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玉,吳海明
(昆明市海口林場,云南 昆明 650114)
自然生長狀態下,杉木幼林密度較大,很難保證均勻分布,即使人工栽培的杉木林,隨著樹木的生長,林木空間會不斷縮小。因此,合理的撫育間伐可以確保杉木林的密度處于合理范圍,以保證杉木林的營養空間[1]。
天然幼林及混交林,其中一定會摻雜一部分材質不佳、價值低廉的樹木,進行撫育間伐之后,保留材質較好、價值較高的林木,能夠最大限度確保樹種質量。
隨著林木的生長,其營養空間會被壓縮,這種情況下,合理的撫育間伐可以縮短培育周期,吸收更多的水分,促使林木的根系加速生長[2];此外,撫育間伐還能夠改善森林光照條件,促進木材生長發育。
樹木較多時,林木的徑級生長緩慢,合理的撫育間伐可以增加樹木徑級,最大限度提高木材利用率。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部分樹木會病死或被風吹倒,久而久之,林地衛生情況越來越差,合理間伐,可以清除這部分腐爛木材,改善林地環境,增強林地抗災能力。
撫育間伐,一定要選擇最為合適的間伐對象,避免造成損失。幼林時,以徑級生長逐年下降的林木作為間伐對象;成長階段,則以被抑制生長的林木及以受病蟲害及自然災害的林木作為間伐對象。
間伐期較早的林木以速生樹、陽性樹、初植密度大的樹為主。具體如何確定可參考如下方法:第一,優勢木的樹冠高于樹木均高比為1∶3,即可間伐;第二,郁閉度在0.7~0.8的天然林以及在0.8~0.9的人工林可以間伐;第三,幼林中的樹木中有40%的樹木的胸徑低于均徑的可以間伐;第四,胸徑逐年下降的林木應當間伐;第五,森林中的樹木有30%的Ⅳ、Ⅴ級木可以進行間伐[3]。
森林撫育間伐的效果與撫育間伐強度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間伐林木的數量用百分率表示,包括間伐數量、間伐木的材積以及郁閉度。確定方法如下:第一,按照林分等級確定間伐數量,找到最合適的間伐強度[4];第二,按照林分郁閉度來確定間伐強度,不可伐出天窗,陽坡及露出巖石的部分,要將間伐后的郁閉度控制在0.7及以上;第三,根據林分蓄積量來看,天然林間伐后應控制在10%~20%,且最多可間伐15%~20%的林木,人工林結合實際,保證蓄積強度透光撫育達到10%~20%即可;第四,根據相關文件確定間伐數量和樹株保留數量,具體如表1所示。
3.1.1 按照杉木林始伐年齡來確定
確定杉木林的始伐年齡需要結合多項指標,如樹林的生長、密度、發育、立地條件等,一次確定各個階段的始伐年齡。幼林期:人工林2~4年,天然林5或6年;速生期:根據實際,最短2年,最長15年;中齡期:最少10年,最多30年;衰老期:40年始伐。應當注意杉木林一般在速生期及中齡期進行撫育間伐。
3.1.2 以杉木胸徑連年生長量為依據
杉木林在初植期達到300株/畝時,生長7年時即可間伐,僅保留122株,即間伐掉59.3%左右,確保間伐之后的幾年能夠讓胸徑生長1 cm以上。

表1 主要樹種(組)撫育采伐適宜保留株數 株/hm2
3.1.3 根據林木的分化程度來確定
根據林分來確定間伐期時,要明確林分的平均直徑。小徑木的直徑都在0.8~1.0 cm之間,若是有1/3的樹木屬于小徑木,就可以確定首次展開撫育間伐的時期。
3.1.4 根據自然整枝的高度來確定
林木的枝下高度能夠占整枝高度的0.33~0.50時,就可以確定首次展開撫育間伐的時期。
撫育間伐強度指的是人為砍伐掉森林中的一部分樹木,使森林的林分達到一定的稀疏程度。間伐之后留下的樹木生長速度、材質、干型等因素,都與撫育間伐強度密切相關。控制好間伐強度,可以保證森林中樹木的質量及產量;間伐強度合理與否,要結合森林的初植密度、林分情況以及樹木的立地條件、經營目的等來判斷。具體判斷方法如下:第一,根據林木等級進行判斷;根據樹木發育級,確定在哪個等級可以進行間伐,以此來判斷間伐強度多大,通常情況下,Ⅴ級木、部分Ⅳ級木的砍伐以弱度間伐為主;要砍伐掉所有Ⅳ、Ⅴ級木、部分Ⅲ級木以中度間伐為主;要砍掉所有Ⅳ、Ⅴ級木和部分Ⅱ、Ⅲ級木的話,以強度間伐為主。第二,根據郁閉度進行判斷;水平郁閉一般存在于單純林和同齡林當中,樹冠彼此接觸,達到閉合狀態就是水平郁閉;垂直郁閉存在于復層雜交林當中;擁有0.9郁閉度的森林,是間伐強度的計算要參考樹株的保留數量和砍伐數量,保證間伐之后的郁閉度在0.6~0.7之間,具體來說,郁閉度在0.3以下為疏級,用C表示,郁閉度在0.6~0.4為中級,用B表示,郁閉度在0.7~0.6為密級,用A表示。第三,根據間伐數的百分率來判斷;該判斷方法是現階段比較通用的方法,也是間伐人員最容易掌握的方法,百分率在40%~50%之間為強度間伐。在30%~40%之間為中度間伐。第四,用樹木的平均冠幅除以666 m2,得出的數值就是間伐后要保留的株數,此時,通常以中度或稍微多一點的強度為間伐強度。

表2 樣地間伐結果
間隔期主要指兩次間伐間隔的時間;間隔期的長短由樹木樹冠的郁閉時間及其直徑的生長情況決定,首次間伐之后,樹冠兩兩間疏開,余下的林木樹冠充分展開,直徑迅速增長,因此,只要等到樹冠再次郁閉,就可以再次展開間伐,間伐強度與間隔期息息相關,在森林生長過程中,杉木林的撫育間伐要根據林分、樹齡、撫育目的、撫育任務來確定。參考《國有林撫育間伐、低產林改造技術試行規程》中提出的相關要求,可以將擇伐、疏伐、透光伐、生長伐確定為森林撫育間伐的通用辦法,杉木林的叫法同樣適用這些方法。根據當地杉木林的生長情況,除了透光伐之外,杉木林目前廣泛采用的間伐方法是疏伐法,主要以機械類、選擇類、綜合類、上下類疏伐為主。在當地,疏伐最為常用的方法是下層伐,僅有極個別地方采用上層伐。
經濟林多以速生樹為主,杉木林也不例外。速生可以豐產,因此,杉木林的間伐一般選擇下層撫育,將僅僅達到樹冠中下部的杉木砍掉,以保證在樹冠中上部的杉木擁有足夠的營養空間。
根據克拉夫分級法,林木一般分為5個等級,最好的是Ⅰ級,等級的好壞依次類推,最差的就是第Ⅴ級。據此看來,判斷間伐強度要根據所伐樹木的等級來判斷,一般來說,砍伐部分二三級、全部四五級樹木達到強度間伐,其余的為中度間伐或者弱度間伐。
一般情況下,不會采用上層間伐。該法會過度破壞林分;僅有一部分急功近利的單位為了大量增加收入而采取上層間伐,將大樹砍伐。留下一些質量較差的小樹。這種間伐方法不利于杉木林的培養。
撫育間伐,應當以撫育為主,間伐為輔,間伐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撫育需求。間伐過程中,必須去除質量差的小樹,保留質量較好的大樹,將密度較大的地方修整,留有足夠的營養空間,間伐出天窗。通常情況下,撫育間伐并沒有明確規定只能在某個季節進行,但一般在秋末冬初或者早春進行撫育間伐。
對于新造林而言,撫育間伐應當持續3年,3年間,要完成5次間伐,其安排為第一、二年分別為間伐2次,第三年僅間伐1次即可。根據林業生產規律,每年的5月底6月初以及8、9月份是最近的間伐期(針對2次/年間伐),1次/年間伐一般在每年的7~8月份完成。
撫育間伐時,要時刻牢記撫育為主,間伐為輔,先盡可能清除森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雜灌植物,再著手伐去質量差、價值低的樹木,尤其是受病蟲害、自然災害影響的樹木應當盡快清除,給優質樹木更多的營養空間。
間伐時,木蔸應當不高于5 cm。根據筆者調查,某縣杉木林撫育間伐工作做得不錯,符合林木生長規律,但木蔸的間伐高度過高,大多集中在15~25 cm之間,少部分甚至達到35 cm,對經濟林來說,這至少浪費了0.3 m/畝的木材,即木材收入減少。
撫育間伐是一項組織性、技術性都很強的工作,正式開展間伐之前,應當做好規劃,安排好相應的工作,避免浪費過多的人力、物力,也避免對森林造成無謂的破壞;要把好技術關,技術工作交給技術員;施工過程中,監督部門要加強監督,認真檢查;工作結束之后,加強驗收管理,總結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