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學院 江西 九江 332005)
戶外運動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體育休閑運動項目,能夠促進他們身心愉悅和鍛煉身體。外運動參與者對這項運動也是非常熱愛,喜愛參與戶外運動的人群都具有挑戰性和冒險性的戶外運動項目,他們自身具有一種征服大自然、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而女性隨著經濟能力、運動參與者等環境的影響,參與戶外運動的女性群體越來越多,主要是以親子戶外、家庭戶外活動為主,那么參與者在每個年齡和性別的階段還是有一定的差別。

表1 戶外運動參與者的年齡性別分析表(N=368)
從表1中可以看出,對戶外運動368人參與者進行了性別和年齡的分析,其中男性為238人,占64.67%,女性為130人,占35.33%。男性參與戶外運動項目比女性更加積極,這與女性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家庭方面。男性參與戶外運動人數前三的年齡段在“30-42 歲”、“42-54 歲”和“18-30 歲”之間,分別占比 19.57%、17.12%和12.23%,這些年齡段的男性事業、家庭穩定,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平時工作壓力較大,平時空閑時間進行戶外運動進行放松壓力,而30以下的年輕人沒有多余的時間花費在戶外運動上,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54歲以上的人雖然有大量的時間,但是戶外運動是消耗體力的運動,因此隨著年齡的增大也會減少;女性參與戶外運動人數前三的年齡段在“42-54歲”和“30-42歲”,分別占比15.22%和7.34%,女性這兩個年齡多人數最多是由于家庭、事業穩定,家庭中的孩子都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有更多的時間花在享受生活中,同時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態。
戶外運動的獨特魅力,在參與者中得到了各個階層人群的青睞,其中參與者的文化水平對戶外運動的興趣產生了影響,文化水平高的人群對戶外運動有著不同的理解,對戶外運動的知識更加全面,指導如何讓自己的身體得到更好的鍛煉。

表2 戶外運動參與者學歷情況(N=368)
表2數據可知,戶外運動參與者的學歷呈不均勻分配,有109人選擇本科,占比29.62%,有95人選擇大專,占比25.82%,有72人選擇中專或大專,占比19.57%,研究及以上占比13.86%,初中及以下占比11.14%。說明了參與戶外運動的人群學歷集中在本科、大專、中專或高中部分,這部分參與者對戶外運動更加感興趣,主要是經濟能力比較獨立,生活壓力大,可通過戶外運動減輕壓力;而研究生及以上和初中生及以下參與人數比較低,共占比重21.85%,初中生及以下主要是經濟能力差,經濟不夠獨立,不足以支撐戶外運動消費,而研究生及以上在他們工作和研究任務繁重的雙重壓力下,更希望通過簡單的戶外運動來排解壓力,達到放松心情的目的。
表3可知,戶外運動參與者的職業占比例大的職業是公務員、教師和創業者,分別占比 30.43%、28.26%和 20.38%,而學生、企業員工、退休人員等人數較少,共占比20.93%。說明了參與戶外運動的人群在公務員、教師、老板等人數最多,主要是工作穩定、收入平衡、時間充裕、工作壓力較小等特點,他們可以充分利用周末、假期的時間進行戶外運動,完全可以承擔一部分戶外運動產生的費用;自由職業者、企業員工需要把時間花費在工作上,偶爾會選擇適當的戶外運動;退休人員由于身體的原因都會避免消耗體力的運動,他們會選擇太極拳運動等項目進行鍛煉;大學生參與的戶外運動群體越來越多,主要是大學生課外時間更多,大學課堂增開了這類課程,激發了大學生對戶外運動的興趣愛好,如攀巖、馬拉松、自行車、穿越等大學課程中都有涉及到。現在各個高校都有各類項目的戶外運動社團,讓學生直接能體驗到戶外運動的快樂。

表3 戶外運動參與者職業分布表(N=368)
根據調查發現,戶外運動參與者的基本動機排在前三的是放松心情占總人數的34.51%,這類人群通過戶外運動來減輕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全身心的放松,感受大自然的呼吸,體驗大自然帶來的輕松;鍛煉身體占總人數的27.72%,這類人群主要動機就是為了鍛煉身體,增強體魄,以戶外運動的方式來達到鍛煉的目的;體驗生活占總人數的18.48%,這類人群有著不放棄、不言敗的精神品質,通過戶外運動來挑戰大自然,刻苦磨念自身的品質。說明了戶外運動的參與者通過戶外運動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還能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作用。
調查數據顯示,有101人選擇徒步旅行,占比27.45%;有94人選擇登山,占比25.54%,這類人群會選擇在市區內外的各大小景區,平時工作較忙,會選擇比較近的路線;有84人選擇漂流,占比22.83%,漂流運動有一定的挑戰性,是一種趣味性較強的戶外運動,一般都是以全家結伴出游為主;而野炊、露營等項目占比24.18%,這類多數為年輕學生、上班族、企業團建等項目,自身體驗感強、非常符合年輕人的興趣愛好。說明了戶外運動主要集中在徒步旅行、登山、漂流等項目上,而野炊、露營燈等一般安全系數高、消費低,不需要特別的戶外技能的項目,受到年輕人的熱捧,但是這一群體占比較少。
研究數據顯示,有124人選擇朋友組織形式,占總人數的33.70%,這是參與最多的戶外運動方式,朋友之間有相同的愛好興趣,能在運動參與中鍛煉身體;單位組織有105人選擇,占總人數的28.53%,單位組織形式多數是政府機關、學校等單位;有85人選擇單獨體驗,占比23.10%,這類人群大多數是年輕人,會選擇經濟實惠的方式進行戶外運動;而選擇戶外運動俱樂部的有42人,占比11.41%,參與形式排在第四位,顯然這種方式還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俱樂部組織的形式的優勢在于有專門的指導員指導,對參與者進行戶外知識、野外技能培訓、安全知識講解等指導,并且會全程提供服務。隨著參與者經濟能力的提升,戶外運動俱樂部的升級改革,會有更多戶外運動參與者會選擇俱樂部的形式,他們將提供更加全面、豐富的戶外運動項目體驗。
研究數據,戶外運動參與者更加偏愛選擇環境舒適的地方進行戶外運動,占總人數的32.07%;陌生新鮮的地方占比25.54%,陌生新鮮的地方具有一定的神秘感,最能激發參與者對此地方的興趣,對未知的地方充滿好奇感;有20.65%的參與者會選擇具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地方進行運動,在這種含有歷史文化氣息的環境中能滿足喜愛文化的參與者。說明了參與者與根據自身的喜愛來制定運動的路線。
研究數據顯示,戶外運動參與者的主要影響因素中的空閑時間少有123人,占總人數的33.42%,主要原因是被調查者大部分是上班族,他們只能是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時間安排戶外運動,但是用來戶外運動的時間還較少;消費較高有103人,占總人數的27.99%,參與者想得到更好的戶外服務,那么他們會在戶外俱樂部服務、戶外裝備等增加了消費;其次是活動沒有吸引力有57人,占總人數的15.49%,主要是參與者對戶外運動的期待感逐漸下降,戶外活動缺乏新鮮感。這些因素都會阻礙戶外運動參與者參與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