供能源所消耗的電力。收集數據經計算得出,2019年娛樂產生的碳排放量為24.24 t,具體見表7。

表7 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娛樂碳排放
4.2.2 管護碳排放
4.2.2.1 管理碳排放
管理碳排放是由景區日常辦公、后勤管理等過程中產生,同時包括景區工作人員呼吸產生的碳排放。
九華天池風景區的管理場所主要有員工辦公室11處、安保部門崗哨3處、游客服務中心和休息室1處以及財務收銀處5個。收集數據經計算得知,上述部門2019年產生碳排放量總計294.98 t。九華天池風景區員工共有126人,其中在景區留宿員工3人,停留時長按照24 h計,其余123人停留時間按每天8 h計,根據人均呼吸作用碳排放量為每天0.9 kg,計算得出員工的呼吸碳排放量為14.45 t。從而得知,2019年景區內管理場所和員工工作過程中共產生碳排放量為198.25 t,具體見表8。

表8 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管理碳排放量
4.2.2.2 維護碳排放
維護碳排放是景區的日常運營維護過程中產生。九華天池風景區內路燈和公共區域照明燈、移動通信基站、衛生間、抽水噴灌等設施共計消耗電力376017 kW·h,經計算可知景區維護產生的碳排放量為113.23 t,具體見表9。

表9 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維護碳排放量
4.2.3 建設碳排放
旅游景區建設碳排放是針對景區在建、改建或擴建項目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以及工人住宿過程產生的碳排放。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建設項目總計用電量144190 kW·h,碳排放量為43.19 t,具體見表10。

表10 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建設碳排放量
4.3.1 碳排放總量測算
通過以上對九華天池風景區食宿、交通、游覽、購物、娛樂、管理、維護和建設8個方面的碳排放量測算可以得出,2019年的總碳排放量為1539.91 t(表11)。

表11 九華天池風景區2019年碳排放總量
4.3.2 碳排放總量測算結果分析
由表11可知,九華天池風景區碳排放多集中于服務碳排放,占總量的76.97%,管護碳排放占總量的20.22%,建設碳排放所占比例較小,占總量的2.81%。碳排放分布情況體現出旅游業作為服務產業,其能源消耗側重于服務方面的必然性;同時揭示出旅游景區碳排放的關鍵節點。
通過對九華天池風景區內8個類型碳排放的比較分析,其食宿碳排放占總量的45.14%,接近景區碳排放總量的1/2,是景區碳減排應于關注的重點;景區游覽、購物碳排放相對較少,占總量比例在4%~7%之間,而景區管理、維護、交通碳排放高于上述兩個類型,大致在7%~20%,是碳減排的次重點;景區娛樂和建設兩個類型的碳排放量比例<3%,占比較小,是碳減排的次要類型。
定量測算旅游景區碳排放,為評價分析旅游業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提供基本數據,同時為制定節能減排政策提供依據[10],從而提高碳利用效率。
九華天池風景區碳排放總量1539.91 t,大部分來源于服務碳排放,尤其是服務中的食宿與交通碳排放。
針對食宿碳排放,管理部門應主動引入低碳新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景區食宿設施加強管理,如限制空調制冷溫度、限定水龍頭流速流量、定時熄燈等措施,降低碳排放量。
九華天池風景區交通碳排放量占服務碳排放量的19%,是景區碳減排的關鍵節點之一。現行限制私家車進入景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景區碳減排發揮積極作用,為推行低碳環保交通,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將景區的交通限行線路延伸至318國道路口處;②對占交通碳排放量39.62%的觀光車進行改造或統一更換為電瓶觀光車;③九華天池風景區的景點多集中于龍池東側,游道的限制游客需采用徒步方式游玩,龍池西側為公路,游客常乘坐游覽車,結合景區實際可在龍池西側公路兩端建立環保自行車點;④在龍池西側增設景點,增強沿途風景吸引力,引導年輕游客采用徒步方式游玩。這些舉措在實現景區綠色交通、降低景區碳排放的同時,可提升旅游景區的吸引力。
落實低碳旅游需要多個產業、部門的協同配合,政府部門應切實履行控制協調的主體責任,強化約束和激勵功能,出臺低碳政策和標準,進行低碳旅游行業扶持和調控。積極推行收費與補貼并舉的獎懲措施,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等非低碳模式發展的旅游企業采取征收費用的方式加以控制,促使其積極主動地改變發展模式;對采用低碳模式發展的旅游企業給予補貼,充分發揮其引領示范作用,以推動低碳旅游的發展。
政府部門加強宏觀管理,推動旅游行業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的實施。構建旅游行業市場運行的法律法規體系,從制度上為旅游企業低碳發展增強信心、提供保障,為低碳經濟發展注入動力;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新標準,規范和指導旅游企業的景區規劃、開發、管理和運營等方面行為。
九華天池風景區管護碳排放量311.48 t,約占總量的20.22%。針對該部分制定碳減排措施時,除采取分季節熄燈、使用節能燈、限定空調使用時間與溫度等節能措施外,應考慮冗雜工作人員的裁減、辦公空間的縮小等問題。
游客是旅游的主體,低碳旅游的實現依賴于其意愿、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轉換,通過宣傳標語、網絡宣傳以及碳標簽的方式,引導游客低碳行為,培養游客低碳旅游意識。
針對餐飲碳排放,擴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的同時,重點調整食物的消費結構,減少肉類及稻谷的消費量,特別是降低牛肉等反芻動物肉類的消費量,并使用小盤以減少浪費。
為夯實和提升低碳技術水平,采取“加大投入、鼓勵研發、獎勵創新、技術引進、合作交流”方式,堅持低碳技術創新并推廣應用,為提高低碳旅游水平提供堅實可靠的技術保障;在景區建設方面,景區規劃應因地制宜,盡量減少施工量,降低對當地生態系統的破壞。
以旅游景區活動實際情況為基礎,提出碳排放測算思路和方法。選擇池州市極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景區——九華天池風景區為測算對象,借助實地統計數據及經驗數據,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測算出景區的碳排放量,從九華天池風景區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現狀角度,對碳排放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找出關鍵因素,指出碳排放結果與構成特征之間的關系。
針對旅游業低碳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碳排放測算結果,從政府部門、旅游企業和旅游者三大主體角度,以及景區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環節尋找碳減排對策,探究旅游業碳減排目標的實現途徑,為旅游業實現低碳發展提供一定的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