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佳 ,游啟孫,王 琦,王邦富
(福建三明林業學校,福建 三明 365001)
四季桂(Osmanthusfragransvar.Semperflorens)是木犀科桂花的一個變種,一年四季均可開花,也被稱為月月桂。在閩西北、閩中地區有6個品種進行推廣引種[1,2],是一種優良常綠的園林綠化樹種,在三明地區的公園、“四旁”等均能見到四季桂的蹤影。桂花在閩西北、閩中地區常被老百姓加工各種美食,如桂花糕、桂花糖等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桂花也越來越受到歡迎。
在四季桂播種育苗工作中,正確的催芽方式可以提高種子的利用率,提高發芽的整齊度,對四季桂幼苗的質量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四季桂種子催芽研究工作不夠深入,一些學者研究重點在播種后的管理,或者對催芽研究不夠[3,4]。有研究表明:桂花種子發芽率較低,有采用不同激素處理的方法來提高發芽率,但發芽率也僅僅有40%[5],因此本文針對不同四季桂種子催芽處理,探討發芽率情況。
試驗用四季桂種子:2019年6月份在福建三明林業學校校園內四季桂綠化樹,采集四季桂紫褐色果實,混入河沙揉搓果皮,用流水清洗剩下白色種子,放于陰涼處備用。
儀器材料:水浴鍋、恒溫恒濕培養箱、燒杯、大號培養皿(直徑12 cm,每個培養皿放置一張尺寸適宜的濾紙)、刷子、純水機等。
2.2.1 不同溫度清水浸泡四季桂種子催芽
將準備好的四季桂種子凈種,去掉石塊、枝條等雜物,用清水沖洗四季桂種子3遍,用種子消毒液對四季桂種子消毒處理,用無菌水潤洗數次備用,用滅菌過的燒瓶裝適量四季桂種子放到水浴鍋內加熱浸泡處理,處理溫度為35 ℃、45 ℃、55 ℃、65 ℃,每個試驗組30粒,3個重復,以控溫室溫25 ℃為空白對照, 浸泡時間為12 h,將處理好的放在濕潤、無菌的濾紙培養皿上培養(培養箱溫度參考海棠種子催芽培養的基礎上略為提高為24 ℃)[6],每天觀察記錄發芽情況,并清洗發霉的種子。
2.2.2 不同浸泡時間長度四季桂種子催芽
將四季桂種子浸泡在55℃的水浴燒杯中,用清水沖洗四季桂種子3遍,用種子消毒液對四季桂種子消毒處理,用無菌水潤洗數次備用,用滅菌過的燒瓶裝適量四季桂種子放到水浴鍋內加熱浸泡處理,浸泡溫度為45 ℃,分別浸泡6 h、12 h、24 h、48 h、72 h后,每個試驗組30粒,3個重復,放入裝有濕潤無菌濾紙的培養皿中培養,每天觀察發芽情況,并記錄[7]。
如圖1,不同溫度浸種四季桂的發芽開始在第7~8天,其中對照組(ck)25 ℃浸種比試驗組發芽開始時間晚1 d,對照組、35 ℃、55 ℃、65 ℃試驗組在試驗后13 d達到發芽率最高峰,之后無新種子露白,45 ℃試驗組第15 d以后停止發芽;最終發芽率情況:55 ℃浸種處理發芽率最高,為87.77%,65 ℃處理的發芽率次之,為76.64%,45 ℃處理的發芽率為65.49%,35 ℃浸種處理的發芽率為48.80%,4組試驗組的發芽率都比對照組25 ℃處理的發芽率42.21%來的高。
如表1~表3,對照組與35 ℃試驗組結果差異性顯著,與其他試驗組差異性極顯著,45 ℃試驗組與55 ℃、65 ℃試驗組結果極顯著,55 ℃試驗組與65 ℃試驗組結果差異性顯著。

圖1 不同溫度浸種四季桂種子發芽率變化

表1 不同溫度浸種四季桂發芽率

表2 不同溫度浸種四季桂發芽率方差分析
如圖2,不同浸種時間長度四季桂的發芽除了浸種6h開始第9 d,其他試驗組均開始在第7 d, 浸種72 h發芽率最快達到最高峰,第10 d之后無新種子露白,48h試驗組第12 d以后停止發芽,6 h、12 h、24 h試驗組第14 d后停止發芽;最終發芽率情況:48h浸種處理發芽率最高,為84.44%,24 ℃處理的發芽率與之非常接近,為83.33%,12h處理的發芽率為65.56%,6h浸種處理的發芽率為41.11%。

表3 不同溫度浸種四季桂種子發芽率LSD法多重比較
如表4、表5,24h組與48h試驗組結果差異性不顯著,與其他試驗組差異性極顯著。

圖2 浸種時間對四季桂種子催芽的影響

表4 不同浸種時間四季桂發芽率
隨著浸種水溫的升高,四季桂的發芽率也升高。這是因為溫度升高,加速了種子內部抑制物質的流動,也有利于抑制物質排出,同時溫度升高也加速了種子的呼吸作用,因此溫度的升高提高了四季桂的發芽率,最高發芽率為55 ℃試驗組,而65 ℃的溫度對種子內部的酶的活性有較大影響,因此65 ℃試驗組的發芽率并沒比55 ℃試驗組來的高。
浸種時間長對四季桂種子的種皮具有一定軟化作用,在一定時間的浸種過程中,種子吸水膨脹,原來未浸種的種皮呈溝壑狀,浸種后的四季桂種皮更為飽滿光滑,有的種皮微微裂開,有利于種子發芽,24 h和48 h發芽率較為接近且最高,考慮綜合因素及催芽效率,24 h浸種時長更為適宜四季桂種子浸種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