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和迅速蔓延,疫情對我國乃至全世界各個人群的各種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一突發衛生公共事件讓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保持健康的必要途徑是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科學有效地健身也能為身體健康保駕護航。從前任的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級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傳統的健身方式向“互聯網+”的健身方式快速轉移。互聯網沒有廣泛應用之前,傳統媒體廣播、電視、雜志、報紙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途徑,信息的實時更新和重復查閱效率很低。這就導致主動的健身方式只停留在活動的概念,并沒有科學的理念。
2014年《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由國務院印發,其中明確指出大眾體育健身已成為國家戰略之一,其能夠促進人們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而伴隨著國務院2016年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以及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的《“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等政策計劃,可以看出大眾體育健身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如今由于手機等移動互聯網設備的普及和更快速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擺脫了網線束縛健身人群又快速的加入了“APP+”健身的陣營,真正的做到了隨時隨地、科學有效的健身。再加之自媒體的出現徹底轉化了人們對健身的認識。
本研究試圖對有健身需求的人進行研究,在后疫情時期面對客觀因素,如何者正確選擇健身方式進行研究。在保證安全健康的前提下,科學層次分析,為大眾健身方式的選擇做出正確的指導。同時,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大眾健身的需求,為健身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方向。
本研究以陜西省大眾健身方法選擇的因素為研究內容,以陜西省10 個地級市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需要進行分層隨機抽取調查對象。
通過計算機網絡搜索中國知網和手工查閱文獻,收集2015年至2020年間有關大眾健身方式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研究的相關內容,并對其進行分類整理分析。為本研究提供了前期的設計思路和實施方案。
為了準確篩選具有代表性的影響大眾選擇健身方式的相關指標,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對部分從事大眾健身研究和體育心理學研究的專家學者進行訪談,聽取各位專家對后疫情時期大眾對健身方法選擇的制約因素。
設計與本研究先關問題,建立調查問卷,對相關專家、學者進行發放回收。進行統計分析,為本研究提供數據支持。通過問卷中的問題,客觀地了解疫情過后大家對健身的態度和選擇健身方式的因素,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根據本研究內容進行問卷設計,在問卷中包括被調查者基本情況、疫情過后健身的意愿及動機、疫情過后健身的頻度、影響大眾健身方式的因素等相關內容。
1.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由于問卷調查有一定的專業性及保密性,所以采用面對面發放的書面問卷調查。問卷當場發放,由相關人員指導填寫,當場回收。第二次重復調查有郵寄或傳真方式完成。
2.問卷信度、效度檢驗
問卷信度檢驗采用重復測試法,第一次調查問卷的發放采用面對面發放、填寫、回收。30 天之后對被訪對象進行第二次調查,采用郵寄或傳真方式。將兩次調查得到的結果進行相關性分析,從而對問卷結果進行信度評價。
本問卷進行的是內容效度檢驗,采用專家邏輯分析檢驗法。問卷設計后交由相關專家對問卷題目與本研究內容是否符合進行分析,做出判斷。評價問卷中題目是否能較好的反映本研究的內容。
層次分析法適用于難以定量分析的實際問題,通過兩輛比較的方式確定層次中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后綜合人的判斷決定各因素的相對重要的總順序。AHP 法思路簡單明了,對研究者要求性對比較低,容易行大眾推廣。該方法相對于最優化的技術來說解決了只能進行定量分析無法進行定量定性相結合分析的弊端,有很廣泛的應用價值。
它的重要特點是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的形式表達出來并進行科學處理,更適合復雜的社會科學領域的情況,較準確的反映社會科學領域的問題。同時,這一方法雖然有深刻的理論基礎,但表現形式非常簡單,容易被人理解、接受,因此,這一方法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進行權重分析時,首先要明確權重目標,分類和分類中所包含的組成要素,也就是AHP 中對應的目標層、準則層和子準則層。本研究將健身方法的選擇側重點設定為本研究模型的目標層,把健身方式選擇的因素分為主觀和客觀兩類,構成了本研究模型的準則層,因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的涵蓋面廣闊,筆者通過大量的文獻查閱和總結專家、學者的意見,得出與大眾選擇健身方式有著關系密切的各種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構成本研究模型的子準則層,從而建立了大眾選擇健身方式因素的權重模型。本研究的各準則層包括,第一準則層: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第二準則層中主觀因素中自身因素包括:體育態度、身體狀況、文化水平、自律性、時間因素,家庭因素包括:健身氛圍、家庭消費觀念;客觀因素中經濟因素中經濟因素包括:政府撥款、單位贊助、個人出資,社會因素包括:國家政策、社會管理、場館設施、儀器設備、周圍環境。
根據模型判斷定義,筆者對發放回收的15 份專家問卷進行一般化統計分析,得出主觀因素、客觀因素中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四個判斷矩陣。考慮到本研究的工作量以及筆者的數學基礎,選擇了運算過程較為簡單的列標準化平均值法的出本研究的權重關系。
通過對矩陣運算得出,影響大眾選擇健身方式的權重排序為。體育態度(0.1632)、身體狀況(0.1611)、場館設施(0.1514)、周圍環境(0.1061)、儀器設備(0.0699)、單位贊助(0.0556)、政府扶持(0.0556)、健身氛圍(0.0521)、自律性(0.0509)、文化水平(0.0402)、國家政策(0.0318)、時間因素(0.022)、社會管理(0.0158)、個人出資(0.0139)、家庭消費觀念(0.0104)。
不難看出在針對疫情過后影響大眾選擇健身方式的影像中,自身因素占據比較大的權重,這也不難看出自身因素才是大眾參與健身的根本動機,有了這樣的動機其他因素才能影響選擇方式。社會因素是大眾參與健身的主要客觀因素,也是選擇適合自身健身方式的重要因素。
通過層次分析法對影響大眾機身方式選擇側重點的分析,權重最大的主觀因素是體育態度、身體狀況,權重最大客觀因素是場館設施和周圍環境。從主觀角度上來講體育態度因素影響的大多是主動參與健身的,身體狀況因素影響的大多是被動參與健身的,主動參與的由于是自發的動機說以選擇地點、方式相對更加豐富多樣,而被動參與的選擇面就相對窄一些。研究結果也印證了以上說法,在權重中基本同樣重要的主觀因素中體育態度要比身體因素稍顯重要。
疫情過后大眾選擇健身的方式主觀因素變化并不大,但客觀因素發生了相對大一點的變化。由于國內疫情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大家對身體需要和經濟制約的關系有利進一步個改變。由于對身體健康的不斷重視,群眾把對經濟的重心慢慢向環境的安全、場地的條件、設備的完善上轉移。由于國家倡導減少聚集、佩戴口罩,所以大眾對健身環境的要求高過了健身設備的要求。由于疫情初期政策要求減少外出,很多人選擇了居家健身,這樣一來自律性的因素就凸顯了出來,大眾完成用其他因素綁架自己進行健身到自律的進行健身的轉變,這也是大眾選擇健身方式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1)通過研究發現大眾健身的主要原因來自主客觀兩方面,主觀因素的影響要大于客觀因素。
(2)本研究中由于國家經濟環境和個人經濟條件的變化,在客觀因素大眾健身更注重環境和健身場館設施條件。
(3)主觀因素中體育態度、身體狀況的權重大于時間因素和自律性,不難看出群眾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急深刻的認識。