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娟,吳傳秀,李智榮,楊 靖, 唐 雯,陳 玲*
(1.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成都 溫江 611130;2.四川省園藝作物技術推廣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3.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四川 馬爾康 624000;4.成都科學技術服務中心,四川 成都 610015;5.西昌學院, 四川 西昌 615013)
豇豆是四川省常年種植的豆類蔬菜之一,也是四川泡菜主要原料之一,鮮食與加工需求量大,其在四川省的栽培面積大于菜豆,規?;N植面積達到5萬hm2,年總產量約70萬t[1]。早春設施豇豆為農民效益增收模式。近年來,因連年種植,豇豆各種病蟲害發生逐年加重,其中豇豆早春設施大棚根腐病已成為豇豆生產上發病最重、危害 最大、防治最難的病害之一[2]。前人對豇豆根腐病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在病原菌分離、抗性育種、改善耕種制度、藥劑防治等方面,對生物防治豇豆根腐病的研究較少。常用于豇豆根腐病防控高效低毒化學藥劑有惡霉靈、咪鮮胺、敵磺鈉、根腐靈、多菌靈、咯菌腈、甲霜靈等[3-5],目前生產上多產生抗藥性。為了可持續生態發展,實施一控兩減戰略,生物防治技術逐步代替化學防治成為必然。本試驗以常規生物菌劑與化學藥劑對比,探討豇豆根腐病防控效果:枯草芽孢桿菌,能夠抑制多種植物病原菌,包括鐮刀菌、青枯菌、曲霉菌等病原菌引起的豆類、番茄和花生等病害。有學者將芽孢桿菌用于豇豆根腐病的防治研究,得到芽孢桿菌的防治效果與惡霉靈的效果相當,同時較高濃度的芽孢桿菌有利于豇豆根腐病的防治[6];哈茨木霉是木霉菌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具有重要的生防價值,對大豆、苜蓿、煙草等根腐病病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是土傳病害重要的生防菌劑[7-8]。本試驗設置生物菌劑與化學藥劑的不同處理對豇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比較,以期篩選出最佳防控方案,為豇豆的綠色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豇豆材料為成豇7號。供試藥劑: 1%嘧菌·噁霉靈(濟南約克農化有限公司)、10%多抗霉素(績溪農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億CFU/克哈茨木霉菌(美國拜沃股份有限公司)、100億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湖南農大海特農化有限公司)。
2019年4月5日至8月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羊馬基地早春豇豆連作、根腐病發生嚴重大棚內;試驗地面積300m2,田間管理按生產常規進行,每667m2用土壤調理劑40kg、有機肥100kg、豆粕肥25kg、磷酸二氫鉀15kg。
試驗設5個處理:每個小區24m2的處理見下表。每個處理288穴,每穴3株,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其他管理措施按常規進行。
病害調查按出苗后15d、45d、75d進行病株調查。病株率(%)=(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按商品莢自始收后20d內統計前期產量。數據處理采用Excel2010進行統計分析,并用DPS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表1 試驗處理設計

表2 不同處理對根腐病的影響
由表2可知,各藥劑處理在豇豆出苗15d后的病株率為28.64%~30.59%,顯著低于對照50%;處理1、2、3、4之間無顯著差異。隨著藥劑的追施,各處理在出苗后45~75d病株率均有所下降,降幅最大的為處理4,比處理1化學藥劑防治的低80.8%。而對照由于未施任何藥劑,病株率逐步上升,與各處理比較差異達顯著水平。說明生物藥劑對根腐病防控效果好。

表3 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表4 不同藥劑處理的效益分析
在產量方面,各處理1、2、3、4在前期與總產量表現上無明顯差異,均比對照增產25%~76%。
通過表4效益分析,處理1的藥劑成本最低,綜合效益與處理2、3、4的效益相當。綜上,施用生物藥劑比純化學藥劑防控豇豆根腐病的效果好,發病率低、產量與效益相當。其中,混合生物藥劑施用防治根腐病效果最佳,即每667m2施用哈茨木霉菌83.4g(稀釋1000倍)與枯草芽孢桿菌41.7g(稀釋1000倍)混合,于播前廂面噴施、出苗后即噴、每隔2周連續4次噴施。
四川省豇豆主產區的根腐病擴展很快,雙流、彭州、金堂、瀘州、樂山、眉山等地發展迅速,有些田塊發病率達到100%[9],已成為制約該地區豇豆生產最嚴重的病害之一。生物菌劑是農業病蟲害防治的發展趨勢[10],既能保證產品質量又能與生態環境友好。但生物藥劑的施用效果是個緩釋長期與互相作用的過程,前期防治效果比化學藥劑略差,需要多次追加施用達到一定數量,才能發揮其效果??蛇M一步研究,通過調整生物藥劑的濃度、施用時期與方法等,發揮早期防控根腐病效果,為豇豆的綠色高質量生產提供更好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