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娟,費永成,陳 林
(四川省成都市農業氣象試驗站,成都 溫江 611130)
2020年成都市入冬以來氣溫明顯偏高,暖冬明顯,加上3月氣溫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偏多,中下旬的光溫水條件配合較好,多地水稻播種育秧時間在3月中下旬,較常年有所提前,大面積育秧在4月上旬開展,育秧進程較常年拉長。2020年4月中下旬在對成都市的都江堰市、雙流區、溫江區、簡陽市等地的水稻旱育秧苗進行實地田間調查,發現處于2葉1心到3葉期的水稻秧苗部分呈現病苗葉干枯,心葉或上葉片打綹,根少呈暗黃無新根發育,根莖容易拔斷,病株基部長有赤色霉狀物,莖基部逐漸枯黃,軟化至腐爛。調查的田塊普遍發病,輕的有5%左右秧苗發病,嚴重的有30%以上秧苗發病。少數田塊田間管理不到位,未及時打藥防治或者防治效果差的,出現成片秧苗枯死情況。調查中還發現個別農戶因水稻秧苗立枯病嚴重而不得不重新播種育秧,育秧成本提高。
水稻秧苗立枯病是旱育秧的常見病害之一,發生時間一般在播種后15~21d[1-2]。由于發病時期的不同導致秧苗在不同時期出現不同的癥狀,幼苗剛出土或出土前,易發生芽腐,芽或根變褐,芽扭曲,最后腐爛而死;立針到2葉期,易發生立針基腐,病苗心葉枯黃,基部變褐,種子與莖部交界處有霉層;3葉期前后易發生卷葉黃枯或打綹青枯,初期稻苗葉尖不吐水,并逐漸萎靡枯黃,心葉卷曲或突然成蔟成片青枯,心葉或上部葉片卷曲成綹狀,略成青灰色。在調查中發現,由于水稻育秧進程較長,水稻秧苗在不同時期出現不同的立枯病癥狀均有出現。水稻秧苗感染立枯病后,秧苗素質差,秧苗弱小,且移栽后返青分蘗遲緩,不利于后期產量的豐產;嚴重的根部腐爛,秧苗不能正常生長,出現死苗情況,造成缺苗現象,直接影響后期的移栽。
一般認為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溫差大是誘發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低溫是立枯病發生的主要因素。據相關文獻資料,水稻秧苗的幼苗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0~25℃,最低溫度為13℃。水稻秧苗在2~3葉期時胚乳將近耗盡,處于自身營養與外部營養交替過程中,是生長的脆弱期,此時期秧苗的抗逆性減弱,抗寒力最差;日平均氣溫低于12~15℃則生育受阻,生長速度減緩,根系發育不良,營養物質積累少,抗病性顯著削弱,病菌易侵入,播種到2葉期的稻苗,此時若遇低溫陰雨,立枯病菌極易侵入,因此最易發生立枯病[1-2]。
利用都江堰市、雙流區、簡陽市、溫江區國家站2020年3~4月氣象觀測資料,對水稻秧苗期間的溫度、降水、日照氣象要素變化與立枯病發生的關系進行分析。
水稻是喜溫作物,發芽最低溫度為(10~13℃),秧苗3葉期前后,日平均氣溫低于(12~15℃)時,生育受阻,抗病能力被顯著削弱,秧苗期氣溫愈低,持續時間愈長,立枯病發生愈重[3]。

表1 3月下旬到4月中旬降溫情況
成都市2020年春播期間氣溫階段性波動較大。3月26日至4月23日出現4次降溫天氣過程(見表1),3月26~29日受北方冷空氣和高原波動共同影響,出現一次強降溫天氣天氣過程,其中簡陽市降溫幅度達11.3℃,其余幾個站點降溫幅度在8℃左右,此時段的強降溫天氣過程使得正值出苗至3葉期的水稻秧苗生育受阻,生長速度減緩,根系發育不良,苗弱,營養物質積累得少,抗寒能力削弱;3月下旬末期至4月中旬前期出現降溫天氣過程,降溫幅度在3.0~5.7℃之間。4月中旬后期至4月下旬前期出現一次強降溫天氣過程,此次降溫天氣對水稻秧苗生長無大的影響。
在3月26日之前氣溫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3月11日至3月26日平均氣溫較常年比較偏高2.7~4.7℃,3月下旬后期到4月中旬由于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波動大,其中3月26日至4月上旬氣溫持續偏低,出現了平均氣溫低于12℃的時段,平均氣溫≤12℃的天數都江堰市最多達8d,溫江區和簡陽市為4d。
伴隨降溫天氣,3月下旬至4月中旬期間出現了6段最低氣溫低于10℃的時段,持續時間最長時段4d,極端最低氣溫在4.7~9.4℃。
水稻播種期氣溫低于10℃會影響水稻出苗,造成苗弱,3葉期前后氣溫低于12℃,會影響幼苗在生長過程中的根系發育,使其根系發育不良,遇氣溫急劇變化,會造成生理上發育障礙,使秧苗生長發育受阻,抗病能力削弱,易感染立枯病菌,再遇持續低溫天氣會加重立枯病發生。
春播期間日較差變化大。從3月20日到4月25日,各區縣(市)日較差在10℃以上的日數,都江堰市11d、雙流區12d、溫江區10d、簡陽市9d。各站點日較差最大的都江堰市17.1℃、雙流區15.8℃、溫江區17.2℃、簡陽市14.1℃。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水稻秧苗在出苗至2~3葉期,正值離乳期,此時段受持續低溫天氣影響,秧苗的根系發育不良,營養物質積累不足,產生瘦苗、弱苗,導致抗病能力差,易被立枯病菌侵害。如期間遇氣溫變化劇烈,溫度忽高忽低,會使秧苗生理失調,造成生理發育障礙,加重秧苗立枯病的發病程度。

表2 3月下旬至4月上旬降水統計情況
3月下旬至4月上旬≧0.1mm的雨日為9~13d,較常年偏多2~3d,表2中可知,其中最長連續降雨日數(≧0.1mm)都江堰市13d、雙流區10d、溫江區6d、簡陽市3d。多陰雨天氣,造成光照不足,水稻秧苗生長緩慢,營養物質積累不足,會瘦苗、苗弱,秧苗抗病能力下降。
(1)2020年成都市暖冬明顯,前期光溫水條件較好,小春作物生育期較常年提前,因此多地旱育秧播期較常年提前。
(2)水稻播種到3葉期遇4個時段的降溫降雨天氣過程,持續的低溫降雨天氣,導致水稻秧苗根系發育不良,營養吸收不足,抗病能力差,容易被立枯病菌侵害。
(3)遇持續低溫或陰雨天氣后溫度突然升高,晝夜溫差大,當日較差大于10℃以上,會造成水稻秧苗陡長,根系發育不良,致使秧苗抗病能力減弱,易被各種土壤病原體侵害,加重秧苗立枯病的發生。
(4)由于2020年水稻播種期較常年提前,使秧苗在2~3葉抗寒能力最差時遭遇4個的低溫降雨天氣時段,低溫和氣溫變化劇烈造成水稻秧苗生理發育障礙,是導致水稻秧苗立枯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多降雨天氣又促使發病程度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